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在現代創建欽天監》68.第68章 萬人齊舞龍王祭,趙啟封神列仙班
  第68章 萬人齊舞龍王祭,趙啟封神列仙班!(一更)
  隨著通往山頂的道路修築完成,大型器械紛紛能夠進入施工地,七層八角玲瓏塔終於開始了建設。

  當趙啟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為之欣喜。

  照這個進度來看,兩個月內修建成七層八角玲瓏塔並非是不可能的,如此一來,他也該將心思放在其他事情上了。

  在返回臨時辦公室之後,趙啟立刻一個電話打去了龍郡欽天監臨時辦公區。

  “轉接民俗司,讓李司長聽電話……”

  很快,趙啟便聽到了民俗司司長李泰的聲音:
  “趙先生,我正想給您去電話呢,沒想到您先把電話打來了。”

  “李司長,你們這邊事情辦的怎麽樣了,是否確定了有效的民俗儀式?”

  這件事情一直是趙啟的一塊心病,因為不論是此事還是修築寶塔之事,都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段時間在霧山郡生活,趙啟深切的體會到了民眾們的狀態。

  平均四十度以上的高溫,使得每天都有更多的受災人群出現。

  除了城市之外,周邊村子裡,田地中的莊稼就快要旱死了,村民們只能從遠處的河邊,用人力運水才能勉勉強強維持莊稼的生長。

  但這種方式並不能撐太久,一旦這些田地裡的莊稼全都枯死,那麽就意味著將會有很多的村莊,這一年來顆粒無收。

  城市中已經出現了買菜難,搶菜難的風潮,雖然其他地區都在馳援,但這終究是治標不治本的。

  因此解決眼下這天災也是重中之重,唯一的希望自然就是即將被封為河神的蛇精了。

  不過單靠這蛇精的力量還沒法扭轉這個局面,所以必須是雙管齊下,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讓趙啟真正松一口氣的是,李泰很快便表示此事他們已經討論出了一個方案。

  “趙司長,這幾天我們一直在研究霧山郡一帶的當地民俗,並在多種民俗儀式中最終共同選定的一個方案。

  該儀式名為祭龍王,又稱龍王菩薩出駕。

  這種儀式非常特殊,但一度盛行於霧山郡一帶,是一種集體求雨的活動。

  如果遇到天氣久旱不雨,當地民間就會舉行壇祭,要水龍,喊皇天等儀式。

  但如果這些儀式都不靈驗的話,便會將龍王木雕像或泥塑的坐像從廟中搬抬出來,對其采取一些行動。

  這種行動因為地區不同,劃分為兩類。

  一類是懲罰,至於烈日下暴曬或鞭打,眾人圍觀紛紛指責,怪罪龍王。

  另一種則是賄賂對龍王許下重塑金身的願望,並擺下隆重豐盛的供物,或者由眾人穿龍王袍,遊街串巷,敲鑼打鼓使其享受萬民香火。

  這也算是民俗中較為特殊的一種獨特文化了,也是目前為止經過我們多番討論之後共同決定的最佳方案。”

  在聽到祭龍王這三個字的那一刹那,趙啟的腦海中便浮現出了相關的信息。

  的確如李泰所說那般,這是目前最合適的方案。

  本身這種文化就流行於霧山郡,相信年齡稍長的人,便會對此不陌生。

  一般情況下,但凡有龍王菩薩出駕時,眾人與其說是敬畏,不如說是憤恨至極。

  否則也不會有部分地區的人,對龍王像采用極端的方式進行恐嚇。

  但在趙啟看來,恐嚇的手段就免了吧。

  不過讓眾人穿上龍王袍,遊街串巷,敲鑼打鼓,倒是能讓新封之河神享受萬民香火,從而借香火之力扭轉著天災局面。

  “行,就按這個方案來辦吧。”

  在得到了趙啟的同意之後,李泰也趕忙把早就計劃好的方案,告知了趙啟:

  “趙先生,既然已經確定了方案,那麽我們即刻前往霧山郡。

  這種需要市民們配合的行動,還要找當地民俗文化管理局的人進行對接。

  由他們來讓民眾參與其中,相對來說會簡單一些。”

