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一品江山》第三零七章 燕雲(下) (求月票啊!)
-

第二天浩浩蕩蕩兩千多人的隊伍出發了這其中有五百遼人使團有五百宋人使團還有禮部派出的送伴使所率領的千人衛隊

所謂送伴使就是送對方使者回國的外交官令後人頗感意外的是宋遼兩國雖然是最大的敵人但兩國間邦交十分頻繁按照禮部的相關條宋遼外交使臣可分十二種譬如每年雙方互派『賀正旦使』向對方君主拜年;互派『賀生辰使』在對方皇太后和皇帝生ri前趕到送豐厚的壽禮抑或一方有大事如皇帝駕崩、君登位要遣使報信對方則回派使者;如遇雙方發生爭端隨時派出使者談判解決

比如這次遼使就是以賀正旦使的身份出使大宋而趙宗績和陳恪則是因事出使

可以說兩國間已經建立起順暢而頻繁的長效溝通機制有力的保證了澶淵之盟後的長久和平

一般情況下鄰國使臣入境本國均遣人相接稱之為接伴使到達都城後另換人相伴稱之為館伴使在返回時還會派人相送稱之為送伴使其中發展出一套相當繁瑣的禮儀遼國人尚且能熟練掌握要是身為禮儀之邦的宋朝人失了禮豈不被遼國人笑掉大牙?

因此富相公派趙卞這個老成之臣壓陣並不只是陳恪想的搞平衡真要由著他兩個年輕人的xing子來還不知鬧出什麼笑話呢

~~~~~~~~~~~~~~~~~~~~~~~~

隊伍出發之後一路北趙宗績這才真切的感受到大宋定都開封真是太刺激了尼瑪過了黃河之後一直到兩國邊境竟是一馬平川、根本無險可守

耶律德容一直注意著宋使臉se的變化這是遼人最愛玩的遊戲……那些在汴京城自傲自大的宋朝官員每每在親眼見識到他們的國家是何等的不設防在大遼的鐵騎面前簡直就是個任人蹂躪的裸男哪怕是國都汴梁也不過只是多了塊遮羞布罷了……

下半場的交鋒便在此刻悄然開始遼人正是通過這種方式讓宋人意識到他們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本錢那些躊躇滿志的宋朝大臣往往還不到遼國就被殘酷的現實折磨得鬥志全無繼而在談判中被完爆……

趙宗績也不能免俗看到可怕的現實後他頭皮都要炸了他實在不明白大宋朝為什麼要把自己的脖子擱在別人刀下?

倒是陳恪很看得開勸道:「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開國一百年也沒人打到過開封城下何必要杞人憂天呢?」

見這廝這麼容易就走出yin影倒叫耶律德容好生鬱悶:『***沒定xing的毛小子……』

~~~~~~~~~~~~~~~~~~~~~~~~~~~~~

一路無話數ri便到邊城雄州再往前就是兩國界河白溝河大宋的送伴使便送到這裏

過了白溝河就進入遼國的國境趙宗績發現眼前的景象並沒有什麼變化還是一眼望不到邊的蒼翠平原平原長長的驛道一直通向遙遠的北方驛道滿是來來往往的馬車將北朝的貨物運到榷場將南朝的貨物運到北方……

但也有刺目的不同——守軍變成了髡髮的遼人所謂髡髮乃是禿著頭只在耳朵方留兩撮長發一看就很野蠻但是鬆鬆垮垮望之不似雄師

「遼兵竟是這般模樣?」趙宗績奇怪問道

陳恪還沒答話那耶律德容先開口道:「我大遼最jing銳的軍隊是宮衛騎軍、禦帳親軍共六十萬騎非這些五京鄉丁可比」

「六十萬騎?」趙宗績倒吸一口冷氣道:「遼國人口不到九百萬養得起麽?」

耶律德容老臉一紅他這六十萬騎其實是契丹和奚族年十五以五十以下的男丁數目不過遼國男子皆隸兵籍也不算吹牛皮便強辯道:「南朝固然養不起但我北朝能養得起因為我們的馬是自己養的軍隊也是戰時為兵平時為民不用像南朝那樣白養那麼多軍」

