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漢末三國之亂世道皇》第一百四十九章 張讓就是朕父親
春節即將到了,家家戶戶都在準備過節,劉協也想回永安宮,但是朝廷律法規定宮外諸侯,沒有接到聖旨,不得回宮。

劉協隻好準備在成睾縣過節,等到過了春節,再以回宮請安的借口回永安宮。

李晶等人得到劉協要在成睾縣過節的消息,於是努力製造氣氛,加上成睾縣今年的收入比往年高一倍多,縣裏的糧食收到一萬多石,錢三千多萬。

老百姓手中也有不少錢,一是交稅的時候少交了不少,二是整個成睾縣的鄉民依靠官道做生意也賺了不少。

有錢就是任性,這時候還沒有煙花,大量的百姓湧入成皋縣四周的竹林,採集爆竹。

爆竹就是曬幹了的竹子,這種竹子燃燒的時候,會發出劈裡啪啦的聲音。大漢朝沒有其它娛樂節目,這種爆竹就是製造氣氛的好東西。

還有就是窗花剪紙,家家戶戶都貼窗花,非常熱鬧。侯府的大門旁,破天荒的貼出了對聯,這是劉協讓劉澈寫的。

大漢朝有對句子的風俗,但是春節貼春聯,劉協還是第一人。

不過兩句吉祥語貼在大門兩邊,讓人感到新奇和喜慶,很快,就成為成睾縣的風氣。李晶和秦高今年高興,組織縣中文官免費給大家寫對聯。

掛燈籠、貼對聯、放爆竹,成睾縣的春節氣氛在臘月就恨濃厚了。

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臘月十六,劉協就接到漢靈帝的聖旨,招劉協回京。

李晶等人準備的節目劉協就看不到,眾人都有些失望。不過劉協下了一個命令讓大家有高興起來,也就是把所有節目改成立春。

在大漢,立春是一個不亞於春節的節日,皇帝和后宮皇后都要下地耕田採桑,名曰祈谷。劉協命令皇帝在祭祀後的第二天舉行比賽,眾人高興的再次投入訓練之中。

段刀帶著一百騎兵,護送劉協回到永安宮,這一百騎兵全是上品戰馬。這些騎兵都是經過強化訓練的,而且在訓練中表現優秀的。

這些日子,每個士兵同自己的戰馬同吃同住,戰馬與士兵的契合度極大的增強。

同時段刀親自教授大家騎馬使刀,所以這支騎兵全部使用的是長刀,只是沒有段刀的長刀重。

整齊的軍容,鏗鏘的步伐,引得無數羨慕的眼光。

不過斷刀和大胖都沒有在永安宮逗留,把劉協送到永安宮後,二人就帶著隊伍回成睾縣去了,因為成睾縣還等著他們訓練比試呢。

這不是幾個獎勵的錢的問題,在段刀他們心目中,這是榮譽。

劉協軍中要說懂武藝,就只有段刀、神槍、瘦猴和龐東四人,大胖純粹是以力量為勝。

現在劉協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段刀等四人都是腰上掛著銅印,每月有俸祿的官吏,不再為生活發愁,自然全部精力都投到練兵上。

******

皇宮中,各宮娘娘都得到了劉協從虎牢關官道上收到的稀奇古怪的玩意兒,雖然說沒什麼用處,但是畢竟是劉協的一番心意,而且都是精美好看的東西。

特別是漢靈帝,看到這些從沒見過的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再加上張讓等人在一旁吹噓天下太平,一派繁榮,心中大喜,賞了劉協不少寶貝,各宮娘娘當然也跟著漢靈帝的後面送來了賞賜,就連何皇后也賞了劉協一百金。

除夕家宴甚是濃重,在董太后懷中的劉協也是奇怪,今夜怎麼準備了這麼多座位,有這麼多人參加家宴嗎?

家宴在叮叮噹噹的鐘鳴聲中開始,劉協在董太后的帶領下坐在漢靈帝左面的位置,劉辯則在何皇后的帶領下坐在漢靈帝右面的位置。下面分別是漢靈帝的后宮諸人,不過在后宮諸人的下面,坐著十二個太監。

皇帝家宴,居然有太監位置,這讓劉協十分不解。一番禮儀過後,漢靈帝開始說話了:「朕治國以來,天下太平,國運昌隆,全靠張讓、趙忠等人,朕特封張讓趙忠等人為列侯,······」

劉協的腦袋嗡的一聲,太監封列侯,這是哪兒跟哪兒啊,至於後面的話,劉協可真沒聽清楚,大致是封張讓等人封地吧。

「父皇,此乃家宴,不知為何張讓等人也能入座?」劉協非常氣憤,太監封侯,還登上了皇帝的家宴,豈不是成了皇帝的家人,今後封王也是可能的。

「協兒,大漢江山全靠張讓等人。張讓就是朕父,趙忠就是朕母。」漢靈帝說道。

「父皇,照此說來,張讓便是太上皇,趙忠便是皇太后,請問父皇,兒臣如何稱呼?」劉協淡然說道。

漢靈帝沒想到劉協這一問,一時不知道怎麼回答。

張讓一看要糟,急忙站起來:「啟奏陛下,二皇子協在成睾縣大力發展農桑,興建水利,成睾縣治安明顯好轉,百姓安居樂業,奴才認為二皇子有治國治軍的能力,陛下······」

「哈哈哈。」漢靈帝大笑:「好,吾兒聰明,這麼小就展現出治國治軍的能力,吾大漢可保永昌。」

劉協想不到,這張讓居然這樣化解了危機,看來自己還不夠了解漢靈帝,弄不好適得其反,劉協決定忍下這口氣,他日再做打算,於是站出來謝恩。

「陛下。」張讓見劉協這頭安撫住了,於是進言道:「扶風郡有一能人,姓孟名佗,字伯郎,善於理財,如今涼州多有商賈出入,陛下可封孟佗為涼州刺史,出任涼州,定可向朝廷增加收益。」

「好,封孟佗為涼州刺史,即刻出任涼州。」漢靈帝說道。

「陛下······」張讓,趙忠等十二人,各個推薦人才,出任各州郡,而漢靈帝高興,一一任命。

劉協的心沉到了谷底,這樣的朝廷,怎麼挑起大漢的江山?

劉協心中想著,現在是光和六年,明年,也就是光和七年,黃巾起義估計就開始了,這樣的朝廷,難道說黃巾起義沒有原因嗎?

劉協看了看旁邊七八歲的劉辯,心中突然有些可憐劉辯了,幾年後劉辯將接手這混亂的江山,面對這樣的情況,恐怕日子不好過吧。

不對,好像劉辯沒有做多久的皇帝,這個江山就落到了劉協的肩上,劉協突然感到肩上好重好重。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