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漢末三國之亂世道皇》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一百鐵甲
接下來就是接受百官恭賀,馬日磾走到前面,帶著眾臣跪拜行禮。

禮儀結束,那就是賜宴了。

宴席擺在未央宮,眾人浩浩蕩蕩的從太廟走到未央宮,劉協心中突然冒出一個吃大戶的詞出來。

眾人來到未央宮,劉協看到馬日磾毫不客氣的走到左面第一個位置坐下。皇甫嵩見馬日磾坐了左面第一個位置,也不客氣的去坐了右面第一個位置。王允因為慢了幾步,眼睜睜的看著兩個位子被別人搶走。

其實,也不是搶。今天是劉協的冠禮,馬日磾作為劉協的老師,理當坐第一個位置。而皇甫嵩是太尉,排名在司徒前面,緊跟著坐了第二個位置,也是合理的。

當然,這是在王允只是司徒的前提下這是合理的。

但是,如果考慮到王允錄尚書事總理朝政來說,那麼皇帝之下,王允最大,就算太傅馬日磾也該讓位。

但是,馬日磾今天沒有客氣,這就很顯然了,馬日磾覺得王允的權力變小了。

這就是朝局,劉協加冠,大婚,親政,今後朝廷的事情就該劉協說了算,王允的錄尚書事只是一個參考,皇帝沒有同意,王允的意見就只是意見。

宴會很快開始,酒過三巡,馬日磾站起來大聲說道:「諸位,皇上已經加冠,后宮諸人,以伏貴人最佳,老臣建議,立伏貴人為後,擇日大婚。」

馬日磾一言之後,皇甫嵩趕忙站起來:「請陛下定下大婚之日,老臣也好為陛下盡心辦事。」

聽到馬日磾和皇甫嵩的提議,宴會中的人都放下酒杯,起身對劉協說道:「臣等附議,請陛下立伏貴人為後,擇日大婚。」

宴會上,王允面沉似水,皇上大婚,離親政就更進一步,自己的總理朝政馬上就要化為虛影。只是現在不表態,就是與所有世家做對,對王家沒有絲毫好處。

與王允一樣不高興的還有楊彪和董承,這次對戰李榷,楊彪可是第一個帶著家兵參戰的,可惜的是楊玉在后宮的表現實在比不上伏壽。楊彪有些後悔,怎麼不早些給夫人交代,讓夫人協助楊玉抓住機遇。

至於董承,自己的勢力雖然低一些,但是女兒董琳倍受劉協寵愛,在這次對李榷的戰鬥中,董琳也是竭盡全力。

只是,能夠決定皇后人選的不單是劉協,還有大臣們的意向。如今伏壽呼聲最高,劉協怎麼也不會冒著得罪所有大臣的風險去打壓伏壽。

「王司徒,你認為呢?」劉協適時的問了一句。

王允臉色一黑,心中暗罵:「你這也太不要臉了吧,就算得勝,也沒必要捅我一刀啊。」

只是,王允心中再不滿,也不敢反對這麼多世家啊,隻好笑著說:「皇上既已加冠,自然應該大婚。請太常寺著人卜筮吉日,擇日冊立皇后。」

劉協看到王允比哭還難看的笑臉,心中暗爽:「尚書賈詡,立刻擬招,著太常寺卜筮吉日,準備大婚。」

賈詡出班,領命退下,前去寫詔書去了。這種事情不能耽誤,現在朝中風雲變幻,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宴會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不管哪個朝代,都有一批吃瓜的,反正好處也落不到他們頭上,混一頓飯吃也是可以的。這批人沒心沒肺的鬧到了晚上,直到宵禁前才告辭離去。

光祿大夫楊彪剛回家,就來了不速之客。

「家主,有人自稱司徒王允,欲見家主。」門吏恭恭敬敬的站在楊彪面前,看著楊彪不是特別好看的臉色,一副忐忑不安的樣子。

「把他帶到書房,我換身衣服就去。」楊彪也沒生氣,一個門吏,什麼都不知道,對著他生氣也沒用,反而影響自己的聲望。

門吏應聲出去,楊彪在婢女的伺候下,換下剛剛參加宴會的官服,穿上常服,這才緩緩的來到書房。

書房中,王允安靜的坐在那裏,如果楊彪不是知道王允所為何事,定會以為王允就是來串門的。

「司徒。」楊彪拱手施禮。

「楊兄,禍事近也。」王允還禮說道。

「不知司徒所言何事?」楊彪心中冷笑道。

「當然是侄女之事,如今太傅馬日磾提議冊封伏壽,贊同之聲一片,那伏壽倒是冊封了皇后,可侄女怎麼辦?」王允急切的說道,彷彿真的感同身受。

「能怎麼辦?玉兒進宮不久,自然不能與伏壽相爭?」楊彪淡然的說道。

「爭,怎麼不能相爭?漢室子嗣孱弱,那伏壽天葵未到,誰知能不能生育。此事只需你我兄弟齊心,定能阻止冊封。」王允終於露出真面目,什麼為楊玉著想,全都是為了阻止皇帝大婚。只要皇帝不大婚,那就不能親政,王允就不用交權。

只不過,王允能夠想到的,楊彪又怎麼想不到呢?見王允如此急切,楊彪淡淡的說道:「此事容彪想想如何?」

沒有承諾,只是想想,至於想想的結果是什麼,誰知道呢?

