快點來登入喔~!!
《我在現代創建欽天監》146.第143章 先天之氣,無形無相
  負責講道的院士,身上還穿著欽天監的官袍,此刻走上問道台的民眾們也紛紛帶著好奇的心態,按照院士所說的那般,盤腿靜坐在了問道台上。

  布道正式開始,原本熱鬧的圍觀群眾也很快便紛紛安靜了下來。

  問道台雖然很大,但院士依舊能夠在不借助任何擴音設備的情況下,將聲音傳入每一個修行者的耳中。

  這些院士們在出發之前都曾在辦公室內參加過趙啟組織的會議,在會議中趙啟也詳細的說明了布道時要講述的內容。

  他們沒有一上來就去讓民眾們知曉道是什麽,甚至沒有去說明一些複雜的理論,而是直接從氣感出發,讓所有的修行者們去嘗試感受在這天地之間存在著的靈氣。

  如今多年過去,靈氣雖未到全面複蘇的程度,但已經要比前幾年濃鬱不少。

  所以趙啟也清楚,只要諄諄善誘,讓修行者們通過正確的方式去感受到靈氣,並不是什麽難事。

  只要能夠感受到靈氣,實際上就已經是跨入修行界的第1步了。

  先讓他們能夠感受到直觀性的變化,再從這變化的立場上去講述大道本源,才是適合這一帶民眾修行的良劑。

  “知彼有待,知此無待,上不見天,下不見地,內不見我,外不見人。

  無論是醫家的六氣論,還是武家的氣感,儒家的經典都建立在道家氣源的基礎上。

  實際這天地之間始終有靈氣存在,之所以無法感知,就是因為心門蒙愚。

  大家與其去問氣到底是什麽,其實可以反問一句,什麽不是氣呢?”

  老院士背著手走在靜坐的修行者之中,通過自己的語言講述,逐漸將大家帶入到一個全新的領域中去。

  “氣之所以不好描述,因為它就是自然本身這是一個非常宏大且抽象的概念,幾乎快接近於道這個字了。

  所以大家如果想要清楚的說出氣是什麽這一點哪怕再理性再客觀的頭腦也無法全然言之。

  但如果大家可以開始接受新的世界觀,也就能以氣觀世界了。”

  老院士耐心地講述著自己對氣的了解,民眾們則是紛紛避著雙目,屏息凝神卻按照老院士所說,嘗試與四周的靈氣相連。

  “天地萬物為後天,在此之前為先天,先天之氣,無形無象,周流而自成。

  大家要感受的便是這自古以來就存在著先天之氣,沉心靜念真一通過運神,方能產生元氣,無中生有之氣,便為先天之氣。”

  在問道台的正中央,老院士停下腳步,緩緩抬頭看向圍坐在四周的民眾們。

  他看到有些人的雙目緊閉,仿佛正在努力感受著什麽。

  他心中微微一笑,知道這些人已經逐漸進入了他所描述的那個奇妙世界。

  “先天之氣,無形無象,周流而自成。”

  他重複了一遍,聲音不疾不徐,讓人感到無比的舒適和安心。

  “這就是氣,這就是我們修煉的起點。”

  他看到有人開始緩慢地運轉體內的氣息,似乎是想感受這所謂的“先天之氣”。

  他心中暗自點頭,知道這些人已經開始踏上了修行的道路。

  “修行並不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它其實就是我們與天地之間的溝通。

  我們通過氣的感知,與天地建立起一種聯系。

  而這種聯系越緊密,我們的修行也就越深入。”

  他的話音剛落,就聽到問道台外傳來一陣騷動。

  他微微皺眉,抬頭看去,只見一名修行者已經從靜坐中醒來,正滿臉驚喜地看著自己的雙手。

  “我感覺到了!我感受到先天之氣了!”那名修行者高聲喊道。

  老院士微微一笑,他知道,這就是他所要講述的道。而這名修行者的體驗,就是最好的證明。

  “感受到了嗎?這就是氣,這就是我們修行的開始。”

  他再次說道,“只要你們能夠感受到這股力量,那麽你們就已經踏上了修行的道路。

  接下來,只需要不斷去體驗、去感知、去修煉,你們就會發現,自己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與天地相融。”

  他的話語簡單而直接,但卻讓人感到深深的震撼。

  但當下就能夠感受到氣感的人實在是寥寥無幾,連同兵部派出的精英在內1500人中,目前也只有這一人感受到了氣的存在。

  在剩下的這部份人裡,有人心思浮躁,只是靜坐了一會兒,就開始如坐針氈。

  有人心智愚昧,對於氣這種存在始終難以清晰了解。

  不過老院士卻並沒有對此失望,因為只要有一位具有大天賦的人顯露這種天賦,他們所做的一切努力就都是值得的。

  因此老院士很快便沉入了心神,看起來是依舊在引導他人找尋氣感,但實際上也在不斷的通過語言,讓那位唯一感受到氣感的大天賦之人,能夠繼續往下精進。

  “先天之氣無形無象,所以我們想要控制它是非常艱難的事情。

  但後天之氣則不然,簡單的來說,大家也可以把我們現在的呼吸認定為是後天之氣的一種。

  通過控制後天之氣,靜心凝神,抱元守一,也能隱隱帶動先天之氣,從而形成與天地間生生不息的吐納。”

