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在西漢的悠閑生活》第十六節 一張白紙出南陵【二】
「竹子造紙,聞所未聞,若真能成事,張君青史留名自不必說,便是天子亦要褒獎!」王莒看著水缸中的竹子道。

「這有什麼想不到的?」張恆笑著道:「只要多動動腦筋,其實在生活中就可以竹子造紙的依據!」

既然人家老爹都說了,要張恆改變一下他這寶貝兒子死讀書的壞毛病。受人之託忠人之事,何況張恆目前有求於人家,更是盡心竭力。

於是張恆便決定稍稍的引導一下這個年紀比他年長十幾歲的王莒。

「敢請賜教!」王莒倒是謙謙君子,也沒想太多。只是通過近距離的觀察,張恆發現,這個王莒面貌雖然還算俊秀,但是鼻子好像有一點大了,影響到了整體的面部外觀。

人家的鼻子是大是小,乾我何事?張恆笑著將心中那個可笑的想法拋諸腦後,問道:「王兄可見過小童在河邊戲水?」

「見過……」王莒有些疑惑的道:「只是不知,這與這竹子造紙有何關聯?」

「王兄難道就沒注意到,在河水中經常有些團狀的漂浮物?」張恆笑著說道:「王兄若見過那些漂浮物,那麼只要稍微細心觀察一下,便會發現,這些團狀漂浮物大抵都是百姓漂洗絲麻,衣物,漁網之類以及上遊的草木在水中經過河水不斷沖刷後形成的!」

「鄙人打小比較好奇,上個月偶然在河邊見到一塊這種漂浮物不知是何原因掛在岸邊的草叢上,鄙人當時也是無聊,便用樹枝將之挑起來,卻竟然發現,這種團狀的漂浮物在曬乾後居然可以在上面書寫文字,而且,比目前市面上一般所售之紙張輕便,白皙。便萌生了藉此製造白紙之念!」

其實張恆所說的,是後世東漢那位發明真正白紙的蔡倫的故事。

這得感謝張恆曾經交過的一位做幼教的女朋友,若沒有她,張恆估計也就了解不到蔡倫發明紙張的起源與由來。

在後世,這些小故事,小貼士,經常會出現幼兒園的故事會中……

「這……」王莒隻覺得,這顛覆了他的想像。自懂事以來,老師們總是告訴他,要相信書本,這世間的真理都在書中。

然而,此時,王莒卻猛然間發現,原來這世界上居然有些事情,有些道理沒寫在書中。

「無論是做人,還是讀書,要多想想,多看看,仔細觀察,冷靜分析,沉著應對!」張恆卻是趁熱打鐵道:「便如我吧,從小我就愛想,為什麼一大一小兩個石頭在高處同時墜落的時候,不是大的先落地,也不是小的先落地,而是同時落地呢?這其中是否有什麼奧秘與道理?又譬如說為何我的左手打一下右手,不光右手會疼,何以左手也會覺得疼?為何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為何我向後拉扯一根麻繩,麻繩斷裂的時候,我的整個身體會向前面傾斜?」

張恆一點也不害臊的無恥說著。

反正早就有前輩說過了,抄一是為罪,抄萬則為雄,炒得一百萬,文豪隨手來。

「起初,鄙人以為這些都是些不太重要的胡思亂想,也就沒仔細去揣摩,然後來蒙毛師不棄,收入門牆,授以先聖之學。經先聖點化,鄙人方才漿糊灌頂,醒悟到了這些事情或許關係重大!」張恆意猶未盡的感嘆道。

「先聖?」王莒奇怪了,問道:「敢問是哪位先聖的那本書?」

「多了去了!」張恆擺擺手道。

「還請先生賜教!」不得不說,這王莒還真是好學,立刻就頗有先秦學子風範一般,揖禮請教。

「《禮》曰: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成。」

「仲尼曰:生而知之者上,學則亞之,多聞博識,知之者次!」

「論語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又曰:吾日三省其身。這些都是聖賢在告訴我們,多看多想多觀察,保持一顆好奇心方才是真正的讀書之道,亦是為人之道!」

張恆漫不經心的說著,聽到王莒耳中卻像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想起了孔子拜師幼童的故事,是啊,便連孔子都有不知道,不了解的地方,何以老師們總說一切真理都在書中呢?

