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錢隆傳》楊文玉
楊文玉,楊固之與宇文素之子,生於大隋建業初年,楊固之登基半年之後。

他排行第三,大哥楊文博,二哥楊文廣。

楊文玉身長八尺不足,七尺有餘,高於常人,卻不及自己的父兄,在他看來,這完全是因為自己沒有機會經歷真正的軍營生活導致的。

和他生於軍營,長於行伍的兄長不一樣,楊文玉從小生活在宮城之內,雖然也習武,卻無法像父兄一樣經歷真正的生死相搏。最為激烈的搏鬥也只有小時候父母兄長,以及楊固之的玄甲衛在校場上圍毆他。

說是圍毆,其實就是遊戲,他戴著頭盔,穿著日漸加重的沙袋衣,而其他人則手拿長短不一的棍子,大家在校場上追逐打鬧。

沙袋衣是縫滿口袋的訓練服,按照需要裝上沙袋,一來可以加重,二來可以防止誤傷。

很小的時候,他隻當是玩耍,後來長大了,眾人下手越來越重,跑起來也越來越吃力,他也漸漸明白,眾人是在教他保命的本事。

雖然楊文玉沒有機會去經歷生死相搏,但是從小的習武卻讓他非常善於忍耐,善於堅持。在十幾個人的圍毆中找出逃生的路,又讓他善於思考,善於隨機應變。

他能像楊固之一樣天馬行空的思考問題,也能像宇文素一樣思維縝密,兩種不一樣的特質卻能在他的身上完美融合,雖然有失敗的時候,但是大部分情況下,他還是能做到兩者兼顧。

楊文玉皮膚白皙,相貌英俊,繼承了來自西域的宇文家的隆鼻深目,眉毛和眼睛的距離很近。他頭髮烏黑濃密,鬍子卻是楊家的傳統,只有嘴唇和下巴上有,不像二哥長著一副絡腮鬍子。

他的嘴唇厚薄適中,線條分明,常常緊閉,只有在跟父母兄弟一起時,才會難得的露出自己潔白整齊的牙齒。

也正因為長在深宮之中,不像父兄一樣,忙於行軍打仗,所以楊文玉從小就在學世家子弟應該學會的風雅。

例如書法,畫畫,圍棋,茶道,吟詩等等,小時候他在老師的教導和母親的督促下,學會了這些文人必備的技能,等到長大有了自己的主意,楊文玉卻開始嫌棄這些技能不夠男人,更喜歡在校場上舞刀弄槍。

在刀術上,楊文玉已經可以和父兄打得有來有往,但是馬槊卻始終拚不過他的兩個兄長。

在這一點上,楊文玉歸結於宮中侍衛不願與他過招,楊文廣卻不以為然:「你是我們家的智多星,何必學什麼馬槊,有二哥在,你還能有機會上陣衝鋒嗎?真到了要你親自動手的時候,那敵人都殺到眼前了,馬槊早沒用了。」

之所以楊文廣會說楊文玉是智多星,是因為楊文玉十二歲的時候,就在廟堂之上,參與謀劃了滅國之戰。

當時的中原還有四國,晉國獨佔江南,秦佔關中隴西,魏佔河北幽燕,隋佔山東江左一帶。天下四分,秦隋強於魏晉,巴蜀之地首鼠兩端,在秦晉之間搖擺不定。魏國處於兩強之間,惶惶不可終日,與晉國聯盟,共同抵禦隋秦。

秦國勵精圖治,終於在大隋建業十二年時積累了足夠的兵力糧草,邀請隋國伐魏。

當時隋國廟堂之上,大部分朝臣都認為應該縱容秦國伐魏,大隋坐山觀虎鬥,坐收漁利便可,一部分朝臣卻認為秦國既然敢發動滅國之戰,必然準備充分,如果不乘機出兵,說不定只能分到點殘羹剩炙。

朝議一日之後,楊固之留下了最核心的七位大臣,打算最終商定個結果。這時,宇文素帶著楊文玉來給楊固之送飯,楊文玉在旁邊聽了一會之後,卻提出了自己看法——助魏抗秦。

具體的細節,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雖然楊文玉未必籌劃了全局,但是他提出的這個戰略方向讓隋國在接下來的十年裏,耗盡秦國國力,而魏國無法自處與隋秦之間。最終,隋國用了最小的代價,吞併了魏國,還博得了一個好名聲。

楊文玉和父兄一樣,不喜歡繁複的東西。他們的屋子裏,都只有最簡單的傢具,無論是書案還是書架,又或床榻,都沒有雕花,甚至連楊文玉的香爐蓋子,都是最簡單的形狀。

同樣,楊家這幾位都喜歡穿胡服,不愛穿寬袍大袖,這點宇文素倒是非常贊成。

惟一和父兄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楊文玉還挺喜歡研究吃食,聽說了什麼新鮮的吃法,總要買來嘗嘗,或者自己嘗試做。有時候,楊文玉還真能做出特別的味道,引得眾人經常去他那裏吃飯。

暫時就先這些,之後想起來再加上吧。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