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漢末三國之亂世道皇》第八百一十九章 官場新氣
可是這不現實啊,不能因為換了一個皇帝,官員們就齊刷刷的換了思想吧。紫陽真人說的萬道歸位,難道因為自己登基,萬道就歸位了?

還有,那些世家大戶,不可能因為換了一個皇帝就不是大戶了吧,他們豢養的私兵不可能因為自己登基就解散了吧?

還有黃巾軍、天師道等等,不可能因為自己登基就不作怪了。

有陰謀,這裏面一定有陰謀。

劉協思維快速轉動著,既然大家不反對,老子就乘機整治朝堂,看你們能夠穩得了多久。

「潘穎,隨朕去太常寺看看。」散朝之後,劉協帶上潘穎,去太常等寺查看。

蔡邕提出明堂月令,其中一項就是要祭祀。按照大漢朝的規矩,節氣上要進行祭祀,所以太常寺的官員在忙著安排祭祀事宜。

與往年不同,今年國庫充足,所以一切開銷都能夠滿足。近日太常寺又補充了一批新官員,這些從各地科考來的官員幹勁很足,所以效率也高。

劉協想去看看,目的是看看這些新官員是否可以帶動官場氛圍,激發那些老官員的激情。

太常寺人來人往,按照劉協的命令,新官員分成幾個小隊,老官員分成幾個小隊,各自負責一個區域一件具體的事情,互相比拚著做事。

所以,場面有些熱鬧,每個區域都有幾個人在快速的工作著,大家都憋著一股勁。新官員想要出頭,自然要把老官員比下去。老官員為了保住面子,也想壓新官員一頭。

不過從表情上可以看出,新官員態度謙和,遇到人總是笑臉相迎。老官員態度傲慢,臉上雖然帶著笑意,但是眼睛中那一絲鄙夷是一直存在的,畢竟這些新官員大多是寒門子弟,而他們大多是世家子弟。

轉過太常寺,劉協又去少府。

現在是九月下旬,各地的稅賦陸續抵達京城,正是少府寺和司農寺忙的時候,雖然新補充了人手,但是面對從全國各地蜂擁而至的運輸隊伍,兩個府衙還是非常忙碌的。

那些從各地到洛陽的運糧官員,他們把稅賦交了過後,還要在京城採購一些商品,帶回去出售,從而攤薄運輸成本。

現在是九月下旬,天氣即將進入冬天。如果在大雪來之前,他們不能回到當地,那麼等待他們的,將是災難。

歷年來,死在回鄉路上的民夫數以萬計。今年為了提高進度,劉協從皇宮裏面挑選出一萬名太監,分成幾個隊伍,去少府和司農寺幫忙,盡量做到各地的運輸隊伍一到,就能夠交稅,中途不出現耽擱。

現在正是稅賦入京的時候,洛陽大街小巷,各大市場都是外地客商。

往年這個時候,洛陽的那些遊俠兒結伴而行,敲詐勒索,無所不用其極。

大漢朝遊俠之風盛行,催生兩類人物,一類是俠義正直的遊俠,比如關羽典韋之類,他們行俠仗義,得罪官府,逃亡在外,可是不改初心,堅持俠義之舉。

另一類是打著行俠的旗號,乾著偷雞摸狗的事情,這類人橫行鄉裡,欺壓良善,人們戲稱此類為遊俠兒。

這些遊俠兒沒有生活來源,靠著偷雞摸狗,坑蒙拐騙為生。各地到京的客商,正是他們理想的目標。

但是今年不同,新編入各府衙的官員,憋著一股勁想要立功。大案子他們撈不著,可是抓這些流氓混混,維護治安的事情,他們還是手到擒來的。於是乎,洛陽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一隊一隊的各府衙官員在巡邏,那些衣著不整,走路搖搖擺擺的人,都會被他們盯著看好久,只要有一點違規行為,立刻帶到府衙審問。進了府衙,沒事也得問出來由,有事自然是逃不脫的。

