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三百二十七章:佔城南都(下)
迎日城。

66歲的樸正泰依然身體康健,精神抖擻,來宋洲近二十年,他還保持著在濟州時的穿衣風格與生活習慣。

作為濟州島的最高李朝官員,樸正泰的級別不低,對於像樸正泰這樣的舊官僚讀書人,宋洲按照「人盡其用」的原則,將他們安排到皇家典藏館,對收集來的典籍做歸納整理,修復保護,謄寫翻譯。

樸正泰在皇家典藏館一乾就是20年,稱得上勤勤懇懇。基於他的高齡,典藏館已安排他榮譽退休,不過這老頭卻不樂意,依然堅持要乾到自己走不動的那一天。無奈之下,典藏館隻好走返聘流程,讓樸正泰繼續工作,但對其工作時間沒有硬性規定。

一家人吃完早飯,各自忙碌起來。樸正泰與小兒子出門上班,幾個孫子孫女也得送往學校上學,老妻兒媳還有一大堆家務事處理。

「父親,我去上班了!」小兒子推出加掛著鬥車的自行車,孫子孫女們立即歡天喜地的爬上車,朝樸正泰揮手告別。

婦人們將一家之主樸正泰送到門前,老妻熟悉地遞上公文包,嘴裏還嘮叨著大兒子什麼時候才能回來看望老夫妻倆雲雲。

宋洲低價出售給樸正泰一家人的居所是一棟三層的小洋房,原先老夫妻加倆兒子兒媳住在一起,還算寬敞。但隨著孫輩的不斷增加,小洋房也有些不夠使用。後來大兒子因工作變動,便搬了出去,只在節假日時,才會回來看望兩位老人。

樸正泰接過公文包,一大早就聽婦人的碎碎念,實在有些煩躁,他整理好著裝,就快步趕往典藏館。

步行大約一刻鐘,樸正泰來到皇家典藏館門前,從公文包裡找出自己的證件,通過了門衛的檢查。

在皇家典藏館上班的,還有許多像樸正泰這樣主動或被動來到宋洲的各國「老學究」,他們平均的工作時間都在十年以上,已能熟悉地用宋洲官話交流。前往自己辦公室的路上,樸正泰不停與熟人打招呼,交流著眾人在典籍中的見聞與心得。

來到辦公室時,時鐘已過上午九點,樸正泰不敢耽誤工作,從公文包裡取出自己的老花鏡和鋼筆水墨瓶,趕緊接上昨天的進度,繼續整理著高麗史文獻。

說是辦公室,其實只能算朝鮮文史典藏館裡的一個小隔間。朝鮮文史典藏館佔地3萬多平方,分為上下兩層,有30多位像樸正泰這樣的前李朝官員在其間忙碌。

皇家典藏館除了有朝鮮文史典藏館,還建有明朝、安南、佔城、倭國、滿者伯夷等文史典藏館,囊括了亞洲各國的文史典籍,可謂雄心勃勃,是要打造一座世界級的文化寶庫。

日積月累的收集,數百年後,這將是留給後人的一筆寶貴財富。

~~

一直忙到中午,當正午十二點的鐘聲響起,樸正泰這才感覺有些肚餓。

與館中相熟的幾人結伴前往食堂就餐,一路上沒少聽遭流放的官員講述燕山暴君的荒唐史。樸正泰聽後,倒沒有多大觸動,畢竟他是李朝成宗時期的官員,已在宋洲本土生活了二十年,對萬裡之外李朝發生的一切也已感覺有些陌生。

吃午飯時,副館長通知,下午兩點國王會來皇家典藏館召開一個座談會,有興趣的可以屆時參加。

一幫老學究聽言,皆有些躍躍欲試,都想在國王面前露露臉,說不定能混上宋洲的一官半職。

北宋年間,宰相文彥博曾言「陛下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宋洲人自稱宋末漢人遺民,在「與士大夫治天下」這點上似乎更進了一步,朝中諸事皆交宰相以及下屬官僚處理,這在儒家文人看來,是妥妥的明君。

唯一令老學究們感到不滿的事,宋洲不用儒家理念治國,這不等於砸了儒家文人的飯碗嗎?或許能趁著這次與國王見面的機會,向其勸進一番。

吃過午飯,眾人早早來到會議室等待。

閑來無事的樸正泰翻閱起近幾周的宋洲迎日新聞,報紙上大篇幅報道的內容都與新任首相房玄蒼在外考察、指導工作有關。磕磕絆絆地閱讀完報紙上的白話簡體內容,樸正泰心底不禁生出「廉頗老矣」的感慨。

下午兩點,國王周為敏準時帶著一批年輕人出現在了皇家典藏館會議室,與在這裏工作的老學究們見面寒暄。

隨行的一批年輕人乃宋洲首座大學——迎日城大學的文史系學生,此次來皇家典藏館,是想近距離觀察舊文人思維與新思想有何不同。

老學究們顫顫巍巍,拱手行禮後入座,會議室終於安靜了下來。

周為敏向副館長詢問起皇家典藏館的狀況,得知一切運轉良好,他滿意地點了點頭。

就在這時,一儒衫打扮的老者走出座位,跪伏餘地,朗聲道:「殿下,草民有一言,還望殿下採納。如今宋洲外無邊患之憂,內無流民癤癰,理應勤修內政,政通人和。可草民在報上看到朝廷要整軍備武,廣招青壯,此乃窮兵黷武之舉,還望殿下三思。」

副館長見此,在周為敏耳旁低語了幾句,周為敏會意,親自將老者攙扶起,笑道:「老翁所言情真意切,令我大受感動,不過老翁所說的窮兵黷武,卻有些言過其實了。」

不待老者反駁,周為敏繼續說道:「宋洲以商立國,北至朝鮮倭國,西至錫蘭古裡,東至神秘大陸印加,如此廣袤海疆,沒有一支威武之師,如何能保護商貿的暢通。老翁只看到宋洲百姓安居樂業,卻沒看到朝廷背後的巨大財政支出,宋洲沒有人頭稅、徭役等苛捐雜稅,百姓田稅極低,沒有商貿,如何能有錢財應付朝廷的開支。我心中有一個理想,待宋洲商業繁盛,朝廷稅收不依賴百姓田稅時,便廢除幾千年來的田稅,徹底減輕百姓的負擔!」

聽到「廢除田稅」的驚世之言,老學究們各個張大了嘴,口中不能言語。

周為敏坐回座位,在眾人恢復平靜後,說道:「今日這個座談會,我想與在場諸位討論一下為何華夏歷史中,每個王朝為何難有超過三百年國祚的?」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