在軍事遼國完爆宋朝趙宗績和陳恪哪好意思開口只能任其炫耀但他們也並非光傻聽而是細心觀察著遼國邊境的地貌、工事、軍營以便晚間繪圖記下來

在度過最初的驚異後趙宗績發現這裏還是漢人居多他看著道走的車坐的馬騎的十有**是漢家衣衫漢兒樣腦袋也沒弄成禿瓢

「這不足為奇燕雲十六州本就是我漢家的土地是被石敬瑭那個龜兒子送給遼人的」陳恪踏足這片土地後便感到周身被無盡的恥辱感包圍著那種感覺就像是有人搶走了他的女人然後又帶到他眼前炫耀一樣……

耶律德容馬插嘴道:「我知道南朝有人以為燕雲的漢人會心懷大宋但這純屬一廂情願他們現在都是遼人把大遼當成自己的祖國」頓一下他舉例道:「比如你們的雍熙北伐就是被燕雲的漢人擊敗的……」

「那為何不把都城遷到南京?」陳恪冷不丁問道

耶律德容面se登時難看半晌才道:「我們是馬背的民族要在草原才能盡情馳騁……」

「是麽呵呵……」陳恪笑起來那笑容裡滿是敷衍十分可惡

耶律德容恨得牙根癢癢因為陳恪戳到了他們永遠的痛……宋朝設有東西南北四京城遼國甚設有京、東京、南京、西京、中京五座京城京是遼國原本的首都位於後來的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附近中京則位於後世的內蒙古寧城縣東京位於後來的遼陽西京位於後世的大同南京則位於後世的beijing郊區

遼人也畏極北苦寒隨著統治穩固開始漸漸南遷遼聖宗時從京遷都中京但是終遼之世他們都不敢把國都遷到遼國條件最好的南京……因為燕雲十六州始終是漢人聚集之地

但耶律德容還是很爽的畢竟燕雲是遼國的而且將一直都是宋人也只能打打嘴炮只要站在這片土地他就把在汴京城吃得癟連本帶利全都奉還儘管這兩個小子臉若無其事可他能看出來他們肚子都快氣炸了

不過氣炸了又怎樣?誰讓遼強宋弱誰讓腳下的土地是遼朝從漢人手裏奪來的呢?

陳恪和趙宗績把這一趟當成是恥辱教育了也不反唇相譏了任憑那耶律德容佔盡風就這樣來到了白溝河北四十裡的城縣遼驛道的首座驛館便設於縣城內……遼國南部有深山峽谷北有大漠戈壁路途艱險遙遠為了方便交通遼朝專門仿效宋朝從遼宋界河白溝經遼南京、遼中京到遼京共建驛道一千八百多裡沿途修築驛館三十二座另外還設有支線驛道通向遼國皇帝可能的『捺缽』之地

『捺缽』就是契丹語『行宮』、『行在』的意思遼國儘管有五座都城可皇帝很少住在裏面他們喜歡無拘無束四時打獵走到哪裏帳篷就扎到哪裏哪裏就是『按缽』

按規製凡捺缽所有契丹大小內外臣僚以及漢人宣徽院所屬官員都必從行漢人樞密院﹑中書省等南面臣僚則只有一二人相從其餘宰相以下在京都居守處理公務……簡言之就是所有契丹官員都跟著捺缽留下大部分漢人官員處理ri常政務

基本遼國朝廷的命令可以在全國的每一個地點任何時刻發出方便迅、機動靈活但同時地方若有大事想跟朝廷彙報就變得難加難了

所以遼國的地方官府基本都是放手給漢人管理的當然以契丹人的行政水平來說這樣其實是利大於弊的……

不過遼國皇帝這種走位飄忽的玩法固然灑脫得一塌糊塗可也給了野心家以施展的舞台所以幾乎每一任遼國皇didu要遭遇到謀反、叛變之類的危機ri子過得可比他們的南朝皇兄刺激多了……

沒辦法誰讓人家遼國地大物博呢?

分割

累尿了開個單章鼓鼓勁兒……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