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之玩轉大宋》四零二 種師道賞爵之策
種師道見李俊喜窩囊的樣子,決定詐他一下。因為高麗商人要殺他的事情,是宋江秘密告訴李俊的。李俊又告訴種師道,因此李俊喜並不知道此中的詳情。

種師道說道:「李俊喜,我素覺你頗有才華,為何不肯為老夫出力?」

李俊喜道:「小人哪有許多見識,只是能時一些字,說幾句扶桑話而已。」

種師道冷笑道:「你恐怕還通高麗官話吧。」

李俊喜道:「小人本是高麗人,自然懂得高麗話。」

種師道說道:「高麗人,這裏距離高麗萬裡之遙,不知你是否想家。」

李俊喜急忙道:「願在侯爺面前鞍前馬後效勞,不敢思家。」

種師道笑道:「可是高麗人一直想著你啊?」說完,種師道緊緊盯著李俊喜。

李俊喜聽了種師道的話臉色更變,他道:「怎麼他們來了嗎?還請侯爺救我!」說吧扣頭如雞喯碎米一般。

種師道突然喝道:「李俊喜,你如此欺瞞老夫,如何救你。汝當錦衣衛為無物乎?」

李俊喜急忙道:「小人隱姓埋名隻為保得活命。在中興府的拙荊(妻子)西征之前已經懷有身孕,現在只怕已經生產。侯爺有好生之德,看在我沒見面的孩子面上饒我一命。」

種師道一看詐他有效,於是道:「你且從實招來。」

李俊喜道:「小人乃高麗國仁川李氏一脈。家父李資謙乃高麗國王王楷的外祖父,我也是高麗國的國王的舅舅,本來家父把持朝綱,可是受到到小人安甫林、崔卓、權秀、拓俊京等人陷害,家父深陷囹圄,只怕命在旦夕之間。只有我一人逃亡海外,流落天朝青州,才有幸來此低伺候侯爺。我若活命,拓俊京等人必然忌憚,不敢加害家父。我若一死,只怕全家300多口全都要死於小人刀下。」說吧,李俊喜竟然淚如雨下。

種師道一聽自己的部下居然還有這樣的人物,雖然種師道不知道朝鮮歷史上李資謙叛亂的事情,但是他從李俊喜閃爍其詞的過程中也感受到了這裏面深藏的跌宕的故事。既然李俊喜不願意細講,自己也不多問。幫助段競逐復國到底是最終結果如何,是臭棋還是妙手,現在都不好說。他可不想在過度幫助李俊喜復國來了。

種師道說道:「只怕高麗之事,並非如你所講吧!」

李俊喜臉色青白,目光閃爍,不敢直視種師道:「哪敢欺瞞侯爺。」

種師道也不想過多糾纏他的身世,於是道:「你說說看,為甚我不能稱帝。」

李俊喜見種師道不再追問,長出了一口氣,道:「如今世人奉大宋為天下正統,如不能得到趙官家的冊封,只怕名不正。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位不長久。昔日楊堅代周、李唐代隋,皆是受了前朝皇帝的封號。」

張久亮聽到此言怒喝道:「住嘴,我家侯爺得九天玄女的點化,有奪天地造化之能,北取白達番,南征大理國,東渡扶桑地,西征5000裡,強唐盛漢所不能及也。如何不能不得天下共主!」

種師道並沒有相應張久亮,而是看了一眼伊斯馬爾,問道:「作為高昌的阿凡提,你有什麼想法呢?」

伊斯馬爾猶豫了半天道:「最最偉大的,來自東方的國王,您的智慧的是無邊的,我這個小小的學者又能及得上您萬分之一呢?」

種師道從伊斯馬爾的態度上已經明白他的心思了,種師道其實這次建國主要是想解決封賞和金融的問題,至於稱帝還是稱王,他倒是並不在意。只要給部下畫出足夠大的「大餅」,讓將士們還有奮鬥的方向和熱情也就是了。

種師道說道:「昔日袁術得玉璽而倉促稱帝,導致兵敗身死。而魏武奉天子以令不群終得天下,故而廣積糧,緩稱帝為善之善者也。」宋朝的時候曹操地位還是很高的,曹操被稱為奸臣的是《三國演義》出現以後的事情,宋朝的時候曹操都是被稱為魏武帝,他建立魏國影響力跟後邊的晉朝是有一比的。所有有「乃不知道有漢,無論魏晉」的說法。

伊斯馬爾見種師道如此說,急忙道:「偉大的國王,您是我見過最英明的國王,未來您的領地一定能夠佈滿每塊太陽照耀下的草場的。」

張久亮本來是學習《物理集注》出身的,他不太明白「魏武奉天子令不群」的典故,但是從伊斯馬爾那種咯嗦的讚美聲中,他也明白了種師道只怕要稱王了。於是問道:「侯爺,那麼咱們新建的國名是什麼呢?」

種師道說道:「就依照咱們華夏軍之名取名華夏國,老夫就稱為華夏王,並奏報朝廷請求冊封。」

伊斯馬爾道:「尊敬的國王陛下,您如果只是一個『二字』王,怎麼封賞部下呢,這下百戰的勇士最多得到『國公』的稱號,所以我看您還是稱『一字王』好,這樣可以你的部下最高也能稱王。」

