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之玩轉大宋》九十三 危機四伏
種師中和折賽花見種師道臉色蒼白,目光獃滯,不由得心生恐懼,以為種師道舊疾複發。種師中急忙喚種山道:「快去請神醫安道全。」

種師道擺了擺手止住了種山,他長嘆了一口氣道:「天下大亂,始於馬植。」

由於種師道在不同的場合或多或少的說過中原三五年之內必有「大亂」,沒想到這個「大亂」就在眼前了。

折賽花居然有些興奮,她覺得西軍重整乾坤日子到了,於是道:「伯父,既然如此,您就下決心吧。如今西軍是兵強馬壯,糧餉充足,隻缺您振臂一呼……」

種師道冷靜的看來折賽花一眼,道:「該來總會來的,這三五年總是要忍耐的。而且我軍現在實力不夠,利用這幾年都空閑一定要練出一隻可以和女真抗衡的強軍!」

就在此時,時遷突然慌慌張張跑的了進來,道:「啟稟大人,張擇端大人帶著聖旨來了,是給劉延慶大人的聖旨。」

眾人都大吃一驚,如今西夏軍還未撤兵,怎麼朝廷開始對西軍下手了?種師中和折賽花此時都是怒從心中起,其中種師中,罵道:「朝廷負我,一心要拆散我西軍,現在黨項蠻子還未退兵,就開始行鳥盡弓藏之事了?」種師中真的生氣了,否則他也不會在折賽花面前罵出黨項蠻子的話來。

種師道也很生氣,但是他盡量冷靜下來,想了想:「咱們報捷文書發出去不久,按時間推算應該聖旨應該沒有這麼快。先去看看聖旨說了一些什麼?」

還沒有等種師道幾人起身,劉延慶已經慌慌張張的在種山的引導下走了進來。一般情況下劉延慶等西軍官員要見種師道總是要稟報一下,今天劉延慶直接闖了進來,見到種師道他立刻跪倒在地,道:「彝叔救我!」

種師道對劉延慶越過自己私自聯繫童貫早就不滿,如今他在構建西軍也在逐漸的邊緣化劉延慶的環慶軍。畢竟未來要和女真人抗衡必須有一種如臂使指的核心部隊,像環慶軍這樣跟自己離心離德的肯定不在種師道的考慮範圍之內。

種師道見劉延慶跪倒在地,問道:「聽說朝廷給了你一道聖旨,不知是什麼內容。」

劉延慶道:「下官讓豬油蒙了心,私自聯絡媼相謀求西軍經略使的位置,是我之過也。還請大人不計前嫌,救我一命。」

種師道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道:「你且起身,慢慢道來。」

原來,劉延慶接到了一道聖旨給西軍經略使劉延慶,讓他帶領環慶軍2萬滄州集結,跟隨童貫北伐收復幽雲十六州。劉延慶一聽就嚇壞了,他以為是種師道暗中操作讓劉延慶去跟遼國的契丹軍作戰送死!

種師道也不明白朝廷為何下了這麼一道旨意,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只怕豬一樣的隊友。朝廷這個時候下達這種旨意恐怕連「豬隊友」都算不上。難道朝廷跟西夏人有勾結,要致西軍於死地。種師道從這個聖旨下達的時間來看,那時候也就是西軍主力剛剛到京兆府,那時候西軍和西夏軍勝負未定,即使到了現在西軍也只是在戰略上獲得了一點點的優勢而已,也不敢說是穩操勝券。

西軍剛剛回到京兆府,朝廷下達了調動西軍北上征伐遼國的聖旨,只能說明一個問題,朝廷中有人要置西軍於死地。這個人是誰呢?童貫、蔡京還是其他什麼人,但是起碼有一點種師道是確定的就是童貫沒有阻攔,這個是最可怕的,也就是說西軍在朝廷中最大的支柱,現在已經不是特別信任西軍了。

想到次處種師道對劉延慶道:「你以為是我使手段,請媼相調動你去北伐嗎?」

「這……」,劉延慶支支吾吾不敢回答。

種師道於是就把自己分析的這道聖旨下達的時間跟眾人講了,在場的劉延慶等聽了也是面面相覷,冷汗直流。

其實這次種師道等人事想歪了,要將置於死地不是童貫或是道君皇帝而西夏國皇帝李乾順。這個李乾順本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奈何國西夏國小民少,物產匱乏。自立國以來就夾在兩個「超級大國」遼國和宋國之間求生存。後來西夏國發現遼國武力強盛是他們惹不起的,所以他們主要的「欺負」對象就是宋國。宋國的西軍和西夏打了近百年,有勝有負。不過西夏發現只要跟宋朝作戰之後,無論勝負只要一向宋朝稱臣,宋朝就會以賞賜的名義給西夏「歲幣」,也叫「歲賜」。宋朝每年以賞賜的名義給西夏歲幣20萬貫,包括茶葉、絲帛、白銀等。但是宋朝從來不賞賜銅錢給西夏,就是怕西夏將銅錢融化製作武器。

西夏得來到歲幣往往跟宋國交易需要的物資,比如說鐵器、銅器、陶瓷等。為了更好的交易西夏成立的「一品堂」。這個一品堂不單單事給皇帝採辦各種漢地的器物,還有刺探情報的職責。一品堂在中原的商棧就設在了東京汴梁,其實相當於西夏駐東京辦事處。大宋朝廷對此事心知肚明的,但是從來沒有限制一品堂在東京的經營行為,即使事兩國交戰的,歲賜斷絕的情況下,一品堂還是正常的經商。

