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宋帝國風雲錄》第511章 兵貴於精
察哥督軍猛攻。李良輔的三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說到底都是虎烈府害的,所以黨項人對虎烈府的軍隊非常仇視,好不容易逮到個機會,當然要拚命了。

察哥利用地形包圍了虎烈軍,虎烈軍則利用地形負隅頑抗。吳雄的第三軍和楚逍遙的第五軍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雖然西京大戰後補充了不少新兵,但這兩支軍隊的老班底還在,憑藉這些勇敢的將士,他們不但擋住了西夏人的猛攻,反而把西夏人拖住了。

毛軍指揮主力迅速救援。梁山軍、義勝軍和驚雷軍也投入了戰場。張關羽和贏秦這時候不敢不打了。虎烈軍是李虎的嫡系,吳雄和楚逍遙都是李虎的愛將,如果第三軍和第五軍全軍覆沒了,他們兩個就麻煩了。

察哥把七萬軍隊都投進去了,在他看來,只要把敵人的選鋒軍吃掉了,這一仗他就打贏了。

毛軍可以指揮的軍隊只有九萬,若想把西夏人擊退,必須向折家兄弟求援。他以為這種情況下,折家兄弟肯定會伸手相助,然而,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折家兄弟竟然不予理睬。

毛軍憤怒了,他把張關羽、贏秦、高緣、王曜、耿守忠和宋江等各軍主帥召集到一起,告訴他們,要拚命了,兩軍相遇勇者勝,即使把人打完了,也在所不惜。

宋軍這時候如果出手相助,張關羽等人還未必願意拚命,現在宋軍擺出一副見死不救的架勢,頓時激怒了這幫土匪。這幫人都是從死人堆裡殺出來的,誰怕誰?老子打完了大不了再拉一幫人繼續打,老子怕個屁啊。

虎烈軍拚命了,踩著死屍往前殺,西夏人馬上受不了了。這種仗不能打,打得兩敗俱傷了,後面那幾萬宋軍一擁而上,全完了,搞得不好又是一場大敗。

察哥果斷下令撤軍,但他的命令下得遲了一點,一天打下來,他損失了六七千人,得不償失。

這一仗虎烈軍打贏了,雖然損失大,超過了一萬多人,但士氣打出來了,將士們不再畏戰,跟在西夏人後面一路狂追。

察哥無奈,放棄了河清軍,帶著軍隊越過了夏遼邊境,退進了弓弦沙漠,並迅速渡河進入天德軍,和河北的黑山威福軍會合。

折可求、折可存兄弟失算了,臉面無光。

毛軍和虎烈軍將帥們十分鄙視折家兄弟和宋軍,很多人甚至當面辱罵。

東套的戰打贏了,但雙方卻不歡而散。折家兄弟帶著軍隊退回到寧邊州一線。贏秦駐守東套各州,鎮戍偏頭寨。毛軍、張關羽則帶著大軍急赴雲內戰場,和董小醜會合。



董小醜在信中說,鑒於目前代北局勢,我軍必須在雲內戰場上屯積重兵以攻擊西夏,在沒有擊敗夏軍奪取天德軍之前,虎烈軍主力不能抽調到幽燕戰場作戰,他甚至建議李虎重新考慮北方策略,假如宋軍迅速奪取了燕京,虎烈府的北方策略不改也得改。

毛軍則在書信中詳細說明了東套大戰的經過,對摺可求、折可存兄弟和宋軍的做法頗有怨言,他告訴李虎,從東套大戰可以看出來,折家和宋軍並不值得信任,由此對西征充滿了擔憂。西征需要虎烈府和宋軍南北夾擊,配合作戰,如果宋軍不予配合,甚至在背後下黑手,扯後腿,那西征取勝的可能性幾乎微乎其微。他同樣建議李虎放棄燕京,轉而集中力量經略代北,先在代北站穩了再說。

羅青漢和虎烈府的中樞官員們在仔細分析了代北局勢後,也認為目前情況下不能抽調虎烈軍到幽燕戰場作戰了,言下之意,請李虎考慮,是不是放棄幽燕戰場,或者根據幽燕戰場的形勢,重新擬定攻擊燕京之策。

李虎看完書信,心情沉重,望著案幾上的地圖久久不語。

鐵鷹、黃涉、原野等人輪流看完書信後,也是一臉無奈。

「西夏人大概向代北戰場派了多少援軍?」李虎忽然問道。

「這個……」黃涉拿起董小醜的書信看了看,「董帥沒有說,不過從他的語氣裡可以看得出來,他沒有把握擊敗西夏人。目前我們在雲內集結了大約十一萬軍隊,如果西夏軍隊的數量超過我們,再加上那幫無恥的女真人可能在我們背後下黑手,那董帥想打贏這一仗的確太難了。」

「折家如果願意幫忙就好了。」原野遺憾地搖搖頭,他以為折家值得信任,誰知東套一戰讓他對摺家的印象完全顛了個。

「折家在這個世上存活了四百餘年,憑什麼?憑他們的戰功?憑他們在西北的勢力?簡直是笑話。」黃涉嗤之以鼻,「一個將門世家在王朝更替中屢屢活下來,而且越來越顯赫,為什麼?他們的生存之道難道不值得我們細細推敲、細細回味嗎?」