種師道說道:「勛爵的封賞理應從嚴,若隨意封賞將士無珍惜之意,無進去之心。我這裏已經擬定了勛爵封賞的條例,諸位可詳議之。」說吧,種師道就拿出了一個文書。

種師道的勛爵封賞條陳說明:華夏國分為五等十爵,第一等為王爵和公爵;第二等為侯爵;第三等為伯爵,其中伯爵分為一等伯爵、二等伯爵、三等伯爵;四等為子爵,子爵分為一等子爵,二等子爵,三等子爵,五等為男爵。

條陳規定:五等勛爵都是超品級貴族。一等勛爵(王、公)年奉華夏幣(軍票)1600元(一元等同白銀七錢八分,差不多相當於1貫銅錢),二等侯爵年奉800元,三等伯爵年奉400元,四等子爵年奉200元,五等男爵年奉100元。

條陳規定:非有軍功不能封伯爵以上爵位,非種氏不能封王。

條陳規定:因軍功而得爵位的稱為「敕封」,因其他原因而得爵位稱為「恩封」。各級爵位後代子孫可降級襲爵。敕封的爵位後代子孫可以加恩封原等級襲爵一代。

條陳規定:因軍功獲得爵位者,從軍中退伍後,都可以在「四大部洲」之地建國。在四大部洲之地爵位上浮一級。即王、公的爵位都可以建王國,侯爵可以建公國,伯爵可以建立侯國,伯爵以下可以建立領地。

條陳規定:海外建國條件為王國可佔地方圓百裡(約為後世7850平房公裡,當時天朝的上海6000多平方公裡),人口不少於10000戶(一個成年男子建立家庭為一戶)。2公公國之地為一王國,人口不少於5000戶。侯國再減半,四侯國之地為一個王國,人口不少於2500戶。

條陳規定:海外建國的勛貴的所有俸祿取自封地朝廷不再負擔。海外建國由自己家族子弟降爵繼承,一個敕封國可以平級傳給子孫為恩封國。恩封國降級繼承,直至將為男爵領地。

條陳規定:一個王國可以設置4縣,4縣官員都由王國自行認命,朝廷派相國一人協助管理王國,王國每年需要向朝廷進貢1600華夏幣稅費。公國可設置2縣,官員都由侯國自行認命,朝廷派巡撫一人協助管理侯國,侯國每年需要向朝廷進貢800華夏幣稅費。侯國可設定1縣,官員都由侯國自行認命,朝廷派通判協助管理伯國,每年向朝廷進貢400華夏幣稅費。侯國以下的成為領地,朝廷派知縣管理各地政務稅收,領地的土地由各自勛爵家族自行管理,所交稅負不變。男爵領地之後,領地歸屬朝廷所有,男爵後代家族有優先購買權。

種師道雖然自己只是稱「華夏王」,他的勛爵封賞條例裡出現了王國的封地,這表明種師道肯定是要稱帝的。打宋朝是厚待官員的,官員的俸祿都是非常高的,宋朝的一品官員光俸祿就是每月300兩,還不算其他的俸祿。所以種師道開出的勛貴的俸祿是不高的,但是勛貴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即使是最低的男爵也是超越品級的。而且這個封爵的條陳體現了從西軍開始的一貫的鼓勵軍功的做法,要想獲得更高的爵位就得從軍拚殺。而且降爵世襲的規矩也初步解決了華夏軍子弟一代不如一代的情況,如果下一代不努力就只能一步步的向平民百姓方向下滑。

海外建國是最有吸引力的,如果獲得了一個侯爵的爵位。在海外就可以建立一個公國,因為海外建國的條件就是先要有軍功,所以海外建國都是「敕封」國家。即使後代沒有軍功,這塊領土也可以經歷恩封公國、侯國、伯爵領地、子爵領地、男爵領地六代人,也就是如果能夠在海外建立一個公國至少可以延續一個家族對這個土地100多年處分權利,而且最終可以產生32各貴族。如果厚待子孫有想祖先一樣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也許自己的王國就會永世傳承下去!

張久亮和伊斯馬兒看到這個封爵條陳後直流口水,伊斯馬兒道:「我真是遇到了最偉大國王了,只可惜我沒有軍功,能否讓我家的子弟加入華夏軍呢,讓他們也建功立業,賞爵封侯!」

種師道笑道:「我還要編撰一本《中華大典》,要收錄古今中外各種圖書,等你見到朱道榮、李侗後就可進行編撰。這裏圖書裡定然包括許多用於我華夏軍征戰的內容,如果《大典》編程,我就敕封你爵位。」

伊斯馬爾一聽急忙跪倒在地,道:「偉大的陛下仁慈,我定當竭盡全力編撰此書。」

張久亮道:「侯爺,小人也想參軍。」

種師道說道:「火器局,造辦處皆是華夏軍重要部門,如果您能造出鐵質火炮,我便敕封與你。」

張久亮也欣喜謝恩。此時李俊喜雖然一言不發,卻也目光炯炯,他心中波瀾不定,他想藉助海外建國的機會回復家族的榮耀。他們家族實際當初高麗國的實際控制者。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