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幕阜山雜事》76
日本人過後,幕阜鎮的人發現莊稼沒了,家家的雞鴨豬牛被殺的乾淨,甚至連樓上樓下能吃的都搜走了。老百姓餓得前胸貼後背,吃完最後一點白的,就開始吃糠。人們把糠和著稀粥,即使吃下去胃裏撓的厲害,但總好過不吃。漸漸的糠也吃沒了,房前屋後的青蛙蟾蜍等一切活物就成了充饑的口糧。再然後,老鼠都沒了,有人把小溪分成幾截,每一截的水被舀到稻田裏,幾條泥鰍,一條水蛇,幾條黃鱔,幾隻小鯽魚帶回去煮湯又能對付些日子,那年每段小溪每兩天都要被舀乾水一兩次次,最後稀泥湯裡,連小蝦米都被撿乾淨了,一個活物都看不到,於是青苔都撈回去吃盡了,眾人才把目光對著那依然巍峨,依然生機勃勃的幕阜山。

八月炸,九月黃,獼猴桃,野蕨根,野板栗,毛栗,春來又有野毛桃,野橡子,株樹果子。

橡子和株樹果子豆腐是村裏的先輩在飢荒的年代發現的,此時應該是大派用場的時候。平時小孩子用來扔著玩的橡果在春天一摘就是幾籮筐,有些圓圓鼓鼓的,有些長長細細的,都可以用手撚開,用刀刨開,裏面就露出白色的橡果。泡在水裏幾天,像花生黃豆一樣脹了,軟了,扔到磨裡磨成漿,放點石膏粉,水裏煮一下,再像做豆腐那般瀝掉渣,包在布裡放在案板上。隨便找個鍋蓋壓著,隔半天就聞到迷惑的香味。打開麻布,那白白的「豆腐」充滿了誘惑。還有些油的,熱鍋裡燒透,把橡子豆腐切成片倒進去炒,直到吃的時候滿嘴的麻和苦,才讓人恍然醒悟。

但好歹能充饑。

然而,飢餓是可怕的,它的驅動力也是巨大的,能讓人上山下河,橡子和株樹果子也終有一天被吃的乾乾淨淨。又到霜凍的季節時,地裡連野菜都長不出來了。平日裏豬都不消吃的野草也被割的乾乾淨淨,人們想盡了辦法過冬,最後還是傳來了餓死人的消息。劉家村的幾家人靠著袁柳的救濟也撐了下來,幕阜鎮的鄉親厚著臉皮朝袁柳開口,賒借些過冬。董家莊的人幾次掃蕩後,人口急劇減少,大大減少了對糧食的需求,唯有董戟和冷花在吃盡了苦菜野草後,帶著一歲的大蛋二蛋躺在床上等死。靠著兩桿火銃在幕阜山的北面尋覓著些許野雞,瘦骨嶙峋的野兔,活了下來的冷槐和冷樟在一個暗夜中偷偷背來了一頭半大的野豬,救活了董戟一家人。但擔秋,芝板,紐絲就沒那麼幸運了,餓死的老人大大方方下葬,餓死的小孩偷偷掩埋。每個人都餓脫了形,說話有氣無力,期望以半冬眠的形式節省糧食的消耗,乃至日本人來掃蕩時,大家都變得積極無比。但日本人看見這面黃肌瘦的村民,似乎連親善的興趣都喪失了。扭頭就走,任由幕阜鎮的人自生自滅。

董戟除了吃那頭野豬的肉,還發現了另一個填飽肚子的好辦法。

日軍的行軍速度明顯不如前兩年,有時候要在鎮上歇上一兩天才走。老百姓餓著肚子躲在山上,遠離集鎮,但日本人一走,馬上就會回來。董戟發現日本人也會埋鍋造飯,他們的灶很小,最多煮些湯。地上有些魚骨頭,有時候有些飯粒,或者一兩塊雞肉骨頭。但偶爾他會發現日本人吃剩下的飯食,於他,那是難得的能量補充。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