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之玩轉大宋》七十三 ?石寶借兵(二)
石寶看了察哥一眼,並沒有反駁,道:「這位大人所言極是,我永樂朝卻是無法低檔宋廷的大軍。如果借不到貴國人馬,我朝危矣。」

察哥聽了哈哈大笑,道:「都說南人讀書多,口尖牙利,擅長雄辯之術,我看也不過如此。讓我問住了。」

石寶道:「我朝危矣,難道貴國安逸嗎?」

李乾順道:「此話怎講。」

石寶道:「我永樂朝佔據江南52州,有雄兵百萬。可是宋廷也是80萬禁軍,100萬廂軍,特別是那個跟貴國交戰甚多的西軍,更是驍勇。如今宋廷調動了10萬西軍和其他禁軍、廂軍100多萬跟我朝在江南廝殺。我朝漸漸不支了。陛下請想,宋廷派出百萬大軍南下,中原還剩多少人馬。西軍總共有多少人馬,如今10萬西軍在江南,這陝西諸路豈不是只剩下空殼。如果陛下借給我5萬人馬,我將橫掃陝西的秦鳳路和永興軍路,此次之徵戰所劫掠的財富、人口都歸陛下所有。未來我永樂朝年年進貢,向大夏稱臣。宋廷所獻歲幣,我朝加倍供之!此乃天賜良機。若陛下不派兵,江南大戰之後,宋廷至少會增加數十萬虎狼之師。這些精兵要是提調到西北,只怕貴國危矣。」

李乾順道:「先生所言有理,蕭合噠先安排永樂朝使者到館驛休息,不可怠慢了貴客。帶朕跟群臣商量之後再給貴使回復。」

石寶、王寅走後,李乾順對諸位文武大臣道:「大家都議議出兵的事情吧。」

諸大臣一聽都不敢相信自己耳朵,李乾順一直是一個英明皇帝,怎麼今天如此輕信一個來歷不明的外人。諸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猜不透皇帝的心思,也不敢說活。

李乾順看著諸大臣的樣子,覺得有些好笑。他看見了太子李仁愛坐在那裏若有所思,於是問道:「太子有何見解。」

李仁愛急忙起身施禮道:「啟稟父皇,這個永樂朝是什麼政權,我等從未聽說國。我看還是要查明真相要緊。畢竟兵者國之大事也,不可輕動。」

李乾順見太子雖然只有12歲,卻回答的中規中矩,他非常滿意,道:「其他臣工還有什麼要說的嗎?」

察哥道:「就算那個什麼永樂朝的軍師說的是真的,我們何必把兵借給他們,這些財富、人口我們自己去取也就是了。中原的江山讓他們永樂朝去做,不如陛下登基一統天下。」

李乾順道:「太子和晉王所奏甚合朕意。朕這些年來勵精圖治,一心要抱當年橫龍川之恥。如今我國兵強馬壯、糧草充足,正好用兵。」

諸幾個大臣見李乾順輕信石寶所言,有些著急,趕忙出班阻攔。他們還沒說話,就讓李乾順給攔住,他道:「各位臣工要說什麼,朕已經知曉。爾等不知,自從王寅等人來到我大夏借兵,我就排出細作去宋國境內打探。如今得到的消息是西軍確實大舉南征,陝西各路留下的西軍不足3萬分別駐守在各地,可謂十分空虛。現在就是千載難逢的出兵機會!」

諸大臣聽了李乾順的話後,都切切私語起來了。

晉王察哥道:「陛下聖明。不過既然如此,我還是希望咱們獨立出兵,不必理會王寅、石寶等人。」

李乾順道:「愛卿可知遼國太宗皇帝耶律德光之故而?」

當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借口中原的後晉皇帝石重貴不肯上表稱臣,率領遼國鐵騎佔領東京汴梁。耶律德光也一度在中原稱皇帝,但是後來中原百姓奮起反擊,遼國的契丹鐵騎雖然曉勇,但是終不敵中原百姓萬眾一心、人多勢眾。後來無法,耶律德光在中原無法立足,率軍北歸,後來在河北欒城駕崩。他的死因遼國史官也是諱莫如深,耶律德光死的時候僅僅46歲,就突然暴病身亡,這百餘年來也成了一樁謎案。諸大臣都知道這件事情,聽了李乾順說了這件事後都沉默不語了。

李乾順道:「我國國力與大遼國比如何。」

察哥道:「自是不如。」

李乾順道:「既然不如大遼國,那我們就不必覬覦中原。這次作戰無非有三種結果,上者:我軍攻佔渭州、京兆等地,將跟我大夏作戰多年的西軍連根拔起,立永樂政權為傀儡,讓他們想我們進貢稱臣。中者:未能立永樂政權為傀儡,席捲漢地財富而歸,再次上表宋國說明我們受妖人蠱惑發兵,宋國必然顧及臉面恢復給我大夏的歲幣。下者:西軍從江南歸來,與我軍大戰。西軍在江南與百萬永樂政權軍隊交戰,必然是疲憊之師,我軍養精蓄銳6年,這次正好與西軍見一下高低輸贏,以報當年橫龍川之仇!無論上、中、下那種結果,我大夏都可以收復隴右之地,獲得大筆財富。」

