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幕阜山雜事》31
戴辛害怕父親。她害怕父親也不是父親對她太嚴厲,而是父親幫她講了一門親事。更可怕的是如今戰亂紛飛,他父親絲毫沒有將這婚約推遲,或者取消的意思。

她本該在柴桑成婚的,原定的日子是1938年臘月。她之前從未見過未婚夫李征,但對李家的聲望有所耳聞,父親說他家教良好,經濟優渥,儀錶堂堂。

父親是名軍人,先前駐紮在山東,而後又到了上海,再退到AH,然後到了柴桑。李家的李點勻本就是柴桑人士,和父親有多年的交情,曾經一起參加軍校,大革命時期,兩人曾在一個營隊裡出生入死,後來部隊改製,兩人才被各自提攜,為了將友情延續,兩人遵照當時風行的做法,為孩子私定終身,將只有兩歲的戴辛,許給當時只有四歲的李征。李點勻一共有三個兒子,李征是次子。在隨後的十幾年內,戴徽晨和李點勻常通書信,戴辛和李征卻從未見面。直到在柴桑時,兩人終於第一次見面。

當年戴徽晨和李點勻雖是同僚,但此一時彼一時,如今戴徽晨只是區區營長,李點勻已經是一代軍閥。他的家世巨大,雖然自己戎馬一生,但父輩和兄弟經商居多,不光在柴桑時有數家工廠,甚至碼頭也有他的股份。李征子承父業,參軍本也是當時所有男兒的夢想,他能文能武,在父親戎馬一生的影響下,過早地接觸了軍事知識。

十七歲的李征騎著高頭大馬,容貌確實端莊,個頭也勻稱,看著很是神氣。他即將從學校畢業,已經穿上戎裝。背後有一個流著八字鬍須的中年男人騎著棗紅色的大馬,看上去更是英武,威嚴。

戴辛看著李征,居然沒有一絲羞怯,對她來說,這個人的名字從小在耳邊被念叨到大,所有的神秘感,陌生感早已消失殆盡,她對見面沒有期待,反而有一種懼怕。李征居高臨下,他的手緊緊地攥著韁繩,兩眼從帽簷下射出驕傲的目光。

戴辛認為,十六歲那年,她一眼就看透了李征。

戴徽晨和李點勻商量好婚期,訂在冬至後的第二天。從黃曆上能看到那是甲子月,庚寅日,宜婚嫁。但很快他們就不得不南逃。日本人進攻香口之前,李家早已得到消息,末雨綢謬地把家當轉移,帶得走的,帶不走的,總之一股腦兒的搬了,李點勻也跟著撤了。戴徽晨走時帶走了正在家裡畫畫的戴辛,又打發人去學校找戴安雲,聽說戴安雲已經被人帶走時,連扇了勤務兵十幾個耳光。他好心去問李家下落時,卻獲悉早已乘車回了隘城。他心生不悅,好在李家後來又派了車前來接戴辛和戴徽晨。戴徽晨委婉拒絕了,自己帶著戴辛隨部隊到了金官橋。看見不斷升級的戰事,心裡有些焦慮,李點勻派人再三詢問,他隻好借台階下,把戴辛和戴安雲都送去隘城了事。

戴徽晨對李點勻生了嫌隙,事實上他知道李點勻的為人本就自私霸道,畢竟他篡朋友妻的傳聞在圈子裡都傳了十幾年了。不過對於李征,他還是十分滿意的。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