劉協和潘穎走在大街上,不時看到一隊官員打扮的人,押著幾個流裡流氣的青年,匆匆走過。

「陛下,京城中怎麼四處都在抓人?」潘穎有些擔心的輕聲問道。

「考績在及,他們在不努力,今年的歲賜就沒了,這可是好大一筆錢。」劉協笑道。

不光是歲賜的問題,還牽涉到是否能留任,要是到十二月,省中給出的考核結果是下等,現在的位置就保不住。所以,趁著到十二月還有三個月的時間,把今年的目標任務完成,這才是正事,至於其他,他們還想不到這麼遠。

少府寺很忙,各郡縣前來交賦稅的民夫排了幾條街,驢嘶馬叫,異常熱鬧。要是過去,這種場面一直要持續到十一月,民夫在少府門前排隊,一排就是好幾天。

今年不一樣,一支隊伍到了,立刻有官員上前接洽,驗收郡縣算賦清單,檢查錢糧品質和數目,符合標準的,跟著就到庫房交付。

皇帝的旨意,民夫不得在少府門前過夜。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說民夫必須趕走,而是說,少府必須把當天趕到賦稅全部入庫,不得拖延,否則在考績的時候,酌情扣分。

司徒府的官員每天都會到少府和司農寺溜達,看看是否有等待和爭吵的場面,如果有,對不起,立刻在簡牘上記下,交到司徒府,在少府和司農寺的功勞簿上記下一筆。

不但如此,禦史台的那些禦史,還會在第二天的朝堂上參一本,丟臉是小事,要是被太傅和太尉判定情節嚴重,丟官問罪都是有可能的。

「陛下,今年的秩序好很多啊。」潘穎小聲的說道。

「井然有序不好嗎?」劉協小聲叱道。

「好,當然好,陛下治理有方,剛剛登基,就讓天下秩序變好,真是了不起。」

這馬屁拍得也太沒水平了,別人不知道,可是劉協知道,天下大亂即將開始,至於現在這種治世的繁榮景象,劉協不知道是原本就有的,還是因為自己穿越過來,改變了歷史才出現的。

可是劉協知道,大漢朝的主要矛盾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到來而消除。既然矛盾還在,那就早晚會表現出來,所以,劉協並不盲目樂觀。

當然,劉協並不製止別人樂觀,總不能自己憂心忡忡,別人也得憂心忡忡吧。

就在劉協打算離開的時候,異變發生了。

少府寺裏面,一個官員氣沖沖的走出來,徑自走到一個拿著簡牘,檢查錢糧成色的官員面前,一把奪過這個官員手中的簡牘,厲聲質問道:「蒼處,意欲何為?」

被奪了簡牘的官員也不生氣,笑著說道:「王兄緣何如此?」

「緣何如此?我問你,荊州錢糧,為何下等?」被稱作王兄的官員厲聲喝問。

「荊州稅糧稗石頗多,金銅成色不足,故為下等。」蒼處笑著解釋。

「蒼處。」被稱作王兄的官員語氣低下來,輕聲說道:「蒼處,你我是王使君推薦入京,現科考入錄,正是回報使君之時,怎可因幾粒稗石做差評。」

「王兄,國家賦稅,豈能因私廢公。若此糧為上等,發往邊疆,將士無以為食,怎可禦敵。發往災區,饑民無以為食,豈能救命。發往······」

「夠了,你心只有國,再無家是吧。可曾想過,你家還在五溪?」

「王兄放心,使君乃大德之人,怎會因稅賦等級而遷怒家人。」

「你······你······」王姓官員氣急,正要怒斥,就聽旁邊傳來一聲喝叱:「爾等意欲何為?不怕巡吏看見?」

巡吏,就是三公派出巡查各府衙的官吏,他們主要負責清點各府衙點卯,工作時候的紀律。像這種,工作時候爭吵,被三公巡吏發現,自然會記上一筆,從而影響少府的整體考績。

所以,後來出現的官員立刻喝止了蒼處二人的爭執。

不過爭吵到現在,劉協也大概聽出一個頭緒。

這蒼處和王姓官員,應該都是荊州刺史王睿推薦參加科考的,當然二人如願以償的被錄取了。

現在二人都在少府寺做官,恰巧,蒼處負責荊州錢糧的檢驗,由於荊州錢糧以次充好,所以給了一個下等。

上交賦稅是朝廷考核地方官員的一個重要指標,直接牽涉到荊州刺史王睿今年的考績。所以王姓官員要求蒼處重新評級,結果被蒼處拒絕。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