「王兄,恕我直言,盡信書,莫如無書!」張恆最終拍拍已經有些恍惚的王莒的肩膀道。頗有些教育的意味在其中,讓張恆感覺很爽,這種教訓他人,特別是一個應該來說非常虛心好學的人的感覺,非常的不錯,特別是這個人無論身世年紀,都遠比張恆大。

「那麼,敢問張先生……」王莒此時對張恆已經頗為信服了,認為張恆在學問上比他強。事實上,張恆也就是一個花架子,吹吹牛可以,真刀實槍的辯論經典的話,估計這王莒隻用半隻手就可以完勝張恆。

但已經被張恆的問題把腦袋搞昏的王莒那裏會懷疑這些,隻當張恆乃是傳說中那種隱於市井的大才,因此也不顧年紀比張恆大一截,持弟子之禮問道:「先生對於仁德,有何見解,家父總說在下太過寬厚,太過相信仁德,擔憂在下不能繼承家父的事業和祖先的宗廟。可在下那過世的舅父卻告訴在下,仁德乃是繼承家父事業必須的素質。這讓在下時常感到困惑,實在不知該聽誰的!」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張恆將最後一桶清水倒入水缸中,坐到地上道。他可不希望,自己影響出一位殘暴的貴族子弟,在張恆看來這個世界上最好全是善良忠厚誠實之人,這樣他才有發揮的空間。

「先生當真這樣認為?」王莒驚喜道,看得出來,這個孩子雖然年紀一大把了,但長期被他老爹給壓抑,就差壓抑出心理病了。

所以,難得遇上一個與他志同道合的,且老爹也認可的朋友。當下便有些歡喜了。

不過張恆卻也是不希望這個王莒變成一個隻講仁義道德的蠢蛋,那樣的話,估計那位王翁得找他的麻煩了。

便道:「當然,鄙人以為,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心中存有仁德寬厚之心的人,才能夠真正的讓人們佩服,信服。不過……」

張恆笑了笑,道:「中國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何以純用儒術呢?張弛有度,寬嚴並濟,方是為人處世,安邦興國之道啊!」

「這麼說吧,鄙人曾經在聽一位賢人說過:對待自己的朋友,要像春天般溫暖;對待自己的敵人,要像秋風掃落葉般殘酷。鄙人以為此言大善!」

「霸王道雜之……」

「對待自己的朋友,要像春天般溫暖;對待自己的敵人,要像秋風掃落葉般殘酷……」

王莒在口中念叨了好幾遍,最後俯身道:「莒,謹受教!」

「王兄快快請起!」張恆連忙扶起他,道:「探究學問而已,何必如此大禮?」

-0-0-0-

接下來十幾天,王莒隔個幾天就要來一次張恆家中。

有時候是上午,有時候是下午,但是每次都只能待上個把時辰,就又好像有什麼急事一樣急匆匆的趕回長安。

倒是在不經意間,張恆那次所做的那首《胡無人》與在囚車中喊出來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居然在三輔地區傳開來了,特別是那首《胡無人》居然傳到了河間,張恆師長毛萇之子甚至還特意寫信來詢問,說什麼連天子都特別讚許這首詩,將之抄錄在書簡中時常觀看。

這個張恆倒不驚奇,畢竟再沒有比《胡無人》更加應景的專拍當今天子馬屁的名詩了。

只是這詩竟然傳播如此之快,令張恆頗為好奇那王姓老人的真實身份。

拐彎抹角的試探詢問王莒,卻每次都被委婉的告知,這個需要張恆自己去當面詢問。

這些日子裏,秦二官全家都被京兆伊給押回了長安,等待他們全家的,必然是死刑。

就在秦二官被押解回長安的當天,幾個自稱是南陵縣縣尉的下人的人,專門找到張恆,送上了豐厚的禮物和一封感謝信。

信中南陵縣縣尉還熱情的邀請張恆去他府上做客。

這倒是題中應有之意,畢竟,若非張恆,這位縣尉估計怎麼也想不到居然有人用無辜詛咒於他。

不過,這十幾天來,老天爺卻是很不給面子,一直沒有下過任何的雨水,整日整日都是紅火的太陽。

氣候開始變得不正常了,受到氣候異常的影響,連沂水河的水位都急劇下降,張恆家中的七八頃土地面臨乾旱的威脅。

受此影響,張恆也就沒什麼時間去縣尉府上做客。

不過好在,空間中的蠶兒開始陸續結繭了,一隻隻足足有小半個雞蛋大小的彩色蠶繭出現在空間中,讓張恆充滿了期待。

便連栽種在裏面的粟苗都開始抽穗了,一粒粒小小的青澀粟谷開始出現在粟苗身上,看這樣子再有最多一個月,這些粟苗應該就可以收穫了。

-0-0-0-

抱歉,晚了點,這章刪刪改改的,特別麻煩。

繼續求收藏推薦ING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