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漢末三國之亂世道皇》第七百一十四章? 只有一搏
一聲大喊,居然把大漢朝的最精銳的郎官部隊給嚇跑了,這真是讓劉協不知道說什麼好。想當初,秦始皇依靠三千郎官,擊敗嫪毐大軍,保住王位。而如今,這數十郎官,面對沒有一點戰鬥經驗的太監,居然扔掉武器逃了,真讓人大開眼界。

與劉協一樣沒有反應過來的還有現場的趙虎,趙虎不明白,平時候耀武揚威戰力非凡的郎官們,今天居然如此軟蛋。

等趙虎反應過來,台階上的郎官已經一個不剩,只有數十把鋼刀躺在地上,在火把的照耀下,反射著道道白光。

「走,請太后。」趙虎一揮手,一種太監向長秋宮正殿湧去。

劉協搖搖頭,邁步向德陽殿走去,只不過心中暗自下了決定,自己如果做了皇帝,這些郎官一定要清洗一遍。

從長秋宮到德陽殿,一路上行人匆匆,一隊一隊的太監拿著武器,奔向值守的崗位。與過去不同,在南宮看到袁術等人濫殺太監後,這些倖存的太監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與其被人殺掉,不如拚一個你死我活,所以,北宮的防衛很快就組織起來了。

德陽殿在北宮的南面,是北宮之中最高大的殿宇,因為台階更高,所以便於防守。

劉協來到德陽殿的時候,皇帝劉辯已經在德陽殿了,不過劉辯的狀況看起來並不好,皇袍胡亂的穿在身上,皇冠也是傾斜的,看樣子是受到了一些不公平的待遇。

在劉辯旁邊,還有幾個穿著鎧甲的漢子,從衣衫看,應該是宮門司馬一類的官員。只不過,這幾個官員已經沒有平時囂張的氣焰,一個個畏畏縮縮,躲在劉辯身後,驚恐的看著殿裏密密麻麻的太監。

抬眼看了看殿裏的太監,劉協不禁抽了一口涼氣,這也太多了吧,僅僅這德陽殿裏面,少說也有上萬人。如果德陽殿外面的,還有南宮裏面的,豈不是數萬人,甚至是數十萬人?

難怪會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滿,如此大的一個群體,要消耗朝廷多少錢糧,佔據士族多少官位。最關鍵的是,這些太監不事生產,只知道附在皇帝身上吸血。最主要的是這些宦官每天還給皇帝出餿主意,對朝中的大臣們下手。劉協現在有些理解士族對宦官的恨了。

劉協心中暗下決心,自己如果當上了皇帝,一定要裁減宦官和宮女。

看到劉協到來,原本在劉辯身邊勸說劉辯的太監立刻站起來,對劉協施禮:「陳留王來得正好,快來勸勸皇上。」

勸皇上?讓我勸皇上,這些人還真想得出來,讓一個被劫持的人去勸另一個被劫持的人。只不過劉協沒有表現出來,周圍都是太監,自己可不是皇帝,沒有劉辯那般待遇。

劉協靜靜的走到劉辯身邊,俯下身子,坐在劉辯旁邊。雖然劉協一句話沒說,但是劉協感覺到劉辯身體抖動得沒有那麼厲害了,呼吸也均勻了許多。

兄弟二人在沒有說話,就這樣靜靜的看著周圍的太監。

不知道過了多久,德陽殿的側門再次打開,太后何蓮形容不整的走進來,後面跟著幾個太監。很明顯,何蓮不是自願來到這裏的,而是被人強行帶到這裏。

看到劉辯,何蓮終於忍不住了,奔過來抱著劉辯痛哭起來。

劉協在一旁冷冷的看著,這時候哭有意思嗎?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沒有去管何蓮母子,劉協抬眼向四周打量。