  一邊說著話,老院士還一邊留心那位大天賦者,甚至他已經能夠感受到在此人周身遊走著淡淡如水一般的氣體。

  他看到這位大天賦者的臉上,已經全然不是剛剛進入問道台時的模樣。

  此時此人臉上所有的憂慮、惶恐、忐忑已經全都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從未有過的明亮。

  仿佛此人看清了一些什麽,也感受到了一些什麽。

  他要做的事情就是持續不斷的給予這位大天賦者以鼓勵,然後再順帶提及一些氣相關的運用方法。

  “氣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所以與其去尋找它,不如去感應它。”

  老院士微微一笑:“除了呼吸,大家也可以去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

  聽到這話後,所有人都是暗自點頭。

  之所以認為心與氣之間有必然聯系,是因為醫家和道家都認為: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實際上靈氣也是有生命的,而生命最活躍的地方一定是在心這裡。

  只有讓心靜下來,才能更好的去感受氣。

  這也是為什麽很多修行者在冥想時一定要選擇閉眼的原因。

  一旦閉上眼睛,外界的干擾就會減少很多,這樣就可以更好的去感受心的跳動。

  很快便有人開始嘗試著去感受自己的心跳。

  在老院士的講解下,越來越多的人沉浸到了修行中去。

  他們雖不像大天賦者那樣,能夠清楚地感知到氣感,但卻也能隱隱察覺出平常生活中根本不曾有過的奇妙感受。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開始思考人生與修行之間的關系。

  有人曾問老院士,修行的終點究竟在何處?而老院士的回答卻是非常簡單:哪裡都不在。

  這種回答看似玄妙,其實卻包含著一種樸素的道理。
    修行並不是為了達到某個目標,而是為了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去感受、去體驗、去理解自己與世界之間的關系。

  在這個過程中,有人逐漸領悟到了氣在不同生命體之間的聯系,有人則開始嘗試著運用氣的力量去改變自己的生活。

  有一位老者,在修行中發現自己與天地間的聯系變得越來越緊密,仿佛自己能夠與周圍的一切產生一種神奇的聯系。

  他發現自己的身體變得輕盈了許多,仿佛回到了年輕時的狀態。

  他開始嘗試著運用這種力量去幫助周圍的人。有人因為他的幫助而擺脫了病痛,有人則在他的引導下開始了一段奇妙的修行之旅。

  這位老者所體驗到的,就是氣在不同生命體之間的聯系所帶來的力量。

  他通過修行,逐漸領悟到了這種力量,並用自己的方式去傳遞這種力量。

  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修行的行列中。他們或許並不完全明白修行的意義,但他們卻能夠感受到修行所帶來的奇妙體驗。

  他們開始嘗試著運用氣的力量去改變自己的生活,去幫助身邊的人。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發現了自己與周圍世界之間的聯系變得越來越緊密。

  而老院士則一直在問道台中央,微笑著看著這些人的變化。他知道這些人已經逐漸走上了修行的道路,而他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收獲了許多。

  他發現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加輕盈,思維變得更加清晰。他感受到了天地間生生不息的氣息在自己體內流淌,仿佛自己已經與這個宇宙融為了一體。

  這種奇妙的體驗也在修行結束之後被他們分享給了其他民眾,這讓越來越多的民眾向往能夠參與到修行中去。

  目前大炎國也在為這一步積極準備,由於還要有部分人繼續維持基本的社會運轉,所以目前還並沒有開放第2次報名的時間,第1批修行者基礎修行時間設定在一個月一個月之後將會進行一次考核考核優異者則可以進入夢寐以求的玄學院裡,接受趙啟的親自教導。

  所有人都在為這個目標而努力著,問道台處不論白天黑夜,都能看到修行者們一襲白衣盤腿靜坐的樣子。

  這一個月裡,整個大炎國都好像安靜了許多,就算那些未能參與到修行中去的民眾,在驅車路過問道台附近時,也會刻意放慢速度避免打擾。

  他們之中,有人一無所獲,有人靈光乍現。

  但無論結果如何,他們的努力都是對自我極限的挑戰。

  在這場修行的熱潮中,大炎國並沒有進行強製性的推動,而是通過自然選擇的方式,讓願意參與的人自然參與,讓不適合的人自然退出。

  一個月的時間很快過去,問道台下的人們開始陸續離開。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但他們的臉上卻沒有任何的沮喪,因為他們知道,只要自己努力過,就一定會有收獲。

