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身為棋子的少年不會在棋盤裡睡著》第四百八十五章:懂得感恩
第四百七十八章:花園魚塘

「(……多元宇宙觀便涉及到了混沌和分形理論。這種隨機發展而又在大尺度的循環上層層嵌套讓世界變成一個自相似的實在,並且其局域的自相似產生了自知結構,不僅具有自我意識還具有反映認知理解世界的能力。在世界延展其自身秩序的層次中,從完整過渡到部分會逐漸失真,人也因此無法生而知之,但出於思考引發的轉向會使人接近回歸原初的真實——對此,並沒有什麼捷徑可走。於人而言,人的思考改變確實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於世界而言,這一切的確是前定和諧的。但有這樣的自知,即是知曉自己的所處與走向。人的生理結構乃至心理結構通過相似於一個典範的自知結構而獲得自我意識,人與人之間的共同之處就在於共同的相似於這個典範的自知結構……)」

「(……人的生理結構乃至心理結構並非註定趨勢於相似這個典範的自知結構,實際因為對此並沒有什麼向心力而導致人與人之間普遍的無法互相理解。事實上,人也可以選擇『不做人了』來遠離這個典範的自知結構。如果上帝是一位幾何學家,分形是大自然的幾何。與人的自知結構同構的幾何的豪斯道夫維度決定了人的認知極限,是否收斂於無限。存在於人的自知結構中的世界的相似結構是人的即知世界,其中,事實與認知的相既是可能的,但也僅是關於世界根本的部分事實,若非完整的認知依舊不可代替現實,來自外在的無限超越總是可能的……)」

「(……世界,由於其完全性,使得其中的一個局域——一個自知結構也能夠相似於模擬世界延展的所有層次的任何一個方面,即整體位於部分之中。但另一方面,這一回歸也使得其由動態發展的過程還原為靜止不變的永恆,其結果便是,世界的本真是不可理解的。其使得一切可被人所理解,但作為一切可理解之大全本身乃是不可理解的。在抵達原初的那一刻,倘若主體還能有任何認知理解的行為,還有活動的餘地,這便是位於大全之外,將大全置於其中,而這是不可能的。與一切合一便是失去一切身為局域部分可有的動態發生過程,不再需要思考,去理解去把握什麼。確實,這種狀態與死無異,其也失去了作為個體的所有特徵。但向死而活的這一過程卻是為人所注重的根本的不同……)」

「(……嗞——唔——嗞——噫……)」不知道為什麼,這雜音已經是第二次摻入到回憶當中了,聽起來像是電信號的干擾,但難道也會涉及到生物的精神層面嗎?

「(有沒有一種可能,栩棋依然就在我們附近……)」而做出此種猜測的尹浩頓時覺得好不容易積蓄起來的安全感又瞬間消散殆盡。若對方不依不饒,單方面撕毀協議,那麼身邊受傷的雨霏、琰玥,加上一個疲憊的依泉與昏迷當中的梵棽根本無法與之形成對抗,人家就那麼堂而皇之地妄圖窺探男主對於穎顥的看法。

「(……已經開始,意識流了嗎?)」與此同時,更多的信息彷彿在被動發掘,像是有什麼意識在調取翻閱資料一般,他一邊感覺到不對想要停止,但另一邊又正因為感到不對,想要從關於顧妹子言論的回憶中獲取什麼安全感……

「(……若再上一級就是一切。字面意思就是一切,遍歷了所有全部的一切。但這是什麼意思呢?一切因果,即在一切之中浮現出因果的概念,一切呈現出因果的結構,其可回溯至名為第一因源頭,其衍生出一切。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切作為整體呈現出某種統一性,這種統一性即可詮釋一切。諸如此類,我們對一切就有了某種了解,同時也察覺到,後者似乎更大。為何?就我們所掌握的知識,因果概念可能在一切之中並不具有普適性。換言之,我們掌握的知識足以左右我們對何為一切的斷言。但在掌握足以區別的知識之前,前者似乎並沒有什麼問題,一切就是如此衍生的。在更大的知識背景下,我們看到了許多的一切,以至於有種對所謂真正的一切的直觀,即無法被我們掌握知識識別出此外的大全……)」

「(……為什麼一切之大會隨著知識見長而增大?無他,知曉一切並不會使你掌握這些知識,而見知本身是何為一切的本體。僅告知一切不會讓人有任何的領會,除非其本身具備對此的解讀能力,而這本質上是憑藉自己的知識儲備來賦予給出名詞的實在,取此為名,這就是為何解讀會花式花樣。那麼,一切該如何疊堆等級呢?為一切安排等級,或者說為知識群分等級,就意味著將知識置於其中,全體置於部分,這如何可能無損正確的安排,而不是樹靶子自己打麽……)」

「(……如果令Σ是漢字的集合,漢語L是由Σ中的字母構成的字元串的集合。不難看出,在這種定義下即使是偽中國語也會屬於L。但漢語作為自然語言也不存在什麼標準規範,具有很強的演變性。因此,要定義漢語上的結構就需要將標準放寬至此。漢語上的結構即漢語語句之間的關係,就好像通過某種關係,你可以將那些漢字亂碼排除在可交流用語之外一樣,你也可以將某些胡言亂語或是胡說八道排除在某些語句之外,這些語句之間顯然呈現出某種特別的關係,比如推理後承,亦或是所謂的理論。人們學習知識的一大途徑便是了解自然語言上存在的結構,而單純的漢語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人必然是從其上的某個結構開的始擴展閱讀……)」

「(……儘管這裏闡述了關於漢語的一些事實,但並未將其上的結構呈現出來,未將全體納入部分,此處的語言表達還是過弱。因而需要一個以漢語為對象語言的元語言,其具備充分的表達力能夠正確的建立關於漢語結構的描述。而在這包容萬象的結構中,有個結構是沒法填充的,而這一切在以下解說中揭示。眾所皆知,我們的宇宙間充斥著物質。自然有物質的特點為所知,於是發明質量和密度來表示物質的量,但是無論如何堆砌也沒法把結構填滿,這物質間存在著太多的縫隙。於是又把這些縫隙堆砌起來,喚作物質場。但是後來發現一些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東西,看起來是縫隙卻有物質的特點,稱為電場、磁場,其實就是物質的一種。隨著堆砌得越多,卻發現縫隙越來越大。於是開始把物質分拆開來,又叫作基本粒子。但又發現這些粒子和電場磁場有著共同的特點,於是又把這些堆砌起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