德陽殿裏面氣氛比較緊張,四面的房門都有人把手,特別是前門,把手的太監不少。這些太監用木杠頂住大門,希望這樣可以擋住外面的人。

真是天真,劉協冷冷一笑,這些人以為這樣就可以抵擋外面的大軍,實在是太天真了。劉協是經歷過虎牢關保衛戰的,虎牢關的堅固,也會被黃巾軍攻上來,這德陽殿的大門,也就幾厘米厚的木板,只需一次撞擊,這些門就會被撞倒。這樣的抵擋,根本沒有效果。

只不過劉協沒有說。歷史記載,這次動亂之中,皇帝和陳留王都有驚無險,最後都回到了皇宮的。既然沒有危險,劉協何必多此一舉,去幫著太監們抵抗外面的大臣。

與劉協一樣,一夜未睡的還有夕陽亭的董卓和李儒。自從發現洛陽方向大火,李儒和董卓就一直未睡,二人心急如焚的等著派出去的斥候回報,可是軍中的更鼓已經打了五下,派出去的斥候也沒有回來。

從夕陽亭到洛陽,也就二三百裡地,如果用後世的計量單位,也就是五六十公裡,騎馬狂奔,也就一個時辰左右,可是到現在,昨晚派出去的斥候還沒回來,這只能說明,從夕陽亭到洛陽,道路不是那麼順當。

董卓的臉色越來越黑,心情開始煩躁起來。昨晚等了一個晚上,今天要是再等一天,恐怕黃花菜都涼了。

進,還是退,得拿出一個主意。

「文優,你看?」董卓看著陪著自己的李儒,輕聲問道。

「將軍,我軍從涼州到此,只為了一次進京的機會。如果錯過了這次機會,我軍永遠也沒有進駐京都的機會了。」李儒抬頭,冷靜的看著董卓,此番進軍洛陽,不管路上有什麼,都得殺過去。

「只是······」就在董卓打算說話的時候,營外響起急報:「報,將軍,王國奇襲陳倉。」

「什麼?」董卓驚得從坐塌上直起身子。

「將軍莫急,一切都在算計之中。」李儒微微笑道,吩咐報信的士兵進來,仔細的詢問了西面的戰況。

當聽說楊定和華雄領兵擊退了王國的先頭部隊,雙方在陳倉的山中對峙的時候,董卓的心才放下了。

「事不宜遲,我們必須儘快入住京都,掌握兵馬大權,才能解除當前的困境。」在董卓放心的時候,李儒卻焦急的說道。

「文先,我軍實在沒有兵力進駐洛陽啊。」董卓略顯不甘的說道。

如今楊定和華雄被牽製在陳倉,胡軫的部隊在長安北面駐紮預防皇甫嵩的部隊,段煨的部隊在華陰守住崤函直道的西面,牛輔的部隊在函谷關旁邊守住崤函直道的東面,董卓現在手中就只有董越帶著的六千騎兵。

昨晚派出去的斥候一夜未歸,這說明已經有人強了先手,在前面的路上佈置了阻礙,對方也一定算準了自己的實力,自己就算擊退對方,也很難鎮住京中的那些大臣。

「將軍,事已至此,只有一搏。如果勝了,將軍就可以執大漢牛耳,如果敗了,我們則退回關中,也沒什麼損失。」李儒笑道。

想來也是,如果不打,等洛陽動亂結束,新的掌權人豈會讓董卓這樣一支大軍在夕陽亭獃著,董卓的結局還是退回關中。如果帶兵打一次,最壞的結局,還是退回關中。既然如此還不如搏一搏。

董卓之所以能夠在涼州崛起,除了李儒的智謀,董卓的決策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很快,董卓就發出了幾道命令,大軍開始按照命令行動起來。

六千騎兵,對於董卓來說,控制洛陽還是有些困難的。只不過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董卓也只能先帶六千騎兵去洛陽,如果抓住機會,控制了洛陽大局,到時候以皇帝的名義命令皇甫嵩把矛頭對準羌族,董卓才能抽走在陳倉和長安的軍隊,進一步控制洛陽。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