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身為棋子的少年不會在棋盤裡睡著》第三百六十二章:沒有外人
第三百五十七章:大逆不道

這個聲音開始陷入了短暫的沉默,而對面的聲音稍微平復了一下語氣:「我覺得你要真是對科學熱愛,想像你前面幾代人那樣,最好先從弦理論開始了解,雖然現在有了新的發現,我也不止一次提到過,這種歪理就是從之前的科技理論趨炎附勢跟神棍力量結合起來的,具體你可以參考以前太平天國的『聖經』哈哈哈哈!」

「咳咳,然而在我想那些東西之前,我根本不清楚弦理論,現在也更別提相信了。」

「你可以回查一下!雖然你自己開心就好,但如果你真的願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理論中的話,我覺得弦理論跟你的理論有一些聯繫!還有膜理論也可借鑒。」

「我知道,我思考的時候思考過弦理論,而且那時我根本沒聽過弦理論,但是解釋很多現象的時候遇到很多瓶頸,但後來我跪在床上的時候靈光一閃,腦袋突然冒出一句話一切都波,後來突破了所有瓶頸。」

「我覺得你這裏的波和弦理論中的超弦是共通的!超弦也是一種微小的振動波!而粒子就是超弦的振動產生的!所以說粒子弦振動的物質形式,讓最基礎的物理組成部分既是波又是粒子。」

「但是,那個弦理論簡直大逆不道啊!」

「哈啊?你這到底是有多敏感啊?這理論難道還犯了啥名諱麽?」

「這個理論物理的分支學科有一個基本觀點不就是,自然界的基本單元不是電子、光子、中微子和誇克之類的點狀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線狀的『弦』,包括有端點的『開弦』和圈狀的『閉弦』或閉合弦組成的麽?然後弦的不同振動和運動就產生出各種不同的基本粒子,而在雙縫干涉實驗中就會呈現波粒二象性,微觀物體可以同時通過兩條路徑或通過其中任意一條路徑,從初始點抵達最終點。這兩條路徑的程差促使描述微觀物體物理行為的量子態發生相移,因此產生干涉現象。假若光束是由經典粒子組成,將光束照射於一條狹縫,通過狹縫後,衝擊於探測屏,則在探射屏應該會觀察到對應於狹縫尺寸與形狀的圖樣。可是,假設實際進行這單縫實驗,探測屏會顯示出衍射圖樣,光束會被展開,狹縫越狹窄,則展開角度越大……」

「幹嘛突然又開始復讀搜索出來的內容?」

「……而在探測屏會顯示出,在中央區域有一塊比較明亮的光帶,旁邊襯托著兩塊比較暗淡的光帶。類似地,假若光束是由經典粒子組成,將光束照射於兩條相互平行的狹縫,則在探射屏應該會觀察到兩個單縫圖樣的總和。但實際並不是這樣,如右圖所示,在探射屏顯示出一系列明亮條紋與暗淡條紋相間的圖樣。」

「那或者粒子又是一團很稠密的波嘍?這特麽的又哪裏大逆不道了?」

「因為當你開始觀察的時候,比如稍微改變雙縫實驗的設計,在狹縫後面裝置探測器,專門探測光子通過的是哪一條狹縫,則干涉圖樣會完全消失,不再能觀察到干涉圖樣;替代顯示出的是兩個單縫圖樣的簡單總和。這種反直覺而又容易製成的結果,觀察者可以決定是否裝置探測器於光子的路徑。從決定是否探測雙縫實驗的路徑,他可以決定哪種性質成為物理實在。假若他選擇不裝置探測器,則干涉圖樣會成為物理實在;假若他選擇裝置探測器,則路徑信息會成為物理實在。」

「這個我聽說過,應該是在觀察中出現了什麼未知量吧?」

「然而,更重要的是,對於成為物理實在的世界裏的任何特定元素,觀察者不具有任何影響。具體而言,雖然他能夠選擇探測路徑信息,他並無法改變光子通過的狹縫是左狹縫還是右狹縫,他只能從實驗數據得知這結果。類似地,雖然他可以選擇觀察干涉圖樣,他並無法操控粒子會衝擊到探測屏的哪個位置。兩種結果都是完全隨機的。」

