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宋帝國風雲錄》第742章 遠水難解近渴
王淵清楚嶽飛有多少軍隊。嶽飛最早到河北的時候,他正好在真定一帶作戰,兩人的關係非常好,王淵極其欣賞嶽飛。後來王淵到了高陽一線,兩人數次配合作戰。嘉山大戰的時候,王淵試圖救援,但因為姚古遲疑不前,導致救援失敗,這之後兩人的關係就冷淡了。

嶽飛在嘉山大戰中損失了近十萬軍隊,雖然大部分都是河北義軍,但嶽飛實力大損是事實,而王淵救援不利的原因,彼此心裏都有算,說白了就是朝廷和西北人成心算計嶽飛。

嶽飛崛起的速度太快,對各方威脅都大,雖然他非常有用,但要壓製,不能讓他擁有過大的實力。這次嶽飛不計前嫌,日夜兼程趕來救援,西北人愧疚之餘也很感激,不過說實話,嶽飛雖然來了,但並沒有一門心思救人的念頭,羅蘭也是一樣,如果不是盧俊義和林沖堅決救人,以嶽飛和羅蘭的意思,虎烈軍救出折可求之後馬上南下永濟渠,而不是渡河再救姚古。在他們眼裏,姚古和王稟完了,救不出來了,誰知世上的事難以預料,他們做夢也想不到,竟然奇跡般地從「虎口」裡救出了兩萬多人。

現在嶽飛把邯鄲一線的軍隊全部帶過來了,李綱拿什麼戍守邯鄲?

「邯鄲有宗澤招募的河北義軍,大概有十萬人。」嶽飛苦笑道,「李宣撫的意思是,拿人命去填,他只要堅守三到四天,西北大元帥府的右副帥羅青漢就會帶著援軍從隆德府趕到邯鄲。另外,真定城還在我們手中,李邈和劉翊已經堅守了將近二十天,拖住了一部分金軍。由於他們的堅守,導致真定府和金軍糧道時刻處在虎烈軍的威脅之下。李宣撫已經派人急告井徑的宋江和梁山軍,請他們不惜代價偷襲金軍糧道,如果可能的話,太原方向的虎烈軍也可以馳援井徑,威脅真定府的安全。」

王淵感覺有些喘不過氣,呼吸粗重。嶽飛所說,都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辦法,現在邯鄲城只有十萬義軍,說白了就是一幫拿著棍棒的流民,靠這些人能堅守三到四天?

「邯鄲城守不住。」王淵連連搖頭,「除非出現奇跡。」

「虎烈軍主力在哪?距離邯鄲還有多少路?」吳玠忍不住問了一句。

「我不知道。」嶽飛面無表情地說道,「離開沙河前,李宣撫趕到前線,告訴我們西北大元帥府的左副帥董小醜會同契丹大王、渤海大王和怨軍胡家勇正在趕赴河北。以我看,這支軍隊肯定要在黃河北岸等待漢王,然後做為皇帝禦駕親征的主力軍隊北上大名府。」

「也就是說,虎王不在乎邯鄲城能否守住,而是打算在大名府和金軍決戰,是嗎?」吳玠追問道,「這也是你急於南下,決心堅守永濟渠的原因,是不是?」

嶽飛驚訝地看了吳玠一眼。他和吳玠雖然同在河北戰場,但吳玠一直在姚古麾下,兩人沒有見過面,不過對於這位涇原路的悍將,他還是略有耳聞。吳玠三十多歲,身材高大,長相英俊,尤其那雙劍眉下的眼睛,凌厲兇狠,還帶著一股強烈的殺氣,讓人不由自主地收懾心神,小心應對。看到吳玠,嶽飛就想到了韓世忠,如果韓世忠是一頭咆哮的猛虎,那吳玠就是一頭飛奔在密林裡的獵豹,相比起來,吳玠更讓人忌憚三分。

嶽飛猶豫了一下,說道:「我認為漢王在河北的第一戰肯定在大名府。」

吳玠暗自嘆了口氣。李綱也罷,嶽飛也罷,其實都已經做好了邯鄲失守的準備,而李綱之所以冒著和汴京決裂的危險,派嶽飛趕到冀州,一方面是為了救援姚古和折可求,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南下戍守大名府。姚古和折可求這兩支大軍如果在葫蘆河一線遭遇重創,那大名府無兵可守,大名府失陷,宋軍戍守邯鄲還有什麼意義?大名府才是河北的決戰戰場,這一點李虎清楚,李綱和嶽飛也清楚,而西北人屈從於汴京,不惜代價救援姚古,顯然是錯誤的,正好中了金人的圈套。

李綱無力改變汴京的策略,隻好拿身家性命來賭博,而嶽飛無奈之下,也隻好接受李綱的命令。嶽飛是漢王的弟弟,他的身份地位在虎烈軍非常高,汴京根本不敢動,最終倒霉的還是李綱這個河北宣撫使。

「今夜金軍是不會來了。」嶽飛說道,「你們先行渡河,趕到武邑休息半天,然後急速南下清河城,戍守永濟渠一線。」

吳璘猛然抬頭,淚水再度湧出,他想報仇,他不想離開這裏。

「決戰戰場在大名府。」嶽飛走到他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正色說道,「這個仇一定要報,但不是今天,也不是在葫蘆河。」

