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在現代創建欽天監》53.第53章 怪墳,回魂
  第53章 怪墳,回魂

  “頭七回魂……”

  趙啟手中的這份文件,是當地提邢司接到報案後問詢報案人的筆錄。

  報案的是名叫李必康的村名,在問詢過程中,這名村民表示,他的兒子因為意外,溺死在了村外河中。

  報警當天,正是民間俗稱的頭七之日。

  民間的習俗,一旦搭建起了靈棚,短則七天后,多則四十九天后方才能拆除。

  因此當天,李必康帶著自己的妻子在靈堂內給兒子燒紙上香,寄托相思之情,卻不成想已經溺死的兒子竟然突然出現在了家門口。

  然後渾身濕漉漉的,不斷往下滴著水滴。

  思念成疾的妻子抱住了兒子,但沒過幾秒鍾後便昏倒在地。

  他迅速上前將妻子抱起,兒子則轉身消失在了門口處。

  李必康緊急將妻子送往了醫院,但直到今天,他妻子仍舊保持著昏迷狀態,醫生也束手無策。

  在當地提邢司介入調查之後,調查員很快便發現了一些蹊蹺的地方。

  首先就是李必康的兒子才剛剛下葬沒幾天,在他的墳頭居然就已經長滿了野草,甚至還有一個樹苗在野草中生長。

  其次就是自從頭七之後,李必康夜夜都會夢到已經溺死的兒子。

  有的時候兒子在門口徘徊,有的時候則會直接站在床榻邊,明明一直在說些什麽,但李必康每次醒來卻總是想不起來。

  李必康覺得兒子或許是因為心有不甘或者有什麽心願未了,因此天天都在溺死的河邊燒紙錢祭奠。

  村民們都說,李必康的狀態越來越差,甚至已經開始有一些瘋瘋癲癲的了。

  提刑司調查無果,只能將此事作為怪案上報國秘處。

  而國秘處意識到事情不簡單,故此又上報更上級,最後就傳到了欽天監這裡。

  看著手中的這份文件,趙啟也意識到了其中存在著許多不對勁的地方。

  但具體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恐怕只有到了現場才能調查清楚了。

  ……

  隨著趙啟打開了行動記錄儀,科研院會議室內的大屏幕上,也終於出現了畫面。

  趙啟能看到的文件,在場所有專家教授也都能看得清楚。

  對於這份文件,所有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奇怪。

  若不是這份文件上還有提刑司的大章,恐怕真會讓人忍不住猜測,這是不是某種流傳著的民間怪異故事。

  “頭七回魂,民間倒是一直有這種說法,但是我致力於研究民間習俗二十多年以來,對於這件事情從未有任何證實。”

  社科院玄學研究專家皺著眉頭思索著說道。

  另一邊津郡大學傳統文化調研會的會長也緊接著點了點頭:

  “所以這位趙先生,是要查清此事嗎?

  但這種事情,又要從何查起?”

  坐在後面的一位看起來稍顯邋遢,穿著一身布衣,手裡把玩著文玩的老者一開口,便能聽得出來,這是個老龍郡人了。

  “你們這些專家,各個都是死腦子,除了知道些書本上的知識,民間的理兒,丫懂個屁。”

  在座各位可都是各個領域的高知識分子,誰聽過這這種充滿江湖氣息的茬子話?

  因此所有人都紛紛循著聲音看去,這老者坐在最後面,斜靠在椅背上。

  康磊見此,緊接著便開口說道:
  “諸位,這位是民間的一位大師,對於玄學文化的造詣頗深。”

  “哎……”

  康磊還沒說完,那老者就擺了擺手,滿不在乎的說道:

  “玄學談不上,就是知道些祖輩傳下來的老理兒。

  我祖祖輩輩都是白事行當的,也代代傳承下來了一些俗理兒……”

  老者這放蕩不羈的態度,和其他人的嚴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度讓很多專家教授不理解,這種場合為何會請來這樣的一個人。