王允在楊彪這裏沒有得到明確的答案,於是有來到董承府邸。

「董兄,皇帝欲冊立伏壽為後,放著琳兒這麼乖巧的女子不選,恐怕是有人進了讒言啊。」對付董承,自然不用對付楊彪那麼小心,王允直接了當。

「哼,我就說皇帝怎麼會選伏壽,平時皇帝都是最寵愛琳兒的。原來是馬日磾這些小人,看到李榷入朝,我與李榷又有舊,所以才急吼吼的進言皇帝,策略皇后。哼,看我怎麼收拾他們。」

見董承一點就著,王允心滿意足的告辭,去拜訪其他同盟去了。

皇宮之中劉協很快就得到王允四處亂竄的消息,不過,劉協並沒有生氣,也沒有惱火,要是王允就這麼認輸,什麼都不做,那才讓劉協不知道怎麼做才好。

現在這樣很好,王允在得到劉協大婚的消息,立刻開始聯繫,劉協正好可以看看,事到如今,還有多少人跟著王允一條道走到黑。

不過,楊彪和董承,還是要安慰一下。畢竟二人的女兒這次落選,心中怎麼也不舒服。

次日,楊彪洗漱完畢,就聽到門吏傳話,說宮裏的內侍帶著天子詔來了。

天子詔?好久都沒有接到天子詔了。楊彪感覺,皇權在一點點復甦,趕忙命人擺上香案,準備接詔。

來人是皇帝身邊的潘穎,每次上朝,楊彪都能看見,自然認識。同時也說明,這是皇帝本人的旨意。

想到這裏,楊彪帥眾跪下,恭恭敬敬的接詔。只不過,詔書念完,楊彪有些蒙了。皇帝對楊家一通表彰,這在情理之中,畢竟楊家錯過了皇后的機會,從其他地方彌補一下,這是人之常情。

可是在賞賜之中,居然有一百鐵甲。

所謂鐵甲,那就是甲士所穿的鎧甲。朝廷明文規定,世家不得擁有鎧甲弓弩,也就是說不能培養甲士和弩兵。但是皇帝出人意外的賞了楊家一百鐵甲,難道是讓楊家可以訓練一百甲士?

楊彪看著潘穎滿含深意的笑容,一時之間沒能參透劉協的心思,小心翼翼的把潘穎送走,望著一堆鐵甲出神。

聽到楊家受到封賞,楊琦楊眾也趕過來,看到一堆鐵甲,二人也是十分不解。

就在這時,門吏再來報告,說是有個叫英年的人,因為羽林軍解散,特來投靠楊家。

「羽林軍?不見。」楊眾第一時間做出反應。這羽林軍可是李榷要求、王允親自同意解散的,如果楊家這個時候收留了羽林軍,豈不是與王允和李榷做對。得罪一家,楊家也許還能承受,但是同時得罪兩家,楊家說不定就被滅了。

「且慢。」楊彪彷彿明白了什麼,開口說道。

「大哥?」楊眾急切的說。

楊彪看了看楊琦和楊眾,見二人都看著自己,眼中全是詢問之色,於是說道:「二位兄弟,陛下剛剛賞賜楊家一百鐵甲,在到之前二位兄弟都不知道這件事。可偏偏解散了的羽林軍來了。二位兄弟再想想,數千羽林軍,一夜之間解散,不知蹤跡。誰有這麼大的手筆?」

「大哥是說······」楊琦楊眾瞪大眼睛,想到羽林軍解散的那天晚上,內庫和武庫被搶,偏偏這麼大的事情,居然沒人查問。如此看來,我們的皇帝並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弱啊。

「禁言。」楊彪適時的製止了二人,然後對門吏說道:「去把人請進來吧。」

不一會兒,門吏帶著三個年輕人來,對著楊彪施禮。

楊彪微微笑道:「三位英雄,既然來到楊家,就當自家一樣。這是皇上剛剛賞賜的一百鐵甲,就交給三位。另外,西面有個院子一直荒廢著,收拾一下,住百十人還是可以的。」

「多謝光祿大夫信任。」英年施禮。

「請。」楊彪沒有多問什麼,直接讓人帶上鐵甲,自己親自帶路,把三人帶到西面的院子安頓。

這時候,董承也收到劉協的賞賜。一百鐵甲,董承高興得不知道怎麼說。董承原本是牛輔手下一名不怎麼樣的軍將,並不怎麼受重用。因為董卓要仰仗董太后關照,所以才養著董承。其實,董承手中還真沒多少權力,更別說一百甲士了。

如今劉協給董承一百鐵甲,董承第一時間想的就是壯大自己的私兵。正在這時,門吏進來通報,說是一個叫樊敏的人求見。

樊敏,董承自然知道,曾出任羽林左監,後來羽林軍解散,樊敏就不知去向,如此英俊的人物也來投靠自己,董承覺得自己高大了不少。

把樊敏叫進來,聽到樊敏親口說是來投靠董承的,董承更是哈哈大笑。把家兵招來,董承宣佈,樊敏今後就是家兵隊長,負責對家兵的訓練和調度。然後,董承把一百鐵甲發下去,心情大好的回去休息去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