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回到村裡去種地》第一百零一章 紫色的妖艷
翻開拳譜,需要的一味主葯居然是[罌栗],剛開始沒細看,現在看見才大吃一驚訝,書中所寫,罌栗苗和罌栗果醬各取三分,在加上人蔘等高價藥材這才能調治藥品。

這種植物,三個月成長,開花十幾日就可掛果,此時就可以摘取,用刀在青果上割出傷痕,就會留出白槳,幹了後用刀刮下來,就是最純的鴉片,雖然可以做藥用,但是後遺症太大了,毒品有幾個人能戒得了。

每一株只能掛幾個果實,但每一個果實裏面卻有上百顆種子,而根莖葉極其詭異,用火一燒,飛快燃燒,連煙都沒有,隨風而散。罌栗,一年能種植兩季,產量非常大。

罌栗對氣候要求也非常高,我國雲南的一些地帶可以種植,或許大家會覺得離罌栗很遠,其實不然,大多數的火鍋底料裏面就有一味罌栗殼……

小鎮上就有人用罌栗殼來泡酒,也能找到一些種子,一個罌栗裏面種子就有上百顆。

事情很順利,在周魚頭那裏找到一個完整的罌栗,把種子種在空間的空地上,等了幾個小時在進空間時……

紫色的妖艷,除了這個詞李無一在也找不出更好的形容詞出來,成片妖艷的花,青色的根莖,青色的葉子,細細的如筷子,可上面結的花朵,當真是妖艷。摘下一個花朵,輕輕的聞了聞,一種眩暈的感覺,但隨之而來的是精神一震,飄飄欲仙。

紫色的花朵比較常見,雲南一帶農戶種植出來青色果實的售價大約在70塊一斤,而白色花朵的果實能賣到100塊一斤,種植起來卻非常消耗肥料,至於別人買去青果提純後是什麼價格,只能用價比黃金來形容。

有去外面等了一會兒,這才進空間摘下幾顆青色果實放點商店系統裡,[上等罌栗果點功德值。]

果然商店並沒有賣出高價,在看要買出來的價格,功德值。種子功德值。]

貴真他娘的貴,居然高達上千倍的差價了,哎,看來只能等升級到小地主看看能不能改變。

當然不會就麽賣給商店了,全部摘下來,然後讓小和尚繼續種植,也有些麻煩,他並沒有提純的工具,如果光是靠手工去割出傷口,收集漿果,實在是太麻煩,只能先種植,等過段時間找周燕訂購一台提純用的機器。

配方裏面的其餘幾味常見葯說不得要上山去找草藥郎中尋來,這事也不急,配置藥品只是為了鍛煉身體,現在關鍵是怎麼才能升級到小地主,也好知道後面還有什麼等級可升。

空間有一種魚苗可以買到,李無一忍痛拔出一顆人蔘,嗎的,當真成了典當家當了,窮啊,買了兩尾魚,一公一母,紅色的大頭,有些像是鯉魚,吃了能預防感冒,先養在空間,等稍後在想辦法弄出去在水庫裡養殖。

出了空間站在樓頂,入眼是一片片的金黃色,這是村民們在晾曬玉米顆粒了……

田裏的稻穀還是青色,在等上一個月就該收大米了。糟糕,想到玉米,李無一這才想起本來說好要到可藝家幫著收玉米的,現在,還是算了吧。

見已經快下午了,女孩應該在家裏煮豆腐,就打了一個電話過去,「可藝玉米收完了嗎。」

「恩,快收完了,李哥你回來了嗎。」

「昨晚回來的,有事嗎。」

「沒,沒事的。」

兩人沒多聊,這就把電話掛了,搖搖頭,李無一也不在多想,既然選擇了,就不要在去招惹。

————————

「周老爺子,在這裏還習慣嗎。」第二天李無一到了水庫,算算時間,快一個月沒上去過了。

水庫邊上來釣魚的人還真不少,好在李無一捨得花錢喂草料,水庫的魚一直都不少,到也不用急著去空間裡換魚苗出來。

「這裏挺不錯的,每天釣釣魚,寫寫字,累了就看電視。」守林老人看起來比前些日子精神好許多,李無一的爺爺也經常過來釣魚聊天。

「周老爺子可了不得了,經常有人來買他寫的字呢。」守著水庫的張老頭樂呵呵的說道。

「還有這事?」李無一之前也只是心理猜想這字肯定能賣出去,沒想到還真成。

「可不是啊,鎮上好多人跑來買呢。」張老頭很是興奮,彷彿那字是他寫的一般。

「別聽老張瞎說,也沒幾個人。」周老有些不好意思。

李無一忽然靈光一閃,想到賺錢的辦法,什麼人的錢最好賺,一是女人,二就是學生。

「周老,你一副字要賣多少錢。」想了想問道。

老人摸了摸一個鬍鬚,很是淡定的說道:「五十塊錢呢,不少了,本來打算賣十塊錢的,不過後來別人把價錢開高了。」

「賣出多少副了。」李無一大嘆,不是賣貴了,是賣便宜了啊。

「周老,先不要賣字畫了,辦一個毛筆字培訓班吧,現在剛好是暑假,教小孩子。」李無一是知道鎮上的大概情況,在窮不能窮教育,大多數人都把小孩送到縣裏去讀書。

「這能行嗎。」老人有些不太確定,他一輩子都沒教過書,就只會這毛筆字,而且還是繁體字。

「放心吧,你老就等我的消息,先別賣字了。」老無一打了個招呼,就脫了衣服下水了,找了個角落裏,到也不影響別人釣魚……

班毛筆字班不是為了賺錢,是讓鎮裡人和外面的一些人形成到山溝裡的習慣,小孩子來了,大人肯定也回跟著來,等到以後高速公路開通了,慢慢發展旅遊行業……

PS:求收藏!有個自稱是台灣的人提到稱呼問題,說大陸連傳統的輩分稱呼都丟了,我只能說各地都不相同。書中的背景是四川一個老山卡卡頭,很多農戶對親戚稱呼都很籠統,也有不少叫父親為爺爺的,還有叫父親為寶寶的,父叫爺,姨叫娘……這些都很常見,你能指望沒讀過書的老農能明白正統的稱呼嗎,入鄉隨俗,少年……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