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科普氧氣有毒,全網罵我有病》第53章 桃花林 鎮壓誇父?長生和死人世界
  第53章 桃花林 鎮壓誇父?長生和死人世界
  “東晉時期古人的一步根據考據相當於現代的24.2厘米。”

  “數百步長的桃花林。”

  “那就是大概72.6米到241.758米的長度。”

  葉真這對於古籍裡面內容是信手拈來。

  七十多米到兩百多米的桃花林。

  可想而知這到底是多大的一片桃花林了。

  並且是突然出現的。

  現在觀眾終於明白,為什麽葉真說《桃花源記》這一篇古文詭異了。

  真的是讓人細思極恐啊!

  “難道說這桃花林是在封印和鎮壓什麽東西嗎?”

  “到底是什麽樣的存在,需要用到一大片桃花林來鎮壓。”

  “這也太離譜了,難道說封印的是神明?”

  現在大家都開始對內容感興趣了起來。

  “說到這裡,我們就要追究為什麽桃花可以具有鎮壓和辟邪的作用了。”

  葉真居然在鬼故事的節目上也不忘科普。

  “大家都只知道桃木具有辟邪和鎮壓的功效。”

  “但這是為什麽呢?有沒有人想過?”

  “為什麽偏偏是桃木那麽特殊呢?”葉真又提出了一個問題。

  顯然觀眾是不知道的。

  很多東西我們有時候都只是知道要這樣做。

  但究其根本到底是為什麽,很多人都無法說出來一個所以然。

  就像之前提到的,為什麽人死後需要停屍三天才下葬。

  一般人會說是因為習俗,老祖宗這樣流傳下來的。

  桃木也是如此,大家都知道道士做法和驅邪的時候。

  都是使用的桃木劍,可是並不知道為什麽要用桃木劍。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兩個神話人物了。”

  神?怎麽又和神明扯上關系了。

  “大家還記得誇父逐日嗎?”葉真又提起了這個成語故事。

  一些看葉真科普節目觀眾當然記得,並且是歷歷在目!

  “還記得最後一句是怎麽寫的嗎?”葉真好像是真的老師一樣在提問。

  未至,道渴而死。

  棄其杖,化為鄧林。

  “沒錯,最後誇父死之前扔掉了自己的拐杖。”

  “而那一根拐杖變作了一片鄧林。”葉真讓大家回憶起來之前所講的內容。

  可是這和今天的內容有什麽關系呢?

  有細心的觀眾就發現了。

  “難道說?”

  “這鄧林是什麽啊?之前老師也沒有說啊。”

  “不會吧?”

  一部分猜測到的人感覺到來後背發涼。

  不過一些第一次看葉真節目的觀眾卻沒有這樣的感覺。

  而葉真之前的粉絲,卻感覺大晚上的。

  現在這凌晨十二點的時候,感覺脊柱骨在滲透著涼氣。

  “你們沒有猜錯。”葉真笑了笑,在這鬼故事的昏暗幽綠燈光下,顯得格外瘮人。

  “鄧林就是桃林,誇父最後死之前的拐杖變成了一片桃林。”

  古人記載的鄧林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桃林。

  誇父那可是上古時期的神明。

  古人就認為這誇父手中手杖變化出來的桃林。

  具有神秘莫測的能力。

  “這只是一位神話人物而已。”

  “對啊,還有另外一位呢?”

  “難道也和桃林有關系嗎?”

  “到底是誰啊?我怎麽想不出來。”

  大家紛紛想知道葉真所說的剩下一位神話人物到底是誰?
  葉真這時候才開始解釋道:“《西遊記》大家都看過吧。”

  “猴哥最喜歡吃的就是蟠桃園裡的蟠桃。”

  “一個蟠桃就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啊。”

  葉真一言驚醒夢中人。
    對啊,蟠桃!這桃子不就是從桃樹上下來的嗎?

  蟠桃就是傳說中的仙桃。

  吃一顆就可以長生不老,甚至可以和天地同壽!
  這是多麽誇張的東西。

  “自然而然的,產生蟠桃的桃樹被大家認為是仙木也就不足為奇了。”

  能夠結出蟠桃的桃樹能夠是什麽凡木嗎?

  不過我們普通人當然不可能接觸到蟠桃樹了。

  所以用普通的桃木來代替就可以理解了。

  原來這裡還有這樣的淵源。

  仙桃,長生不老,人類的永生。

  在這裡居然又詭異的相遇重逢了。

  葉真緊接著背誦道:“漁人甚異之,複前行,欲窮其林。”

  “就連捕魚人都對面前這桃花林的出現感到十分詫異。”

  “從這一句就可以知道,這桃林並不是非常常見的景色。”

  “就連捕魚人都非常詫異,他就想繼續向前走。”

  “想要走到桃花林的盡頭。”

  聽到這裡觀眾不由佩服捕魚人的勇敢。

  因為在葉真解析之下,大家知道這桃花林絕對不是什麽好地方。

  極有可能是鎮壓某種東西所栽種下來的。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

  “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這裡是重點了。”葉真神色也認真了起來。

  “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發源地,於是便出現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裡仿佛有點光亮。”

  “於是他下了船,從洞口進去了。”

  “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人通過。”

  “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

  “大家有沒有想到什麽?”葉真提醒道。

  剛剛葉真說這一段非常重要。

  這也是文中寫漁夫進入桃花源時候的描寫。

  從一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

  觀眾仔細想了想。

  “這場景好像在哪裡見過一樣。”

  “好像是在哪裡聽過,一時半會兒又想不起來。”

  “什麽啊,不就是走過一條狹小通道?有什麽奇怪的。”

  其實如果大家記憶力好一點的話。

  可以回想起葉真不久之前的上一期節目。

  “大家看一看這漁夫走到了一個昏暗的地方。”

  “一開始非常的狹小,只能夠剛剛好通過一個人。”

  “就像是幽暗的隧道盡頭出現了亮光。”

  “這不就是瀕死之人,都看到過的類似場景嗎?”

  一些葉真的老粉絲根據葉真的話,終於回憶起來了。

  “對,葉老師之前講靈魂和瀕死的時候,說過這場景。”

  “那一些瀕死的人都神遊的時候,都看到過類似的場景。”

  “在一個幽暗的地方,在不遠處出現亮光。”

  “一開始是小小的亮光,最後變成一大片。”

  “這不就和文中的內容對上了嗎?”

  如果說只是單獨這一段描寫的話,可能是巧合。

  畢竟在自然中的確存在這樣自然環境。

  可是聯系之前漁夫遇到的事情,這就不是那麽簡單了。

  漁夫所看到的景色,是瀕死之人看到的。

  這是不是說明漁夫當時也處於一種瀕死的狀態?
  透過那通道,漁夫跨越了生死之間。

  去到了死後的世界?

  他去到了死人的國度當中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