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在西漢的悠閑生活》第兩百八十六節 開戰(1)
第兩百八十六節開戰(1)

微風吹過山巒,一隊匈奴騎兵從山巒之上俯衝而下。

「那邊就是成宜了吧……」為首的匈奴男子,頭上chā滿了鷹羽,臉型大而圓,是典型的匈奴王族特徵,但他的鼻子和耳朵上沒有穿上銅環,這一點在匈奴王族中很少見。

倘若有漢軍斥候在此,定會按捺不住內心的狂喜,肯定會冒著生命危險靠近,找到一個最佳的攻擊角度,用大黃弩shè他一箭。

因為此人實在太好認了!

從烏維單於開始,受到從漢地穿過去的文化影響,匈奴單於開始下意識的不再遵循傳統,在鼻子和耳朵上都帶上銅環——只有在每年的chūn夏秋冬祭祖和天地日月之時,匈奴單於才會帶上銅環,

此人正是匈奴當代大單於狐鹿姑!

狐鹿姑的馬鞭,指向了遙遠的地平線上的一座城郭,他的雙眼中燃燒著貪婪的光。

「是的,大單於,那就是成宜!」在狐鹿姑身旁一個匈奴將領回答道。

成宜縣,是漢室所設置的五原郡下的一個縣治。

城不過周長三裡,城牆高不過三丈。

但這座不起眼的小城市裏,卻有著匈奴人最渴望獲得的東西——食鹽。

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派遣大將méng恬,北擊匈奴,將當時包括匈奴在內的所有草原民族驅逐出河套地區。

秦王朝在河套設置了一個新的郡治,取名九原,這就是五原郡的前身。

秦軍駐紮到河套之後,就開始搬照他們在中原的經驗,對河套進行大規模開發和利用。

就是在那個時候,秦人的工匠在成宜一帶開始了鑿井取鹽。。

秦末大起義,奉秦始皇命令駐紮在長城一帶防備匈奴等族的jīng銳軍隊被秦二世全部調回去圍堵、撲滅起義軍,並最終全部覆滅在巨鹿一戰。

匈奴因此揀了一個大便宜,不費一刀一槍,就完整的獲得了已經被秦王朝經營的非常好的河套地區,其中就包括了盛產食鹽的成宜。

成宜在最高峰時,曾經供應著整個匈奴左賢王所部和休塗、渾邪等部得食鹽供給。

然而。

現在,這一切都不再是匈奴的了。

每每想及這個事實,狐鹿姑就心如刀割。

「有朝一日,我一定要重新拿回這塊屬於大匈奴的草原,流著nǎi和鹽的沃土!」狐鹿姑一揚馬鞭發誓道。

但是……

現在,卻還不是時候。

匈奴現在沒有跟漢軍硬碰硬的資本!

「傳令!」狐鹿姑轉身對左右命令道:「命右賢王率三個萬騎,給本單於拿下成宜,命左大都尉率五個萬騎攻擊受降城,牽製漢軍,本單於親率王庭jīng銳過石mén,強攻九原城!丁零王率其餘騎兵留守營寨,隨時準備接應!」

這是狐鹿姑和衛律以及王庭中的許多匈奴貴族商議了許久的方案。

這個方案看上去有些牛刀殺jī,連攻擊一個守備力量甚至不足千人的成宜,匈奴都要動用三個萬騎的兵力攻擊。

但實際上,狐鹿姑知道這是最起碼的條件。

三個萬騎,以一個萬騎最起碼三千騎兵來計算,也是將近一萬騎兵的恐怖集群了。

但實際上,這一萬多人裏面,真正有戰鬥力的不過三四千而已,其他的都不過是些幫忙養馬、喂馬和搬運物資的奴隸和老弱罷了。

「諾!」左右齊聲應命。

漢匈之戰,終於到了該揭開大幕之時,不論是在匈奴的王庭,還是在漢室的長安,許多人等這一天都已經等得有些不耐煩了。

-0-0-0

張恆就是一個長安已經等得有些不耐煩的人。

自從不久前開始利用民間力量幫忙運轉軍糧之後,源源不斷的糧草就開始從長安附近的糧倉中向前線輸送。

到現在為止,不過數日之間,就有差不多一百萬石糧食被運出了長安。

與此同時,這一百萬石糧食的保證金也全部送到了劉據的太zǐgōng,將近六千萬錢的保證金,讓本來非常拮據的漢室財政,一下子就寬裕了不少。

因此這事情做的漂亮,這些天,張恆竟撈到了一個能吏的名號。

這不是別人說的,是劉徹說的。

還在去泰山路上的劉徹在聽說了張恆空手套白狼,不huā一文錢,就簽發了百來張還要半年後才兌現的支票,就給漢室朝廷解決了糧草運輸問題,不僅僅節約了將近千萬錢的損耗,還進帳了六千萬錢。

這讓劉徹很感興趣,還特別來了一封旨意,問問張恆能不能把這個辦法推廣到其他方面。

譬如說各地每年向長安押解的糧草,是不是也可以採取這個辦法來辦——反正劉徹是覺得,鹽池裏的鹽要多少有多少,而且鹽鐵官賣專營制度的本身也是為了給朝廷斂財。

這讓張恆嚇出了一身冷汗,連忙表示這個問題還需要好好考慮考慮,才能夠答覆。

很顯然,劉徹這樣的詢問,證明了他看到了張恆簽發的那些食鹽憑條中潛藏的利潤。

一旦劉徹嘗到了印發一張小小的紙條,就能斂聚巨額財產的甜頭。

那麼……

張恆閉著眼睛都能猜到,那位天子回到長安之後大概就會大肆luàn印鹽鐵憑條來攫取財富。

然後,張恆搞出來的這個憑條,就可能成為第二個白鹿幣了。

許多年前,劉徹就乾過一件荒唐事情——他用白鹿皮做大面額的錢鈔強行發行,以斂聚軍費,結果他發行的白鹿皮幣,坑死了不知道多少人……

現在,元鼎年發行的或許是世界上第一種鈔票,已經貶值的不成樣子了…

雖然,張恆搞出來的那個憑條,在目前來說,是硬得不能再硬的硬通貨,憑著那個蓋了太子印璽的憑條,無論是誰都可以從鹽官那裏提取一定數量的食鹽。

但一旦這個憑條泛濫……

而劉徹這個人又是出了名的沒信譽,有著許多出爾反爾的光榮記錄。

那麼就可以想像,某一天,劉徹對這些憑條不認帳了。

那麼,所有的憑條都將在一夜之間變為一張廢紙。

而作為始作俑者的張恆,就別想有好日子過了。

那些被劉徹坑了的地主商人,不敢去恨劉徹,但絕對會把所有帳都算在他張恆腦袋上,就像當年的白鹿幣,他們把帳算在了張湯腦袋上一樣……

這個事情很煩。

而長安儲備的糧食一天比一天少,卻讓張恆頭疼。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張恆知道,照這樣子不斷消耗下去,用不了多久,關中的儲備糧就會全部被運到邊境去了。

若匈奴人不進攻就這麼耗著,駐紮在長城一線的軍隊每天都這樣劇烈消耗下去,恐怕,等不到秋收,漢軍就要缺糧了!

於是,張恆決定去找霍光打聽一下,看看是不是情報出了問題,否則,匈奴人怎麼還不進攻?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