「這一萬多人死得值。」鐵鷹冷笑道,「我們用一萬多條性命看清了折家,將來我們就不會被折家害得全軍覆沒了。」

「但我們現在的確需要折家的幫助。」原野猶豫了片刻,對李虎說道,「總帥,以我看,你還是給折家寫封信,請他們支援雲內戰場。」

「算了,沒用的。」黃涉搖了搖手,「河東軍此次出兵的目的僅僅是在黃河西岸配合作戰,就算折家願意幫忙,但折可求、折可存無權把軍隊帶到雲內戰場。」

原野堅持認為可以試一試。上次折可求曾讓兩萬多折家軍冒充鄉兵到西京參戰,這次折可求或許也能想出辦法。

「我們自己實力不足,一味求人只能讓人瞧不起,讓人輕視。」李虎想了半天,否決了原野的建議,「告訴董帥、毛帥和大同的羅帥,請他們集中精力經略代北,幽燕的事,我來解決,叫他們不要操心了。」

你來解決?黃涉、鐵鷹和原野不約而同地望向李虎。

「總帥有何高招?」黃涉一門心思想打進燕京,對此事最為關心了。

「明天雲帥和鬼帥趕來會合後,我們開始攻擊,先把可汗州和儒州打下來。」李虎笑道,「然後,我們打居庸關,打燕京,一直打到平州路。」

「就我們這點軍隊?」黃涉吃驚地問道。

「兵貴於精,而不在多。」李虎說道,「這麼多軍隊足夠打進燕京了。」



九月十五,鐵鷹指揮神龍軍、雷霆軍、飛雲軍和閻王軍,突然向可汗州發起了攻擊。

三萬五千大軍打一個城池,而且這個城池裏只有幾百鄉兵,結果可想而知。軍隊把陣勢一擺,戰鼓一敲,城裏的人投降了。

九月十六,再打儒州,一鼓而下。

九月十七,大軍開始攻打居庸關。

居庸關守將耶律阿古哲曾在蒺藜山大戰中被義軍殺得抱頭鼠竄,對義軍恨之入骨,這次總算給他逮到了一個報仇的機會。他指揮關內守軍一邊拚死阻擊,一邊向燕京求援。

燕京無兵可派,因為宋軍已經殺來了。

汴京拒絕了遼國納款稱臣之議,皇帝命令童貫,全力攻擊,打下燕京。童貫命令都統製劉延慶,率軍進攻。

都統製劉延慶在涿州磨蹭了兩天,然後才率軍開拔。為了以防萬一,他在涿州留了五萬人,帶十五萬人攻擊燕京。走了三十裡,停下了,安營紮寨。連續走了三天,才到了良鄉。

耶律大石不敢交戰,率軍後撤。劉延慶也不敢再進了,就在良鄉停下了。

良鄉距離燕京六十裡,近在咫尺了,宋軍卻遲延不前。統製楊可世、王稟都跑來詢問。劉延慶的資格和種師道不能比,他鎮製不了手下這些人,所以他拿出了童貫的書信,「這不是我的意思,這是太師的命令。」

停止前進的原因是什麼,劉延慶心裏有算,但不敢說。汴京的皇帝有意讓鄆王趙楷到前線統軍,把收復幽燕的功勞拿到手,但宋製家法規定,宗室不得統軍,所以皇帝遇到了很大的阻力,鄆王遲遲不能成行。假如鄆王還沒到,燕京就被攻佔了,那功勞算誰的?所以童貫隻好下令,暫緩攻擊。

楊可世、王稟、種師中等人其實早就知道這裏面的隱秘,一幫西北大將聯合起來,天天催逼劉延慶,搞得他焦頭爛額,兩頭不是人。

這天,郭藥師在帥帳裡看到大家吵得非常凶,於是獻了一計。蕭乾和耶律大石的軍隊都在南城外設陣,如果以親騎繞到西城,偷襲城內,則燕京必定唾手可得。

劉延慶同意了。這是個好主意,偷襲之計需要後續大軍的及時支援,後援不到,偷襲的人馬必定全軍覆沒。既然你們想死,我成全你們。

劉延慶當即下令,郭藥師一千常勝軍悍卒為先導,楊可世、高世宣領六千宋兵為後援,劉光世領五萬大軍隨後殺進。

當天晚上,宋軍渡過盧溝河,到達了三家店(今北京門頭溝區)。第二天清晨,郭藥師派部下甄五臣帶人混雜於百姓之中,奪取了迎春門。郭藥師隨即帶著人馬衝進城內,楊可世隨後殺到,很快便把燕京外城的七道城門拿到了手。

城內遼軍猝不及防,紛紛退入內城堅守。蕭太后拒不投降。

宋軍在外城開始燒殺擄掠,屠殺蕃人。燕京的漢人和蕃人的服飾基本上一樣,宋軍殺得高興,見人就砍,結果激怒了漢人,於是城內漢蕃一起反抗,和宋軍展開了激烈的廝殺。內城遼軍趁機殺出,雙方展開血腥巷戰。

蕭乾率一萬馬軍回援,向城內瘋狂攻擊。

宋軍堅持了三天三夜,但始終沒有看到劉光世的五萬援軍,最後他們終因寡不敵眾,倉惶後撤。此刻城門外都是回援遼軍,郭藥師、楊可世等人沒辦法,隻好從城牆上垂繩而逃。七千人馬僅有四百餘人逃生,高世宣等六千多名將士全部陣亡。

這一仗的結果是再也沒人敢向童貫和劉延慶進言打燕京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