當李乾順接到飛奴傳書得知種師道大軍進駐京兆的消息後,他就立刻下旨命令察哥率軍南下與種師道決戰。同時他也擔心,在宋境內與西軍決戰再上演橫龍川之禍。因此,他也同時命令在東京的一品堂賄賂朝廷的官員,讓宋廷調走一部分西軍。西夏軍善用使用飛奴傳書的,西夏的飛奴可以一天之內就可以從興慶府飛到東京汴梁,東京的一品堂接到了李乾順的指示後就立刻行動了起來。他們賄賂的重點對象也是梁師成。

李梁嗣跟女真簽訂了海上之盟後,宋徽宗非常高興,他立刻下旨次李梁嗣「趙」姓,讓李梁嗣協助童貫根據海上之盟的約定調集兵馬圍攻幽州,進而收復已經從中原版圖失去100多年的幽雲十六州。

宋朝雖然跟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但是每一個宋朝皇帝都有一個收復幽雲十六州的夢想。當李梁嗣報告遼國的幾十萬精銳北府兵已經在護不達崗讓女真兵7000人打的落花流水,遼國的5個首都已經失去2個,而且守衛遼國南京也就是宋朝口中的幽州府的只有3萬戰鬥力較弱的南苑府兵的時候,大宋君臣就覺得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時機到了。

此時西軍正在跟西夏軍作戰,並不是童貫不關心西北的戰事,但是他們都認為西軍是可以對付西夏軍的,現在他們所用的精力都集中在北征幽雲事情上了。不過童貫還是知兵的,畢竟曾經帶領西軍東征西討的。雖然他更關心北征,因為如果他收復了幽雲十六州,就可以封王!但是他還是答應了種師道要求,讓吳玠駐守和尚源,為西軍留條後路。其他的對付西夏軍事情他覺得種師可以做好。

童貫把在平定方臘重打過勝仗的禁軍、河東軍、北軍、勝捷軍以及其他的廂軍,調集了20多路號稱30萬大軍,是幽州契丹南軍的10倍。此時童貫雄心勃勃,積極準備各種物資準備秋後出兵,一舉收復幽州。

不過童川還是提醒了一下童貫,童川道:「父親,征伐方臘咱們麾下這些部隊少有勝跡,這次北伐沒有西軍參加,能取勝否?」

童貫想了一下,這些部隊中真要是拿得出手的也就是自己的勝捷軍了。其實這個事童貫自己認為的,實際上這個勝捷軍比其他的禁軍也強不了多少,只不過他們早年跟隨童貫征戰西北立了不少功勞。如今童貫的官職越來越高,他們的戰鬥力也就越來越低了。除了了勝捷軍河東軍軍也還可以,在湖州跟十幾萬方臘軍對峙過。北軍的王稟守城還可以,要是攻城應該也不錯吧。

童貫急於收復幽雲十六州,因此總是高估自己的部隊,他對童川說道:「方臘賊兵百萬之眾,所用這些部隊應對困難。如今幽州守軍不足3萬,我以十敵一萬無失敗的道理。」

童川道:「父親所言極是,不過還是要帶些西軍更加穩妥些。」

童貫道:「我也知道應該調西軍共同出征,可是如今西北軍情緊急,如何可以亂調兵。西軍可是我父子最後的依靠!」

童川無語,此時突然宮中的太監傳旨讓童貫進宮商討北伐事宜。童貫急忙換好朝服進宮。徽宗皇帝也是好大喜功的皇帝,畢竟在他在位期間宋朝的版圖達到了最大,如果這次能夠收復幽雲十六州,他名望就可以超過了太祖、太宗。可是宋徽宗並不知曉軍事,這次梁師成接受了一品堂的賄賂,讓宋徽宗調集西軍跟隨童貫一起北伐。

梁師成抓住了宋徽宗相要建立超越太祖、太宗功勛的心情,旁敲側擊的吹噓西軍多麼勇猛,廂軍和禁軍多麼無用,因此為了以防萬一,還是要調西軍北伐。宋徽宗在治國理政方面是一個標準的昏君,他聽從了梁師成的意見,這次招童貫進宮,就是讓他調集西軍一同北伐。

童貫一聽徽宗的建議下了一跳,因為徽宗雖然好大喜功,但是一天到晚就是吃喝玩樂或者跟著道士煉丹做法,什麼時候關心過國家大事。他第一反應就是蔡京要害他,但是他探問了幾句發現此事真的與蔡京無關,而是梁師成的主意,於是放下心來。畢竟梁師成和他都是宦官,在很多時候利益是一致的。

童貫權衡了許久決定調一部分西軍北伐,他覺得就算是西北失敗了,西軍還可以退守和尚源以待東山再起,而西夏國國小人少,不可能長期佔領西北。如果自己收復了幽雲十六州,那就立下不世之功,之後再次回師西進配合西軍收復西北也不是不可以。何況即使調兵,西軍在種師道的率領下也不見得會敗。因此童貫就同意了調西軍北伐,不過他還是擔心西北的戰事,只是調用了劉延慶的2萬環慶軍而已。

種師道等人並不知道其中緣由,只是以為朝廷要借刀殺人,消弱西軍。正在他們不知所措的時候,時遷又傳來了一個壞消息。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