吳玠伸手摟住吳璘的脖子,把他的腦袋抱在懷裏,拉著他走了。夜風裏傳來吳璘的哭聲,悲憤、痛苦、無助、無奈……

王淵向嶽飛伸出了手,兩隻血跡斑斑的手握在了一起。

「我先走了。」

「清河城再見。」嶽飛勉強擠出一死笑容,然後解下腰間戰刀,遞給王淵,「這是種帥的戰刀,請你告訴他,折帥儘力了,王帥儘力了,我也儘力了,但是……」嶽飛心裏驟然痛楚,淚水止不住滾了下來。

王淵獃獃地望著手上的戰刀,低聲問道:「種帥……」

「種帥病重,如今再聞噩耗,估計……」嶽飛說不下去了,轉身就走。

王淵撫摸著戰刀,老淚縱橫。老種帥如果辭世,還有誰來支撐西北軍?



八月初五日,下午,邯鄲城。

金軍第一天的攻擊未能取得戰果,雖然耶律余睹督軍死戰,但宋軍極其頑強,硬是擊退了他們。

在這一天的攻擊裡,有幾件事讓宗翰和他的手下們疑惑不解。

嶽飛和他的虎烈軍到哪去了?攻打北門甕城,死在城裏的都是義軍將士;攻打北門城樓,守城的還是義軍將士。大半年來,這些衣衫襤褸的大宋義軍和金軍頑強作戰,金軍對他們太熟悉了,而嶽飛靈活多變的計謀更是讓他們刻骨銘心。現在,嶽飛用幾乎沒有戰鬥力的義軍守城,用活生生的人命來阻擊金軍,那他的目的何在?他到底要幹什麼?

邯鄲城是河北重鎮,更是大宋京師的屏障之一,它竟然沒有守城軍隊,而且守城器械也少得讓人吃驚。打了一天,金軍可以確定,邯鄲北城只有二十台拋石機,大約兩百支獨轅弩,一百副床弩,神臂弓五百餘張,其餘弓弩兩千餘張,這就是邯鄲北城的防守實力?以這樣的防守力量,金軍有信心在一天之內攻佔城樓。第一天的攻擊主要還是試探,宗翰並沒有把所有兵力投上去。

金軍斥候在邯鄲城四周方圓五十裡打探,沒有發現宋軍蹤跡。

種種跡象表明,邯鄲城是個陷阱,嶽飛似乎無意守城,而是打算用其它辦法來迫使金軍後撤。嶽飛用什麼辦法可以迫使金軍後撤?除了偷襲糧道外,只有攻擊金軍後方的真定府。現在真定城還在宋軍手上,嶽飛只要擊敗圍攻真定城的金軍,那宗翰的麻煩就來了。

宗翰決意攻克邯鄲,以最快速度攻克邯鄲,然後直殺大名府。金軍把邯鄲打下來,橫掃磁州、洺州和相州,金軍的糧草就能得到補充,然後金軍再把大名府打下來,嶽飛即使切斷了金軍的後路也毫無意義。

初五日,宗翰同時攻打三道城門,結果讓他喜出望外,他難以置信,這座千年古城河北重鎮的防守薄弱到了讓人匪夷所思的程度。整個邯鄲城的守城器械,基本上集中在北城,而其它地方數量少得驚人,城裏唯一多得就是人,就是那些拿著棍棒菜刀甚至鐵鍋的河北義軍。

下午,宗翰下令,同時攻打四道城門,但把主力集結到東北方向的武清門,爭取在黃昏之前,攻克城門,殺進邯鄲城。



武清門陷入血戰。

金軍架起五百雲梯,兩萬名士卒輪番攻擊,數裡長的城牆上全部都是瘋狂廝殺的人群。

戍守這道城門的是剛剛從大名府趕來的王彥。王彥是種師道的親衛營指揮。李綱命令嶽飛馳援折可求之後,馬上書告大名府的種師道。嶽飛走後,邯鄲等同於一座空城,邯鄲如若失守,大名府危在旦夕,所以李綱必須告之種師道,請他即刻做好守城準備。種師道非常感激,李綱為了救援西北軍,不惜放棄自己的仕途,種師道無以為報,只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李綱守住邯鄲城。

邯鄲城只要守四天,最遲到初七日,羅青漢就會帶著虎烈軍趕到邯鄲城下,因此,種師道命令王彥,帶著兩百精銳,帶著一百車武器,日夜兼程趕到邯鄲。

王彥今天凌晨到了邯鄲,天亮後就來戍守武清門,但是,他非常不幸,武清門竟然成為金軍的主攻目標,尤其不幸的是,金軍竟然找到了這段城牆的要害之處。在距離城門一裡處,金軍正在用一架巨型攻城槌撞擊城牆,而那段城牆曾經倒塌過,修補的時候,官員敷衍了事,內填泥土外砌青磚,就這麼糊弄過去了。誰能想到,今天它竟然成了邯鄲城的災難。

王彥知道這段城牆肯定要破,他派人通知了李綱,然後集結了五千義軍將士,危難之際,就靠這五千人阻擊金軍,用這五千具屍體來堵上這道缺口。

城牆在攻城槌的連續撞擊下搖晃、顫抖、呻吟。

突然,「轟……」一聲巨響,碎石飛射,煙塵飄揚,城牆倒塌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