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漢末三國之亂世道皇》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漢階級
窮人沒有多少男女之分,只要有力氣,都要到地裡幹活。他們幾乎沒有上衣,只有一塊布遮著羞,有的甚至連布都沒有,用一根稻草系著一片大樹葉,就算遮羞。

不少流民躺在地上,他們是平民,但是失去了土地,沒了生活來源。又不想依附地主成為家奴,隻好到處流浪。

當然治安也亂,不時有郡兵巡邏。

身穿紅黑相間的披風,頭上插有羽毛的羽林軍,一點不顧及百姓們的感受,騎著馬在道路上飛奔,帶起無盡的泥土。

流民,百姓見著這些羽林軍都紛紛躲避,生怕被他們看不順眼,揮手一刀,小命就交代了。

只不過這些羽林軍根本不認識劉協,一看就是冒充的。看來得整頓一下洛陽周邊的秩序了,還有羽林軍,一定要解決這種冒充羽林軍的行為,否則朝廷的形象會受到影響。

官道上不時有商隊拉著貨物往洛陽城中走去,也有拉著貨物離開洛陽的商隊,這些商隊一個個人數眾多,分工明確,倒是一股不小的勢力。

劉協和潘穎騎著馬,一邊走一邊看,一路上了解到不少信息。

突然一些打扮奇怪的人,用繩子系住一群人的手臂,像拴蚱蜢一樣拉著,向城中走。

領頭的怪人看到劉協盯著他們看,眼中露出警惕之色。看看四周,發現只有劉協二人,這才放鬆了下來。

劉協皺著眉頭,一邊任由戰馬向前走,一邊查看這些栓成蚱蜢一樣的人。其中大多數衣著襤褸,面黃肌瘦,頭髮鬍子成條狀,估計是半年沒有洗澡了。

當然,也有穿著不錯的,甚至看起來很漂亮的。

「公子,救命啊。」就在劉協觀察的時候,一串蚱蜢裡面,突然蹦出一個人來,對著劉協高喊。

這人身材高挑,長相不錯,粉嫩色的皮膚凸顯了她的健康。衣服有些臟,也有些破,不過質地不錯,應該是絲綢製品。

劉協看著這個呼救的女孩,心中有些不明所以。如果說這些是罪犯,可是他們中間沒有罪犯的桀驁不馴。如果說他們是流民,但是其中又有家境不錯的人。

沒有定論,劉協自然不會動手。

「公子,這些都是野人,是押到城中出售的。」潘穎說道。

「野人?」劉協認真看向這些人:「沒有高顴骨,也沒有渾身長毛,這不同我一樣嗎?怎麼是野人?」

「這些都是沒有戶籍,藏身與山野之中的野人。」潘穎說道。

沒有戶籍,藏身於山野,這就是野人,這是什麼邏輯?看來大漢的制度是該改改了,這些人身強力壯,完全可以投入生產,況且大漢朝地廣人稀,根本不稀罕土地。

「公子,救命。」女人被趕來的獵人拉扯著,離開劉協,隻留下淒厲的喊叫在空中回蕩。劉協也想救下這女人,但是救這一人又有什麼作用呢,劉協要救的是天下人。況且現在這個樣子,自己身邊只有一個不會武藝的潘穎,而對面是身強體壯的獵人,自己出手,恐怕就不了人反而會惹來禍端。

當然,劉協不出手,也不一定就不會惹來禍端。劉協的思想還停留在內城中良好的社會秩序裡,以為這些人都是按照大漢朝的律法規定在做事,殊不知,這短暫的猶豫,給自己帶來危險。