「那麼……上帝到底擲不擲骰子呢?」對方顯然知道這一段內容的來歷。

「這還是跟概率波有關係,概率波是一種能夠預測某些實驗結果的數學構造。它的數學形式類似物理波動的描述。概率波的概率幅,取其絕對值平方,則可得到可觀測的微觀物理現象發生的概率。應用概率波的概念於雙縫實驗,物理學家可以計算出微觀物體抵達探測屏任意位置的概率。除了光子的發射時間與抵達探測屏時間以外,在這兩個時間之間任何其它時間,光子的位置都無法被確定;為了要確定光子的位置,必須以某種方式探測它;可是,一旦探測到光子的位置,光子的量子態也會被改變,干涉圖樣也因此會被影響;所以,在發射時間與抵達探測屏時間之間,光子的位置完全不能被確定。」

「你的意思是:比如一個光子,從被太陽發射出來的時間,到抵達觀察者的視網膜,引起視網膜的反應的時間,在這兩個時間之間,觀察者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關於光子的事。」

「沒錯。」

「雖然是有點奇怪,但這又說明了什麼?」

「物理本來應該是客觀規律,而客觀規律不應該受主觀行為的影響,既然人去觀察會改變數子態,那麼機器去觀察呢?動物去觀察呢?蟲子去觀察呢?微生物去觀察呢?那個光子在進一個人眼睛裏之前就不會透過其他地方被捕捉到?那難道我們接觸的都是不知道多少手的信息嗎?」

「我說你這有點轉牛角尖吧?」

「並不是,這顯然是作為高智慧生物的我們被什麼東西給針對了,因為弦論中的弦尺度非常小,對於操控它們性質的基本原理而言,考慮到任何因素的計算量太大,那麼只要讓觀測結果宏觀化就行了。」

「你的意思是,有某種東西在控制實驗結論,誰觀測就忽悠誰?」

「是的,對方通過強大的因果預測提前知道誰會細緻觀察,讓需要偽造的圖像投射在指定對象的視網膜上面就好,讓有用的人只能看到虛假的東西。」

「就像是同時運用了預知能力與精神能力?」

「而這就是最高意識的底層程序。」

「那我也按你說的拓展出去,人類出現幾億年前的動物呢?動物出現幾億年前的多細胞生物呢?多細胞生物之前十幾億年的單細胞生物呢?乃至其他星球上可能更早出現的智慧生物呢?沒有視覺神經而靠其他器官感知的呢?全部都要忽悠一遍還是隻忽悠有威脅的?」

「沒錯,其實只要設置一個篩選條件,程序會產生怎樣的表達對於最高意識而言都是可以預見的,對生命和智慧的性質本身做一個半透膜一樣東西就可排除任何不需要的項就行了。而這其中最可疑的就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炸,簡單的多細胞生物一直穩定持續了十幾億年,突然就變成了宏觀的動物並出現大量形態各異的物種,這就很難不讓人懷疑其中有人為乾預的過程,並且同時生命的出現本來就是對熵增原理最大的挑戰。」

「你是說生命的出現與熵增原理衝突?這又從何談起呢?」

「首先,什麼是生命?科學界至今也爭論不休,沒有給出一個準確的定義。當然,你可能會說生命就是指在宇宙發展變化過程中,自然出現的存在一定的自我生長、繁衍、感覺、意識、意志、進化、互動等豐富可能的一類現象,其外也可以包括生化反應產生的能夠自我複製的氨基酸結構,以及真菌、細菌、植物、動物等。但這其中還是有爭論的,比如就未來的發展可能而言,人工製造或者促成的機器複雜到一定程度,具備了某種符合生命內涵的基本屬性的現象也將可能納入生命的範疇,包括人機混合體,純自由意志人工智能機械人等也可以納入生命嗎?」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