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三百一十二章:安東遊記(下)
新世界25年,西元1504年,10月。

友誼港(後世智利瓦爾帕萊索)。

友誼港的起名源於宋洲先驅船隊與當地從事農業生產的皮昆切印第安人達成協議,以農具、冷兵器換取了友誼港附近的大片土地,宋洲由此獲得了在南美的第一塊落腳地。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寧海城至友誼港的航線漸漸成熟,來往船隻的增多,讓友誼港這座海港小城逐漸繁榮起來。

目前友誼港居住有對印貿易的商隊人員300多人,駐守該港的海軍士兵、醫護人員以及他們的家眷500多人,另外接受宋洲雇傭的皮昆切印第安人也在港城中定居,使得友誼港人口超過千人。

葛炎上完了語言學校的課程,立馬趕往港口辦公室,生怕在校院遇見自己的學生烏蒙。

如今烏蒙已不是當初的那個可憐兮兮的印第安少女,早已長成為一個大姑娘。女人的心思不好猜,也不知她是怎麼想的,年輕帥氣的小夥不去愛,非要鬧著嫁給葛炎這個已婚的油膩大叔。

四十多歲的葛炎有家有口,為了不使人背後非議,說自己老牛吃嫩草,搞師生戀,他斷然拒絕了烏蒙的心意,一直在選擇迴避。

回到自己的辦公室,葛炎剛坐下喘了口氣,狄龍又找上門來。

「葛老弟,你這是剛從學校回來?看你神色慌張的模樣,難道是遇到了吃人的妖精不成?」狄龍取笑道。

「狄隊,你這邊土著的歸化工作都完成了嗎,現在還有心情和我開玩笑?」葛炎沒好氣道。

狄龍裝作一臉可惜的說道:「葛老弟,不是我說你,你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我看烏蒙這姑娘挺好,娶了她又不會少了一塊肉,要是弟媳那邊的工作做不通,我親自出馬幫你勸勸。」

「去去去,少拿我開涮,南面商隊遇襲的事,你打算如何處置?」葛炎急忙轉移話題,說起正事。

半個月前,一支收取毛皮兼向南探索的商隊遭到了印第安部落的突然襲擊,好在只有幾個充當護衛的皮昆切土著受傷,商隊並無人員傷亡。

後世西班牙殖民者未到來前,北至阿空加瓜河、南到奇洛埃島生活著一支特殊的印第安人——馬普切人。馬普切每個支派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結構方面都不盡相同,但是他們都使用馬普切語。與宋洲達成土地協議的皮昆切印第安人屬馬普切人的一個分支。

越往南走,馬普切人的尚武之風越濃。

歷史上,早在1535年,西班牙殖民者便開始了對智利的征服。馬普切人北部支派皮昆切人很快被征服與同化,而南部馬普切人則對西班牙殖民者進行了長期頑強的抵抗。1553年,馬普切人在其首領勞塔羅的率領下,一度打敗西班牙遠征軍並擊斃了聖地亞哥市創建者、被稱為「智利征服者」的遠征軍首領瓦爾迪維亞。一位曾參加過殖民戰爭的西班牙士兵就以勞塔羅為主人公,創作了一部長篇史詩《阿勞加人》,以此歌頌阿勞加人的英勇和尚武精神。詩中根據智利中部的「阿勞科」這一地名,首次把居住在那裏的印第安人稱作「阿勞加人」,於是,這一詞被沿用下來,現在成為馬普切人的同義詞。

狄龍無奈說道:「還能怎麼處理,咱們手頭現在只有這點人,想報復也沒有那個實力,我已告知商隊停止向南探索,盡量不去招惹南方的馬普切人。依我的想法,靠武力征服南方並不可取,還是文化征服來得穩妥。」

武力征服最快速,但也最為不穩,文化征服雖然緩慢,卻行之有效,能消除對方的敵視。

葛炎點點頭,十分贊同狄龍所提的文化征服策略。現今宋洲在友誼港開辦語言學校,免費招收皮昆切土著的小孩來學校學說宋洲話,學寫漢字,正是文化征服的一種方式。另外新道J在這裏傳J,教授皮昆切土著種植之法也是文化征服的手段。

唯一讓葛炎感到擔憂的是,西班牙人隨時會到來,恐怕不會留給宋洲在南美安穩發展的時間。

~~

就在葛狄兩人閑談時,由三艘快船組成的艦隊正飛速往友誼港進發。

率領這支艦隊的軍官是卸去參謀處處長之職的李明利,果防部於8月正式任命其為友誼港武裝力量總指揮,全面負責宋洲在南美的軍事行動。這一項任命,直接表明了中樞加強開拓南美地區的決心。

艦隊中的三艘快船很有意思,這三艘船並非基於蓋倫船型建造,而是復刻了破浪號的船型,屬全新的飛剪船型。

破浪號是周為敏在現世淘來的旅遊觀光船,來到新世界後,一直被海軍充當探險船使用。由於船隻老化與維護困難等原因,破浪號和其他現代船一樣,在新世界19年退役,被運往航海學校,做了博物館紀念船。

寧海城至友誼港的航線路程超過11000公裡,考慮到對印加貿易的實際需求以及本土與友誼港的聯絡需要,宋洲急需一種速度卓越的船型,於是,造船所在資料庫中翻出了飛剪船。

在另一個時空,飛剪船起源於19世紀米國,其空心船首是飛剪船的主要標誌。

這類船有小的乾舷,較少的上層建築,如此不僅改善了船舶的穩定性,而且可以充分發揮帆的作用。船幾乎貼著水面航行,長寬比一般大於6:1,其水下形狀設計成最小阻力休,以提高航速,但保持了一定的橫向阻力剖面,導致水線特別優美,甚至在首部水線面有內凹,長長而尖削的曲線剪刀型首柱呈一種適合於賽跑的態勢,在海上能剪浪前進以減小波浪阻力,故曰飛剪。

最快的飛剪船曾達到過16節的平均速度,約合30千米每小時。1846年,在紐約下水的「彩虹號」更是創造了一項航速紀錄:從広州黃埔到米國紐約,共用時88天。

造船所的技術員研究了飛剪船的數據,實地考察了破浪號的船型,終於在新世界20年3月開始建造第一艘飛剪船「小破浪號」。

恰巧,李明利此次前往友誼港,所乘的旗艦正是小破浪號。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