諸大臣聽聞李乾順的分析,齊聲稱讚道:「我主聖明!」

李乾順道:「六年前我大夏國出動3萬軍隊與西軍5萬人馬會獵於橫龍川,這次朕要以以虎博兔、泰山壓頂之勢起兵5萬,兵發宋國!」

隨即李乾順任命晉王察哥為元帥、李良輔為先鋒、瀟合噠為參軍帶兵出征。對外宣傳借給永樂政權10萬人馬,並且任命石寶為軍師,王寅、龐萬春為大將一併出征。

西夏國雖然已經漢化了不少,但是還是保留著很多草原民族的特點,比如軍隊還是以騎兵為主,集結速度也遠快於宋軍。李乾順由於早就有東征之意,因此在萬壽節之前就開始集結部隊了。所以下旨後不到10天5萬軍隊已經集結完畢了!西夏國人口不過百萬,這次集結已經是起了西夏的傾國之兵了。

石寶看到西夏的軍隊軍姿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在江南跟西軍打過交道,秀州一站西軍只是幾千騎兵就沖亂了方七佛和他帶領的20萬人馬。當時西軍的騎兵,特別那幾百個鐵甲騎兵,讓他印象深刻。可是這次西夏軍隊集結點5萬大軍中,騎兵就有了3萬,西夏騎兵中胡漢各族士兵都有,盔甲兵刃可能沒有西軍騎兵整齊,但是那股子彪悍氣質遠超西軍。而且這些騎兵中帶著弓箭的就有3千人之眾,這些都是宋軍極少的馬弓手!西軍中鐵甲騎兵只有1千人,其中南征的只有500人,就給起義軍帶來了災難般的毀滅。這次西夏3萬騎兵中全身鐵甲的鐵鷂子就有8千多人!整個宋軍中,能夠使用神臂弓的士兵都是要精挑細選出孔武有力的士兵才能擔任,所以人數並不多。但是西夏2萬步兵中背著類似神臂弓的夏弩至少有2000多人,背著普通弓箭的士兵就不計其數。要是說這是軍隊的缺點就是服裝不夠整齊,隊列有些散亂。但是總體來看那是要強過起義軍百倍的軍隊,石寶第一次看到如此強悍的軍隊,不由得驚呆了。他也實在想不明白,為何西軍能夠跟這樣的軍隊抗衡百年之久!

察哥看著被驚得目瞪口呆的石寶道:「石軍師,我大夏的軍隊的軍威如何呀?」

石寶道:「天下至強之軍!」

察哥統領大軍向大宋境內出發,石寶原以為是自己借的兵馬,而且他也有軍師的名頭,軍隊相關事宜總得有些參考一下自己的意見吧。沒想到西夏的將領對石寶等3個人都是愛答不理的,軍隊的進軍路線也根本不跟他們交待。其實西夏軍隊沒有必要跟石寶等人交待,西夏軍和西軍打了100多年了,都是知根知底的,西夏軍隊每次出征的路線都是固定的,根本就無需商議。察哥大軍一出西夏邊境,直奔秦州撲了過來。

西軍跟沒就沒想到西夏均會夏季出兵,主力又在江南,因此一開始就手忙腳亂起來。秦州府的黃鐸堡是每次都是西夏和西軍交戰的主力戰場,這個黃鐸堡西軍的最精銳的懷德軍的駐地,可是這次懷德軍全軍南征,留在黃鐸堡守軍面對5萬大軍不敢交戰,直接棄了城堡退往了秦州。秦州守將是折尊道,這個折尊道是折可求侄子,只是歲數跟折可求差不多。本來也是個能征慣戰的大將。可是現象西軍主力不在,自己手裏雖然有500鐵甲連環馬但是西夏軍隊卻有8千多鐵鷂子。而且這次西夏兵馬號稱10萬,鐵鷂子3萬。折尊道怎麼也不敢出城與西夏軍隊會戰。

折家軍隊本來就是不善於守城的部隊,面對西夏的大舉進攻秦州只是守了幾天,在這幾天折尊道還是把西夏大舉進攻的消息及時送了出去。西軍駐守在各地的兵馬自動放棄了守護城池向渭州、京兆、延安、環洲、慶州等地集結。折尊道感覺很難在在守住秦州了,於是放棄秦州,突圍向渭州而去。

折尊道是走了,但是秦州的百姓確實是收到了刀兵之禍,損失慘重。西夏軍則是士氣高漲,他們已經跟西軍交戰百年,從來就沒有想到能夠這麼輕鬆得到了秦州重鎮。打下秦州後再向哪個方向進軍,西夏軍中產生了分歧。

原本他們以為在秦州會是一場惡戰,沒想到只是打了幾天。得到了秦州後,以石寶的意思是儘快攻打渭州,因為渭州是西軍家屬的所在地。如果拿下了渭州,可以以西軍家眷為人質,西軍行動必然遭到掣肘。石寶的意見瀟合噠也是統一的,但是瀟合噠跟西夏軍將領都看不起石寶等人,所以瀟合噠就沒有支持石寶。察哥和李良輔都想儘快消滅西軍的在陝西兩路的有生力量,現在西軍把守的各鎮中只有種師中在延安府有萬餘士兵,如果攻下延安府消滅西軍的有生力量,那麼陝西各路就可以任由西夏軍馳騁了。

察哥是西夏軍的主帥,所以他決定讓龐萬春帶領西夏軍中一部分漢軍守住秦州,自己帶領大軍直奔延安府而去。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