  趙啟對此沒有任何異議,現在的他需要統領兩方面的大局,因此著實有些回身乏術。

  所以在這件事情上,再一次體現出了分化成立欽天監九部的重要性。

  掛斷電話之後,李泰迅速召集了十五位民俗學者,並乘坐國秘處安排的專機第一時間趕來了霧山郡。

  落地之後,李泰等人甚至沒有休息,便直奔郡府而去。

  每個城市的政府往往都會設立民俗文化管理局。

  目前而言,管理局將民俗資源的存在形態和表現形式劃分為了三大類。

  第一大類就是物質民俗旅遊資源,這一類包括生產民俗,采集民俗,狩獵民俗,畜牧民俗,農耕民俗,手工業民俗等。

  此類民俗大多都在景區范圍內出現,多以展現的形式來傳遞民俗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

  第二類就是社會民俗旅遊資源,這一類民俗文化往往出現在鄉村裡。

  包括了稱謂民俗,排行民俗,親族民俗,財產繼承民俗等。

  而李泰等人此次前來所要舉行的民俗,於是就涉及到了第三大類,精神民俗旅遊資源。

  這類民俗較為特殊,在很多地方雖然有此類別,但從不會進行任何的公開舉辦。

  因為這類民俗往往和迷信之間的界限較為模糊,很容易會帶給人不好的聯想。

  但好在這種情況並不會發生在霧山郡,因為霧山郡是一個非常注重精神民俗旅遊資源的地方。

  當然這也要得益於霧山郡發達的旅遊產業,使得這種精神民俗,能夠依托載體,從而和迷信儀式產生明顯的區別。

  在李泰等人趕到民俗管理局之前,國秘處的特工率先前去鋪路,把相關的文件往桌子上一拍,甚至把管理局局長都給驚動了。

  現在的欽天監還並沒有建成,所以也沒有下達各個單位的文件通知。

  絕大部分部門根本不知道欽天監的存在,但解釋起來又太過麻煩,所以只能暫時先借用國秘處的名義。

  有了特工們的鋪路,李泰等人抵達之後,管理局高層紛紛在門口熱烈歡迎。

  簡單的客套之後,在會議室裡,李泰也表明了此次前來的目的。

  “我們需要貴部門的幫助,讓盡可能多的民眾參與進來,舉行祭龍王的儀式。”
    對於祭龍王這個儀式,身為民俗文化管理局的一員,在座中為自然不陌生。

  這算是霧山郡的一種本土文化,古時候比較常見,而且往往舉行這種儀式都是因為天降大旱。

  現在這個關頭舉行這種儀式倒是比較應景,但讓高層們不理解的是,這麽做有什麽意義?
  “李教授,舉行這種儀式倒是好說,但我們要跟民眾們怎麽說,總不能告訴他們,我們這麽做是在求雨吧?”

  面對詢問,李泰顯然早就想好了,因此毫不猶豫的說道:

  “就告訴他們,考慮到近日霧山郡所遭遇的天災,民眾們的心情壓抑。

  所以特地舉辦帶有民俗色彩的遊行活動,幫助大家疏散心中鬱結。

  不用擔心民眾們會有怨言什麽的,只要他們能夠參加,我保證,在這場儀式結束之後,會有一場大雨落下,徹底解決乾旱問題。”

  坐在對面的一眾領導們紛紛錯愕的看著李泰。

  就算他是最權威的教授,也不能這麽信誓旦旦的未卜先知吧?
  今天氣象局還向各個部門下發通知來著,最近一段時間都沒有降雨跡象,怎麽到了李泰這兒,居然口口聲聲的表示,儀式結束就會有大雨來臨?

  整場會議參與下來,民俗管理局的一眾領導們個個是一頭霧水。

  李泰只是告訴他們如何去跟民眾們解釋,甚至沒有跟他們說清楚舉行這儀式的目的究竟是什麽。

  沒有人會去朝著求雨這件事情聯想,因為這儀式本身就只是一種文化載體,如果將這種文化載體本身和呼風喚雨的事情關聯在一起,那麽這種思想就會被認定為是愚昧。

  不過畢竟有國秘處批文在,其中領導雖然疑惑,但還是只能乖乖照辦。

  因此在散會之後,民俗管理局的一眾領導們開始聯系各家媒體,準備造勢這場即將到來的儀式。

  當天晚上的晚間新聞,以及各媒體官網,幾乎隨處可見相關於祭龍王的儀式報道。

  按照李泰和趙啟商討的時間,再結合七層八角玲瓏塔建成的時間,最終這場儀式,定於八月十三號正式舉辦。

  “各位市民,近日霧山郡遭遇天災,大炎官方正在積極應對。

  考慮到市民們長時間待在家中,民俗文化管理局特地決定舉辦祭龍王儀式。

  祭龍王是霧山郡,自古以來便有的民俗文化,參與儀式中的人需要穿著龍王袍,戴羅刹面具,敲鑼打鼓遊街串巷,很是熱鬧。

  雖有天災,但人間自有情誼在。

  民宿文化管理局局長表示舉辦這項活動是為了民眾們的身心健康,也能夠以此讓大家走出門去,緩解近日來心中的鬱結。”