  而那些真正有所收獲的人,他們並不急於展現自己的成果,而是在內心裡悄悄積蓄力量,因為他們知道,這只是他們修行之路的起點。

  大炎國並沒有公布具體的考核結果,因為每個人在修行的過程中都有不同的體驗和收獲,無法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

  但是趙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修行並不能急於得出某種結果,修行本就逆天而行,即為修行者,就該明白,何為大勢所趨。

  如今就算在問道台上沒有得到結果,也並不意味著在修行路上就走不下去。

  道法十萬八千種,法法皆渡有緣人。

  今日有此緣,他日必將結果。”

  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那些在修行中付出過努力的人們,他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和態度。

  有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人則開始嘗試著將修行的體驗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這場修行的影響力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減弱,反而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和參與到其中。

  他們或許並不完全明白修行的意義,但他們卻能夠感受到修行所帶來的奇妙體驗。

  在這個過程中,大炎國也在為下一步的計劃積極準備。他們開始籌備更多的問道台,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參與到修行中來。

  同時,他們也開始對現有的修行者進行跟蹤和評估,以便更好地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問題。

  趙啟也在玄學院裡開始設計新的教學計劃。

  他並沒有將所有的修行者都聚集在一起進行統一的教學,而是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和需求進行個性化的指導。

  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每個人都能在修行的道路上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與此同時,大炎國也開始著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比如在問道台附近增設公共交通線路,以便讓那些沒有私家車的人也能方便地前往問道台進行修行。

  又比如在各個社區設立專門的修行指導中心,為那些想要參與修行但又不確定從何入手的人提供專業的指導。

  這些措施的實施,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參與到修行中來,也讓修行成為大炎國國民生活的一部分。

  雖然他們的生活仍然充滿著挑戰和壓力,但是他們已經開始學會從中尋找平衡和樂趣。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改革面前,在國家的凝聚力下,所有的民眾都在積極努力著。

  錢塘江道場上,第1位在修行中取得初步成就的修行者獻身。

  此刻他正在眾目睽睽之下,緩緩攤開雙手,隱約可見在他的手心內有雷光閃動。

  天空中的烏雲因此而匯聚,雖然只有淡淡幾層,但卻足以讓其他人驚愕不已。

  負責在此道場講授的院士,欣慰的點了點頭,此人就是大天賦之人,並且感受到的天地之氣乃是雷氣。

  天險山到場上,一位修行者日夜不息的坐在懸崖邊,在他的周身,始終有道道勁風遊走。

  四周的樹木沙沙作響,構成了自然的樂章,但這聲音傳入著修行者的耳中,卻像是來自自然的講法步道。

  否則在此道場講授的院士敏銳的發覺,這位修行者察覺到的氣息乃是自然中的風氣。

  越來越多,具有大天賦的修行者在問道台上顯現出了自己的天賦。

  修行一事,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所行之路的難易程度皆有慧根二字決定。

  趙啟設計的此次面向全國為期一個月的布道修行,就是為了能從中發現這些大天賦者,並將其帶往玄學院加緊培養成能夠抵禦外敵的保護力量。

  當然這僅僅只是趙啟要做到的第1步,最終一定是全國所有民眾都能在玄學院內接受修行。

  但這條路漫漫而長遠,並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做到的。

  畢竟國家還要維系運轉,若是全民步入修行,對於國家的影響將會非常巨大。

  畢竟不論怎麽說,這凡塵俗世間還是有一套自成體系的,就算是修行,也得先將人事做盡,方能去問神道。

  這一個月的時間下來,院士們也將各自統計的名單資料遞交到了趙啟的面前,趙啟可以通過這份名單了解到全國各個道場中那些在修行上展現出大天賦的人。

  根據最終的統計,第1批修行者中參加修行的將近有18萬人,但最終有大天賦者,卻不過寥寥一萬人。

  各位院士們,對此還感到有些失落,擔心無法達到兆趙啟最初的標準。

  但實際上這1萬人已經超出了趙啟的預料,因為只有趙啟才真正清楚這所謂天賦究竟是多麽難得的事情。

  按照原先設定的計劃,5天之後就是為期一個月修行結束的日子,那時各地道場的修行者都會面臨考核。

  考核有成績優異者將會直接被專機送往玄學院,而趙啟和隊員們只需要在玄學院內等候即可。

  隊員們對此也表現的非常激動,他們早早的便跟隨召起前往的玄學院等待著屆時第1批學生的到來。

  就這樣,新時代的帷幕,隨著首次考核的到來,緩緩拉開……(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