獵人押著野人離去,劉協與潘穎信步向前,天色已晚,二人看看前後,居然沒有村落。大漢朝地廣人稀,就算洛陽這種富庶的地方,人口密度都不大,所以二人目光所及,並無村落。

不過二人並不害怕,從成睾縣開始,劉協幾乎就與軍隊分不開,所以在野地裡過夜,也不是稀奇事。

找了一個地方,從戰馬上取下墊子,在周圍撒上一些驅蟲藥粉,燃起幾個火堆,劉協和潘穎坐在墊子上休息。

皇族,貴族,士,農,工,商,奴隸,野人。

劉協身為皇帝,屬於皇族,自然處於社會的頂端。

洛陽城中的那些達官貴人,自然屬於貴族,他們是這個社會的掌權者,有權力剝奪別人的勞動成果。

士族,是這個社會中處於中上位置的社會群體,他們上可到貴族,下可以淪為奴隸。士族擁有其他各類社會群體不具備的利器,那就是識字,被賦予有知識的人。

農,是支撐大漢的主要社會群體,漢朝自漢高祖劉邦開始就非常注重農桑,各代帝王都會在三月農耕,顯示皇帝對農業的重視。所以農民在這個時代地位相對較高,面對劉協這樣的貴族,也可以直視,甚至嬉笑。

工、商本是一體,是被人看不起的職業,比如劉備,別人罵劉備就是織席販履之徒,表示對劉備的輕視。

奴隸是沒有人身自由的,但是好處就是有人給他們繳納稅賦。野人有自由,不繳納稅賦,但是沒有戶籍,誰都可以獵殺,可以販賣。

販賣人口,原本是被禁止的,但是販賣野人卻是不被禁止的。董卓發家,其實很大程度是靠販賣人口發家,當時劉協和潘穎就被董卓買到交州。

流民,現在社會動亂,流民是一個大的群體,這些流民,下場只有兩個,一個是依附權勢成為奴隸家奴,如果是士族,可以做到客卿幕僚,客卿幕僚待遇比奴隸高一些,沒有人身依附關係,但是從道德上,這些客卿幕僚也是依附主子的,如果背叛主子,是會被唾棄的。

另一個下場就是成為野人,流民沒有生活來源,不肯依附權勢,只有鑽入大山,靠打獵採摘為生,這時候的人口稀少,高山叢林甚多,藏一些人非常容易。

但是野人的地位非常低,比奴隸都低,奴隸依靠著主人,如果你殺了一個奴隸,主人會為這個奴隸出頭的,要麼賠錢,要麼爭鬥。但是如果一個野人被殺了,沒人過問。

奴隸如果拿到市場上出售,朝廷是禁止的,雖然這種禁止名存實亡,但是還是禁止的。但是野人拿到市場上出售,朝廷是鼓勵的,也就是說野人其實就給山上的野獸是一個待遇,唯一不同的是,一個是人,一個是獸。

黃巾之亂,流民無數,這些流民要麼跟著黃巾軍造反,要麼當奴隸,要麼做野人。如此下去,大漢在冊在籍的人就會越來越少,國家就會越來越貧窮,一旦積累到一定程度,社會就會爆發大規模的戰亂。

想到這裡,劉協不禁打了一個寒顫,上一世的記憶在劉協的心中投下了戰爭的陰影,看來要改變這個世界,真是難啊。

梳理著大漢的社會群體,劉協想著,怎麼讓這些奴隸和野人充分發揮作用,走到社會中來。要不這樣下去,社會就剩下貴族士族農民,而農民早晚會變成奴隸和野人,這個社會不就倒退了嗎?

看來大亂不是沒有依據啊,社會容許倒退嗎?當然不,但是作為高高在上的皇族和貴族,自然不會放棄手中的權力,比如漢靈帝劉宏,依靠皇權,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以至於奴隸和野人無限增多,這才造成黃巾軍之亂。

要順應社會的發展,要麼推翻現有的社會制度,要麼推翻現有的統治者。也就是劉協上一世中所說的,要麼換思想,要麼換人。

劉協當然不想換人,只有走換思想這一途。改變社會制度,讓這些奴隸和野人過上正常人的日子,是穩定這個社會的基本條件。

看來得改改自漢武帝以來所定的一些祖訓了,土地,首先是土地,必須重新分配,收歸國有是不可能的,王莽已經試驗過了,劉協不想再走王莽的老路。

唯一的途徑就是給這些流民、野人和奴隸生活資源,讓他們有田可耕,有事可做,真正擔負起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

對那些豪族開刀,這就好比養豬,一直養著,豬大了會把豬圈拱翻,所以養到一定時間就得殺掉。現在大漢的豬太多太肥了,劉協的刀已經殺不死了,只能藉助一些其他的刀,來奪這些豬的性命,董卓正好是一把不錯的刀,用的好,完全可以平安過度。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