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之玩轉大宋》二四八 闖蕩扶桑(完)
源氏、平氏和藤原氏都沒有準備好進行最終的大決戰,所以他們3家在進行了激烈的談判後還是達成了妥協。這個談判過程足足進行了2個多月。

藤原氏完全讓出了石見國,源氏和平氏也讓藤原氏回到了平安京,小浜港的地位下降了。從海外回來的商人,只有扶桑國的商人可以在小浜港停留,其他的國家的商人將在中國的新建的港口停泊交易,源為義把這新建的港口命名為「新港」。至此,源氏佔據了整個山**的8個國家,實力大勝。藤原氏雖然回到了平安京,但是實力受損。

足利義滿胡編亂造的「戰果」還是打動源為義,他以為足利義滿真的在領著兩國的百姓再跟藤原氏浴血奮戰。再加上石見國和中國經歷2個多月的動蕩,百業凋零,也沒有人願意接管石見國。所源為義乾脆封足利義滿為中國和石見國的領主,為了區別於其它領主,他還真的將「大名」這個稱號賜給了足利義滿。

足利義滿知道自己得到這個「大名」稱號,少不了李俊和王三的謀劃和幫助,作為投桃報李他如約把石見山和新港的管理權交給了李俊。李俊、王三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採購紅銅和開採石見山的銀礦。他們找到了源為義,要求他提供與那船貨物價值相當的紅銅。源為義也是沒有辦法,扶桑國紅銅的產量本來就不高,他又費勁心機,再談判桌上敲了一筆藤原家的「竹杠」,才有弄來2萬多斤的紅銅。

李俊見扶桑國實在沒有那麼多紅銅也是無法,隻好同意讓源為義用硫磺、金銀、糧食等物品折價。源為義還提出用東瀛的美女抵消部分貨款,但是李俊不讓。不過李俊覺得扶桑國的武士刀鍛造的水平還是不錯的,因此他跟源為義要了幾十個工匠。

源為義希望李俊趕快回中原運送更多的貨物過來,現在新港的高麗、琉球、中原閩越一帶的商人也有一些,但是他們運送來到東西比起李俊運來的西軍特產的商品差了很多。源為義急需要這些商品為他積累財富,好讓他能夠徹底的擊敗藤原家忠。

李俊何嘗不想早日回到中原,但是他需要的貨物還是差太多,一時半會也湊不齊。於是他招募了大量的工人,打量開始石見山的銀礦。他對外宣稱就是湊不夠足夠的紅銅,救開採銅礦石運回中原。他可不敢對說是銀礦,否則那恐怕又是一場爭鬥。

眼看快到宣和六年的春節,李俊等人終於湊足了貨物。他們一共準備了3萬多斤的紅銅,20多萬斤的礦石,其餘的就是糧食和硫磺。這船貨物是他們歷經1年才準備齊的。李俊、王三和李立商量了一下,最終決定李俊和王三帶著貨物回到中原,李立留守再石見山。

李俊給李立留下了80從中原來到夥計,並告訴李立帶著剩下人人生存下來就好,不要開採石見山的銀礦,以免泄露消息,引起不必要的爭端。由於跟足利家約定,足利義滿會提供5000石糧食,足夠石見山的數千百姓平時用度了。因此他們之時按部就班的生產銅料就好,另外要經營好碼頭,那裏的收益也不會差。如果遇見危險就向湖山的宋江求救,對於足利義滿不可完全的信任。

吩咐萬李立後,李俊和王三救帶著剩餘的夥計和松本大郎等50個扶桑武士一起登船回中原,這些武士由於背叛了家主再扶桑給已經無法安身了,去中原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李俊喜並不想回中原,想在這裏久住下去,但是李俊想起了宋江的提醒也覺得這個李俊不像一個普通的商人,因此還是覺得將李俊喜帶走。

李俊和王三按照趙值的海圖,揚帆起航直奔中原,他們回中原並沒有走青州航線,因為他們這船上的貨物太重要了,青州的錦衣衛商棧遠遠沒有江南的錦衣衛商棧建立的早、實力強。為了安全起見,李俊和王三選擇了直奔杭州的航線。也許是李俊給這片海域起名為太平洋的緣故,這次從扶桑國返航倒也順利。李俊、王三到了杭州,聯繫了當地的錦衣衛,順利的把貨物運到了延安府。

種師道聽了李俊和王三的報告非常之高興,又看了他們再扶桑國繪製的地圖,尤其看到石見山的時候,他知道滾滾不禁白銀將源源不斷的流向西軍了。他道:「爾等這次海外行商,開了西軍之先河,可以得到重賞。」

王三道:「我們商隊有相應的規矩,這次所獲得的利潤已經不少,不需侯爺另外賞賜。」

種師道笑道:「你們這次到達海外余種不同,我中華4千年文明,面向大海之人甚少。今日在此立下定列,凡是走海路首次到達海外陌生之地,能帶回當地商品和地圖的,都可賞錢萬貫!」