  看著相關報道,市民們紛紛感到驚訝,這對於他們而言也是一件新鮮事兒。

  一些年輕人紛紛打電話給家中老輩,詢問祭龍王儀式是什麽東西。

  而從老輩們的描述中,他們仿佛看到了那個熱鬧非凡的場景。

  短視頻平台也得到了當地部門的授意,開始宣傳祭龍王儀式的文化,瘋狂給流量推送!
  這的確引起了越來越多市民們的注意力。

  “感覺很有意思,能參與一下也不錯。”

  “我在家都快憋瘋了,天天躺在床上看著空調發呆,既然有這麽個活動,我肯定第1個報名參加。”

  “感覺就像潑水節似的,又像是潮郡那邊的英歌舞?沒想到咱們霧山郡也會舉辦這種活動,我也報名!”

  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並在官網上填寫資料報名。

  從後台數據來看,在相關通知發出去後的三個小時內,報名人數就已經突破了6萬人次。

  並且這個數值還在不斷上升,足見民眾們對於這種文化活動的熱情。

  得知此事的李泰,第一時間便將消息匯報給了趙啟。

  “李司長,做的不錯。

  有了民眾們的參與,也就基本算是成功的一半了。

  在霧山郡南山山腳搭建封神台吧,但對外宣稱這是祭龍王儀式的一部分。

  我想整個霧山郡十幾個主城區都會有不少人參與,視情況而定,如果人數很多,可以在相關城區打造龍王祭台。

  聯合各個主城區的民俗文化管理局,在同一時間於多個城區裡,同時進行儀式。

  如此強大的香火之力,足以讓河神借勢平息天災,並完成這次封神,登臨仙班神位!”

  “明白!”

  李泰激動的答應了下來,他認為能參與到如此龐大的計劃中去,而感到榮幸。

  當然,他也期待看到封神場景!
  民眾們隻知曉這是一種民俗活動,卻並不成想,這其實是欽天監背後策劃的求雨、封神大局。

  各地民俗文化管理局紛紛開始聯系和官方常有合作的工廠,調撥大量經費製造龍王袍。

  所謂龍王袍,實際上就是古時候舉行龍王祭儀式時要穿的特別服飾。

  這服飾的顏色多樣,寬袍大袖,上繡飛紋代替龍身。

  畢竟這儀式在古代盛行,誰敢穿真的龍袍?

  除了服裝之外,參與儀式的人還要帶著羅刹面具邊走邊跳祭祀舞。

  不過現在人對於這些都已經是一無所知了,所以當地短視頻開始頻繁出現教學祭祀舞的相關視頻,在流量傾斜的推動下熱度越來越高,甚至逐漸在短視頻平台形成風潮。

  說是舞蹈,其實就是幾個重複的動作,因此學起來並不艱難。

  而隨著霧山郡當地要舉辦龍王祭儀式的活動在網上傳開,其他城市的網友們紛紛也參與到了討論的話題中去。

  “感覺這種民俗文化活動很有特點,我們城市什麽時候能舉辦一下?”

  “龍王祭儀式不是求雨的嗎,霧山郡現在正值大旱,說不定舉辦完儀式就下雨了。”

  “樓上的,你們清朝人真難殺,這是文化活動好不好,你當真能求來雨呢!”

  各地的網友都對於這場儀式頗為關注,畢竟當地造勢,已經將龍王祭這種文化快宣傳到天上去了。

  在這期間,南山山腳下的封神台按照八卦方位打造完成,一切看起來都已經嚴陣以待。

  各個主城區內亦是如此,整場儀式將如山中涓流終歸大海一般。

  盡管霧山郡各個城區都在舉行,但最終的香火卻將聚集在南山封神台之上,屆時由趙啟親自主導,敕封神位!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