  康磊自然知道眾人心中的疑惑,但卻並不著急解釋這一點。

  趙啟打開了記錄儀,就是在讓眾人能夠跟隨著他一同介入到這件案子中去,從而清晰的知曉他們未來要做的工作究竟是什麽。

  如此,便可最直觀,最便捷的了解欽天監存在的意義。

  不然光靠口舌解釋,太費勁了。

  ……

  很快,國秘處的車便使出了繁華的市區。

  郡北多為高山,在經濟發展上並不佔據優勢,因此還保留著一些原始的村莊,在這高山之中坐落。

  對於任何一個繁華的城市而言,都有像郡北這樣的地方。

  地理位置不佔優勢,又在最開始的規劃中就遠離了中心經濟區,從而發展上會稍顯落後。

  這裡的山路並不好走,以至於鏡頭都搖搖晃晃的。

  趙啟透過車窗,朝著窗外迭起的山巒看去,偶爾還能看到從這裡穿行而過的高鐵,以及下方通往其他城市的高速路。

  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得這裡極為僻靜。

  偶爾能夠看到農用車,以及田地裡勞作的人影。

  穿過崎嶇的山路之後,眼前的道路終於再度平坦了起來,這裡就是興海縣了。

  對於這幾輛外來車輛,縣城裡的人都紛紛好奇的駐足觀瞧。

  整個縣城並不大,除了最中間一段范圍有些小高樓之外,整個縣城大多是由一個一個的村莊構成的。

  很快,趙啟便看到了立在道路邊的一塊大石頭,上面寫著福林村幾個字。

  “就是這兒了……”

  陳雪好奇的看了看遠處的村莊,這村莊不小,目測至少有幾十戶人家。

  通往村莊的道路兩旁是各家的田地,遠處則是一條小河貫穿山脈而行。

  “這看起來也挺正常的呀,不像是出了什麽怪事兒……”

  陳雪的話傳入趙啟的耳中,卻並沒有打消趙啟心中的疑惑。

  很快車隊便沿著村路來到了村口處,幾個村幹部模樣的人早已在這裡等候多時了。

  當看到趙啟從車上下來時,村幹部們一時還沒反應過來,而是仍舊在探著頭尋找這裡面看起來像領導的人。

  “村長是誰?”

  直到趙啟開口詢問,這幾人方才有些詫異的看了過來,心中不由的猜測。

  這領導看起來,怎麽跟個大學生似的……

  “我就是,您是……”

  六十來歲的村長趕緊湊上前來,客客氣氣的詢問道。

  一旁的陳雪替趙啟回答了這個問題:
    “我們是來查案的,廢話少說,抓緊說明一下這裡發生的事情。”

  村長連連點頭答應,看這陣仗就知對方來頭不小,哪裡敢有什麽怠慢?

  在村長的帶領下,趙啟等人穿過村莊,來到了位於村西側的河邊。

  由於最近才剛剛下過暴雨的緣故,這一路走來,地面很是泥濘。

  靠近河邊處的地面,甚至已經有了下陷的跡象。

  “領導,老李家那孩子,沒事就喜歡在這釣魚。

  按理說這孩子水性極好,但是也不知怎的就偏偏溺死在了河裡。

  村裡面都幫著張羅著後事,因為是溺死,所以早早的下葬,但靈棚一直沒拆。

  結果頭七這天,很多人都看到了這孩子。

  明明都是村裡人幫了這下葬的,但這孩子卻莫名其妙的出現在了靈棚。

  後來村裡人還去墳地看了看,墳地完好無損,所以現在村子裡也都傳開了,說是這孩子的鬼魂頭七回來了。

  他說只是這樣,還則罷了,從那天之後老李他媳婦兒就被送去了醫院,直到現在生死不明。

  老李也開始變得瘋瘋癲癲,動不動就站在河邊自言自語的念叨著什麽……”

  眾人一邊沿著河邊朝前走去,一邊聽著村長講述發生的事情。

  但就在此時,趙啟注意到了不遠處出現在河邊的一道身影。

  那個人手裡拿著一把紙錢,在河邊點燃之後就一直在說些什麽。

  將此一幕看在眼中村長歎了口氣:
  “那就是老李,也是個苦命人,先是白發人送黑發人,現在又出了這麽一檔子事兒,這家算是完了……”

  趙啟皺了皺眉頭,隨後加快了腳下的步伐,朝著前面走去。

  李必康似乎並沒有察覺到有其他人前來,他看著河邊,時而發愣,時而大笑,難怪村裡都在傳,李必康受不了打擊,變成了瘋子。

  “去死者的墳地看看……”

  趙啟並沒有打擾李必康,而是讓村長帶著他來到了後山處的墳地。

  據村長所說,這裡一直是村裡人下葬的地方。

  各家祖墳的位置都比較相鄰,墳地後面就是成片的樹林。

  當趙啟等人靠近死者的墳墓時,意外的發現那墳前居然已經蹲著一個人了。

  此人看背影非常年輕,並且這一身裝扮也頗為特別。

  一件防風大衣,帶著兜帽,一條工裝褲,配著一雙山地靴,一個戰術背包裡,鼓鼓囔囔的似乎裝著不少東西。

  “你是哪家的?”

