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在現代創建欽天監》27.第27章 直視神明
  第27章 直視神明
  老班主的臉色頓時變得極其古怪,他錯愕的看著趙啟,仿佛是在確定他不是在開玩笑似的。

  片刻之後,老班主方才有些不自信的說道:
  “多少年都沒有人再要求唱儺戲了,您可確定要唱?”

  “沒錯!”

  趙啟點了點頭:

  “必須是儺戲,我知道鬼戲一路很久之前都是儺戲巫師出身。

  如果說在現今這個時代,還有誰能唱出儺戲,也就只有你們這個行當的人了。

  不知老班主接不接這活,唱不唱得了此戲?”

  老班主有些亢奮的點了點頭,一臉自信,就連說話的聲音都帶著輕微的顫抖:
  “自然唱得了,這壓箱底的寶貝是老祖宗傳下來的。

  本以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們得把這一身絕活帶進墳墓。

  今天主顧既然開口了,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爽快,那就這麽定了!”

  老班主很快便叫著幾個老夥計走到旁邊,將方才和趙啟的對話傳達給他們。

  而趙啟也來到了雷克等人的面前沉聲說道:

  “差不多都準備好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找到一處風水寶地,用來作為封神登榜之地。”

  提到風水,蔡安自然來了興趣,他指了指趙趙啟裡一直拿著的羅盤說道:
  “趙先生,你手裡拿著的這是三元羅盤吧?

  據我所知,探查風水應該是三合羅盤更為合適。

  三合盤又叫楊公盤,盤上有三層二十四山相,是現代風水形勢與理氣相結合的綜合盤。

  我不明白為什麽你選擇用三元盤?”

  蔡安不愧是行家,所說的這些專業術語讓身旁的雷克等人是一頭霧水。

  趙啟看向蔡安的眼神裡頗有幾分讚語,別看這只是三言兩語,但充分表明了蔡安在風水上的造詣。

  不過對於蔡安的觀點,趙啟卻並不認同,只見他手腕一抖,三元盤中的磁針開始瘋狂轉動,隨後趙啟又抬頭看了看頭頂的天空,方才緩聲說道:

  “三合盤探查地勢風水的確有奇效,但三元盤乃是將二十四山配上了天星,雖然更加複雜,但卻也更加全面。

  三合盤又叫二十四天星盤,靠此羅盤可以輕易的判斷八大地勢。”

  一邊說著話,趙啟一邊低頭看著羅盤,緊接著朝著一個方向走去,其他人見此紛紛納悶跟了上來。

  “東側有八武,陰權吉星高照,南側是太陰,帝座遙相呼應。

  說明在此山中藏有一處風水寶穴,就在鑾駕星正下方,此為吉凶不顯之星,也是中庸相和之星。”

  在穿過了一片樹林之後,趙啟便停住了腳步,觀察了片刻之後,點了點頭:
  “就是這兒了!”

  和蔡安關系比較好的林峰,壓低了聲音在蔡安的身邊問道:
  “蔡教授,趙啟說的都是真的?”

  蔡安此時也認真的觀察起四周來,片刻之後,臉上便浮現出了幾分詫異:
  “還真是如此,伱看遠處山巒迭起呼應,如青龍坐鎮。

  三山環繞,北水相連,乃是風水要地。

  但趙啟的風水造詣顯然在我之上,能夠通過三元盤來定位風水,其難度極大。

  更何況現在只是傍晚,天辰星象都不明顯。
    除非是能夠準確無誤的知道二十四天星的位置,以及推演出不同時間的運轉變化,否則絕不能如此輕易的定義風水之地。”

  蔡安震驚的看著趙啟的身影,很難想象這麽一個年紀輕輕的人,為何會在風水知識上有如此高深莫測的造詣。

  自古以來,各個朝代都有專門觀天象來推斷國運的高人。

  秦漢有太史令掌天象歷法,唐初設有太史局,後又改司天台。

  宋元時期設有司天監,與太史局,太史院為平行並置的機構。

  天象風水與尋常風水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差異,不單單需要使用者本身對風水地勢的精通,還要詳細了解天象分布以及推算天象變化的規律。

  這也難怪,為何蔡安會如此驚訝,畢竟這樣的本事在一個年紀僅僅不過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身上,實在是顯得太過突兀。

  在確定了封神的位置之後,趙啟親自返回原地,將狐妖帶了過來,再度將其畫地為牢,困在那裡之後,便開始進行其他的準備。

  首先是指揮著特工們以及士兵們從林子裡砍下一些樹木,搭建成一個小型的神台。

  神台方正尺寸必須精確到毫厘。

  其次,在神台的正前方放上一張供桌,桌子上正中間是一口香爐,旁邊則是三碗液體。

  這三個紅色的液體分別是黑狗血,公雞血,以及烈酒。

  僅僅通過這一點便不難看出,趙啟是在配合儺戲,開展的儀式。

  在趙啟的指揮下,簡易的神台兩旁分別系上了各色綢緞,不同的顏色交織在一起,讓這神台看上去有一種說不出的詭異感。

  這一切都是因為儺戲,這可不是尋常的戲曲,起源於商周時期的方相式驅儺儀式。

  方相氏是那時候民間普遍信仰的神祇,乃是祛疾辟邪的神。

  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為國家祛疾。

  葬禮時方相氏則驅方良,宮廷裡方相氏的儀式叫大儺,甚至到了唐朝時期,這還成為了軍禮之一。

  到後來薑子牙封神之後,世間才有了各種各樣如今被人們所知曉的神明。

  所以方相氏的大儺儀式,是歷史上最早能夠通天應地的儀式。

  而儺戲,便是由大儺儀式演變而來。

  這也是為什麽,趙啟會選擇用儺戲為主導儀式的開端。

  他要告昭天地,應天命得授意,再請封神榜,冊封狐妖成神。

  當然,以後再行封神大典,自然不必次次都用此儀式,這要根據各地風水、封神之物、上古傳說來定。

  而此次封神大典所使用的‘儺戲’,在民間素有鬼戲之稱,主要是因為肢體動作較為怪異,再加上各種各樣的面具大多都與宗教鬼神有關。

  視覺感官上,也總會讓人有一種心理壓力。

  在現代儺戲已經幾乎失傳,但古時候儺戲的地位,不亞於近代的京劇。

  民間始終都流傳著一句話:

  帶上儺戲面具,人可直視神明!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