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一百七十章:八重山建國(上)
「越界個鳥,我不去找他們,他們倒主動找上門來了!」楊波一改之前的謹慎小心,現在說話很硬氣。

之所以有這樣的變化,當然不是「梁靜茹給得勇氣」,而是他手底下多了兩個連的兵力。

這兩個連是楊波在移民中招募的精勇,已接受了三個月的訓練,戰鬥力雖說不上強悍,但對付一幫土著還綽綽有餘。

多出的兩個連編制,需要配備武器,還得給士兵發放月餉,這可得靠財政供養。

好在澎湖棧處在對日貿易的關鍵節點,楊波向中樞討要了一點對日貿易的盈餘,又向兄弟單位「黑鬍子」海盜團化緣了點經費,終於把這件事辦成。

楊波現在掛著連長頭銜,實際有一個營的兵力,不含海上力量,僅守備澎湖、台南兩地的士兵就有八百多人,由此過上了地主老財的闊綽日子。

罵罵咧咧的說完這通話,蔴豆社派來的人,他還是得親自去接見。

當初登陸台南時,楊波曾與附近的蔴豆社、新港社有過約定,作為物資交易的回報,楊波可在幾方約定區域定居開墾。

可這一年多來,隨著腳盆勞工、粵閔移民人數的增加,宋洲在台南的圈地行動早已超過約定區域,甚至有幾次開荒放火,火勢直接燒到了蔴豆番社外圍。宋洲的這種「瘋狂」舉動,自然引起了土著的警覺。

安平堡外,楊波與蔴豆社的土著使者碰面。在宋洲未到來前,常有閩南商人來此與土著做生意,因此一些土著會一點閩南語。雙方用簡單的閩南語,配合肢體語言,溝通了一番。

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土地糾紛,楊波表示要與蔴豆社、新港社的首領相聚安平,開一場大會,重新劃分各自的管轄區域,時間就定在五日後。

打發走使者,楊波又派人去通知距離更遠的新港社(還未遷移到後世新市鄉)。接下來,他要為大會事宜做準備。

蔴豆社為西拉雅平埔族,新港社為高山平埔族,村社實力比較,蔴豆社要比新港社更強。除了這兩個與宋洲接觸最多的村社外,台南地區還有目加溜灣社、蕭壟社等,宋洲與這些村社初接觸,了解得並不深。

五天時間,轉眼即逝。

蔴豆社與新港社的首領各自帶來了村社中的精銳勇士,土著雖不懂鴻門宴的典故,但他們明白此次前來「會盟」存在風險,所以時刻保持著警惕。

他們當然可以選擇不來,但宋洲佔據沿海後,就再也沒有大明商人來此交易,如果宋洲切斷與他們的貿易,其後果難以承受。

楊波安排的會面地點在安平堡外的訓練基地,土著被引到基地時,即刻就被裏面的場景震懾。

有士兵在做體能訓練,翻越障礙物,在土著看來,這種行為十分古怪。

有士兵在練習拚刺刀技藝,一陣陣嘹亮的喊殺聲,讓土著心生膽寒。

還有士兵在炮擊訓練,轟隆隆的雷聲聽在土著耳中,彷彿敲擊著他們的心房,令其心膽顫慄。

故意領著土著們走完一圈,當楊波見到兩位村社首領時,二人幾乎是被人抬進的營房。

有了這個良好的開局,會談進行得友好而輕鬆。三方重新劃分了地盤,楊波重申當初與村社的交易約定,依然有效。

除這些內容外,楊波還要求每個村社必須派出不少於二十名孩童來安平堡學習漢話,食宿由宋洲全包。另外三方還要共同出兵,組織一支巡邏隊巡視各自的管轄地,防範其他村社襲擾。

對其他要求,兩位首領沒有異議,可聽到要讓村社裏派勇士搞什麼巡邏隊,他們立刻支支吾吾起來,畢竟村社裏的勇士是獵捕鹿皮的主力,少了一人,就等於少了數張鹿皮的收入。

了解到兩位首領的顧慮後,楊波慷慨地表示,會按人頭支付給村落糧食、食鹽等日用品。

在適時響起的火炮聲助攻下,兩位首領同意了楊波的要求,雙方皆大歡喜。

對於付出的那一點物質,楊波毫不在意,真正讓他看重的是對兩個村社的滲透機會,以及巡邏隊的領導權。只怕用不了多久,土著會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宋洲的統治。

解決了這個插曲,關於方艾華提出的提前開挖多條排水線的建議,擺在了楊波面前。

經過仔細思量,又聽取了從金蘭港請來的水利專家的論證,楊波下定決心開挖這項工程。

從新世界6年冬到新世界7年開春,五千人集體奮戰了兩個多月,利用原有的水道,在台南河下遊相繼疏通挖掘了台南河入海主道(後世青草侖西北入海口),備用泄洪入海河道——台南河至鹿耳門線,備用泄洪入海河道——台南河至鹽水溪線。

為這項工程儘早完工,犧牲了近百名勞工與移民,報廢了數台挖掘機與推土機,其他消耗的物資不計其數,如此大的動靜,不得不引起中樞的關注。在工程的後半段,楊波與方艾華完全是頂住上面的壓力,咬牙堅持。

多條排水線完工後,鹽水溪至台南河之間的沿海土地被分為了數塊,有如一座座島嶼。為了各「島嶼」之間通行方便,方艾華又組織人手在土地間架起橋樑,這便是後來台南水鄉區的由來。

新世界7年的第一場春雨降下,楊波與方艾華打著傘,走在剛剛搭建起的一座木橋上。橋下是開挖出的一條排水渠,望著河水匯聚,歡快地奔向大海,兩人心頭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萬事開頭難,這才剛走出了第一步。」楊波沉默良久,說出了一番意味莫名的話。

「以後還有更多的艱難險阻,待我們去解決,今天站在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月前,你親自埋頭掘土的一幕。」方艾華說著,又好像想到了什麼,「過去的終將過去,總得留點什麼以作紀念,你真不願為此水渠命名?」

楊波問:「命什麼,楊某橋,還是楊某渠,或是楊某到此一遊?」

方艾華被楊波的問話逗樂,接話道:「有不少人為這項工程犧牲,他們輕飄飄的來,又輕飄飄的走,讓我於心不忍,不如在此立塊碑,以供後人瞻仰。」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