  村長疑惑的喊了一聲,站在墳墓前的那人轉過身來時,眾人方才注意到,此人的脖子上還圍著一條防風巾,遮著下半張臉,可謂全身遮的嚴嚴實實。

  看起來此人是一個常年在戶外的人,這一身裝扮就已經詮釋了這一點。

  這個人並沒有回答村長的問題,反而是指了指旁邊的墳墓反問道:
  “這個地方是不是出什麽事了,這座墳有點奇怪。”

  村長剛想要開口,便被一旁的趙啟攔住了。

  他疑惑地打量著眼前這個看起來非常健碩的人,又看了看那座墳:
  “哪裡奇怪?”

  那人從墳頭上捏起了些許土壤,隨後收了之後眉頭說道:

  “這座墳明顯是新墳,應該是剛剛出現不久的。

  但是墳頭上卻已經長滿了野草,而且還有樹苗,這不對勁……”

  二人的對話通過記錄儀,實時在科研院的大屏幕上播放著,很多的專家教授都為此感到疑惑。

  然而那個一直在把玩著文玩的老者的聲音卻是再度傳來:

  “民間常說鬼福及人,喪葬文化才一直能在民間,興盛而不衰。

  當天地靈氣,聚在風水寶地時,就會墳頭長草。

  反而不毛之地才是大凶之地。”

  這番話讓旁邊的傳統文化教授坐不住了:
  “胡說,正所謂富貴墳頭不長草,很多的皇庭大墓,都非常重視這一點,怎麽到你這裡反而變成了一種吉兆。”

  二人之間明顯產生的學術上的衝突,尤其是這種傳統文化,民間習俗之類的東西,往往是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很難做到一個絕對的統一。

  說話的這位教授名叫呂偉,致力於研究傳統文化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時間了。

  他發表的多篇論文,在學術界內,均是標杆般的存在。

  反觀這位把玩著文玩的老者,不過是個民間之輩。

  看起來是二人之間的學術衝突,實際上更像是正統學術與民間文化之間存在著的必然矛盾。

  那老者倒是也不著急,只是指了指眼前的大屏幕說道:
  “伱剛才也說了皇庭大墓。

  這是什麽?這只是民墳,而且還是剛剛下葬的民墳。

  在這種情況下,墳頭草預示此地為風水之地,草越旺盛表明此地風水越好。

  而且你們細細看這草是什麽?
  分別是長鐮草和響鈴草,所以此地風水極佳,否則古人也不會將此地選為祖墳之地。

  而那些不長草的墳墓又叫光頭墳,此分沒有地氣,也就成為絕地,在風水上可是絕後之相。”

  “這一點的確是有道理的……”

  一位科研院的老學究推了推眼鏡:

  “雖然我不懂風水,但這位說的卻不假。

  不長草的地基本上都是鹼性的泥土,這種土質埋葬的人肯定不好。

  一般情況下,都得擇日另尋墳地,然後將逝者遷移過去。”

  居然你一言我一語,各自表達著自己的看法,雖然呂偉不願意承認,但他也意識到,這頗有江湖氣息的老者說的的確是有道理的。

  教授們能夠聽到趙啟等人的對話,自然趙啟也能通過耳麥知曉教授們討論的事情。

  這一次學術上的交鋒雖然短暫,但充分表明了在座這些人的專業性極高。

  不論是民間大師,還是學術派的專家,盡管難免會有分歧,但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達成共識。

  “那麽既然是風水寶地,又何來奇怪一說呢?”

  一位教授好奇的問出了這個問題,因為剛才所有人都看到了屏幕裡那個的蒙面人,表明此地較為奇怪。

  趙啟的眼中一亮,明顯是知道答案的,但他此時卻不動聲色。

  果然,那老者放下了手中的文玩,歎了口氣說道:

  “怪就怪在墳上的樹苗,和那些開著的花上。

  正所謂,年少墳頭生嫩枝,繁花曲藤絞頸時……”

  就在老者說出這番話的那一刻,讓趙啟沒想到的是,眼前的這個人,居然也一字不差的說出了同樣的話……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