李俊、王三一聽急忙施禮謝恩。這次種師道定下的規矩極大的刺激了西軍商隊的海外探險,畢竟一次成功的航海就可以帶來「萬貫家財」。李俊和王三的扶桑之行,被後世稱為開始了中華的「大航海」時代。

種師道說道:「你二人皆立下大功,尤其自扶桑國的作為,足可作為領軍的大將軍。不如回歸西軍吧,如今我軍已經控制了西夏國,未來在軍中定可大有作為。」

李俊急忙推辭道:「侯爺,我本身太湖水匪出生,自在貫了,西軍軍法嚴苛,我怕壞了西軍的規矩,反而不好。」

種師道也知道有這麼回事,於是道:「也好。我看你還是跑跑海上,明年帶更多船和人手去扶桑,一定要經營好石見山。我看你是有大福氣之人,未來在海外封侯建國也未可知。」也是種師道一語成讖,李俊後來在暹羅國建立了中華的一個屬國。

王三也道:「小人出自西軍,只是不想得罪劉公(劉光世)故而不想回歸。」

種師道道:「那你有什麼願望。」

王三道:「我是一個粗人,沒讀過書,連一個學名都沒有,只是希望未來我子孫能出一個讀書人。」

種師道:「你的兒孫之中可以愛讀書之人,可以送到朱道榮那裏讀書。如今咱西軍的格物、致知、明德三大書院都是非常又名的。」

王三喜道:「我兒王倫年芳6歲,倒是聰明,還請侯爺成全。」

「王倫?」種師道低聲念了2遍這個名字,道:「好我記下了,這就安排大儒李侗為你兒子的老師,必能為咱們西軍交出一個錦衣秀士來。」

王三大喜道:「多謝侯爺成全。」不過王三在叩頭的時候,不知道為何想起了在扶桑國相處幾天的那個蒙面女子。

種師道有跟王三、李俊聊了一會天,安置了李俊帶來的武士和工匠後,二人也就告辭了。種師道見二人離去,也是有些遺憾,如今西軍發展形式很好,可是缺少人才。這次李俊、王三表現都很好可就是不願意從軍。

前些日子他又把王旗牌派回了定州輔佐牛皋,朱五又難以達到他的期望。其實石寶和張子凡都是很有才華之人,不過石寶為人陰毒,張子凡私德有虧,都是不能輕易啟用之人,何況張子凡就是啟用他,他也不一定願意為西軍賣命。張叔夜又在西夏國當丞相,所以自己這裏缺人缺的利害,尤其是文官。

種師道不由自主的把想到了即將到來的西夏的科考,西夏的科考定於宣和六年也就是西夏紀年的華夏元年的四月,那時候耶律南仙懷的自己的骨肉也就應該出生了。

種師道想這想也就走神了,這時候種山走了進來,道:「老爺,臘梅夫人又在後院發脾氣了。您看……」

種師道想起這個臘梅就來氣,道:「不要理她,你隨我道大街上看看。」

種師道和種山來到了大街上,這座延安城如今已經是商業非常繁華的重鎮了,從江南水鄉到西北的高昌國,各色人等聚集於此,談買說賣好不熱鬧。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紛繁忙碌的上坪,種師道的心情好了許多。

他和種山走到了一座茶樓之上,茶樓上的說書先生正在說書。如今的延安府的說書先生主要說的是種師道寫的一部書名叫《射鵰英雄傳》。種師道為了宣揚一種民族的尚武精神,改編了後世的這本書。他在主要的將歷史的背景設定在了南北朝時期的劉宋時代。又夾雜了很多的西軍的故事,他在故事中盡量渲染西方的美好和富庶,匆而在潛移默化眾激起民眾的探求之心。

今天說書先生正在說一段《林教頭烽火草料場》其實這段書是前一段胡三帶人在高昌國消滅乃蠻部的薩莉亞因斯特的戰役,他只是這段書裡的人物虛擬成了一個叫林教頭的人。說書先生說道精彩之處,茶座商上的人都紛紛叫好。

尤其是說書先生說道,西域的花剌子模國將國庫的銀兩都藏在拉草料垛中,被林教頭一把火啊點燃,銀子化成的水流成了河,在草原上形成了一條銀蛇。喝茶的茶座們都摒住了呼吸,其中一個茶座問道:「這西方真的又這麼多銀子嗎?」

說書先生道:「這個我也不知道,不過去往西方的商人說,那裏牛羊遍地,河裏流著蜂蜜,地裡埋著金礦,這是哪裏的人都是非常野蠻的,不知道開採而已。」

種師道看著眾人的眼裏充滿的探求的渴望,心裏覺得自己寫這部書目的也就達到了。也就在此時,樓外的街道上突然傳來一片喧囂之聲,種山急忙打發人去打探消息。不一會,打探消息的人回來了。那人跟種山耳語了幾句,種山對種師道說道:「老爺,王三跟一個大個子打起來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