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七十七章:北上(19)
說回宋洲朝貢使團。一行人在金陵呆了七日,受到禮部官員的濃重接待,拿到簽發文書後,由兵部派衛所兵丁護送眾人前往京城。

北上之路自然要走京杭大運河,使團及大明護送隊伍共計兩百多人,乘船走西水道入運河。第一站便是揚州。

明代的南北大運河,北方從大通橋起,南方到達杭州,全長共3000餘裡,分別由大通河、白漕、衛漕、閘漕、河漕、湖漕、江漕、浙漕聯組而成,總稱之為漕河。

運河漕運最初目的是用於漕糧調配、收繳、發送、押運、下卸、進倉儲備等,但隨著明中後其商品經濟的發展,社會市場行為的日益增多,南北物資交流的需求積增,漕運一方面帶動刺激了運河沿岸商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漕運本身也越來越商業化。

眼看漕船私帶貨物的情況愈多,朝廷見禁不住,轉而主動明確允許漕船北上時,可以附帶一定的貨物,漕船南返時允許載客運輸。

漕船所帶貨物數額日益增長,貿易日趨活躍,運河沿岸因此興起了很多商業城鎮。如通州、直沽、滄州、德州、臨清、滕州、徐州、淮安、揚州等。南方的絲綢、茶葉、糖、竹、木、漆、陶瓷等源源不斷運往北方,北方的松木、皮貨、煤炭、雜品等也不斷由運河南下。

連接徐州藺家壩—淮陰—揚州邗溝的蘇北運河(湖漕),縱跨徐州、淮陰、揚州等11個縣市,溝通了微山湖、駱馬湖、洪澤湖、高郵湖等水系,是南北運河運輸的重要河段。以此可以看出,揚州的地位不言而喻。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外務部幹員口中念著詩詞,饒有興緻地打量著運河兩岸風光。

「真是好雅興呀!」付成勇說笑著,按下快門,給外務部幹員來了張特寫。

「成勇老弟,可別拿我開玩笑。」外務部幹員趕忙拿手擋臉。

付成勇:「老哥放心,只是留做紀念,等回迎日城洗出來,我親自將照片送你。」

外務部幹員千叮萬囑「」「這還差不多,可別把我的照片登到論壇裡。」

「有這麼多珍貴的歷史照片,誰還會在乎你這張老臉,光一個太監汪直就比你帥多了!」付成勇打趣。

付成勇將在會同館偶遇汪直的事與外務部幹員講了講,他聽後也感到異常疑惑,大量有記述的歷史資料是穿越眾仰仗的金手指之一,如今出現時間線偏差,讓其收起了輕視之心,告誡自己行事要更加謹慎。

官船行入一道閘關,閘關上有官兵設卡收稅,一眾駁船等待官員核實船隻大小,繳納完稅錢,才統一放行。

和現代人想像的船隻通閘情形不同。為了解決漕運問題,官府出台了嚴密的規定用以改善漕運現狀,比如說「淺船用水不得過六拏」、「啟上閘即閉下閘,啟下閘即閉上閘」、「冬閉春啟,蓄水以待運船」等,因此,時人以「一閘走一日,守閘如守鬼」來比喻當時的航運政策。

官員小吏以此為手段,故意刁難駁船,你不給孝敬錢,就讓你的船一直等著,種種牟利手段,讓商人苦不堪言。

打著官旗的官船在與把守官兵交涉後,優先通過。駁船上焦急等候的商人見其一幕,眼裏流露著羨慕。

通過閘關後,官船進入揚州地界,眾人將在揚州城驛館休整一晚。

提到揚州自然要講橋,唐時有詩雲「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到明代時,揚州城內的橋還是很多的。其中小市橋、迎恩橋、開明橋、通泗橋、太平橋等五座橫跨小秦淮河,河邊之繁華,與南京的秦淮河也差不了多少。

做為外邦人,使團一行人不得在揚州城裏隨意閑逛,這讓付成勇深感遺憾。

短短歇息了一晚,第二天天亮,眾人隨船再次出發。

過邵伯湖、高郵湖相近河段後,航道越來越難行,船帆、船槳、纖繩時常轉換,官船航行速度也越來越慢。

聽著運河兩岸啟程的出船號、推船號、起錨號、拉蓬號、撐篙號,行駛的搖櫓號、拉縴號、扳稍號、扯帆號,停船的下錨號、拉繩號,這些號子聲或粗獷簡樸、或蒼涼雄勁,讓付成勇感受到了運河百姓的智慧與艱辛。

位於舊黃河道、淮河、洪澤湖、運河交匯的淮安是大明運河交通的樞紐。因黃河泥沙不斷淤積,黃河水時常倒灌流入運河與洪澤湖。

歷經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五朝,任右軍都督簽事、平江伯的陳瑄於淮安實地考察後,理出了一個治理方案:「自淮安城西管家胡,鑿渠二十裡,為清江浦,導湖水入淮,築四閘以時宣洩。又緣湖十裡築堤引舟,由是漕舟直達於河,省費不訾」。

朝廷採用了這個方案施工,完工後,江南漕舟北上由此直接入淮。

抵達淮安後,為安全起見,使團眾人在碼頭鎮換船。

行途中,付成勇無意看見一群官差驅趕河工充當夫役,疏浚運河河道。

大明徵調河工,人數以萬記,且一些夫役並非臨時,而是常設。據明弘治《漕河圖志》記載,「漕河夫役,在閘者,曰閘夫,以掌啟閉;溜夫,以挽船上下;在壩者,曰壩夫,以車挽船過壩;在淺鋪者,曰淺夫,以巡視堤岸、樹木、招呼運船,使不膠於灘沙,或遇修堤濬河,聚而役之,又禁捕盜賊;泉夫,以濬泉;湖夫,以守湖;塘夫,以守塘;又有撈夫調用無定;挑港夫,徵用有時。」

河工們有家有口,此次當夫役,不知何時才能返回,家裏一下失去主要勞動力,妻兒老小不知由誰贍養。有河工雙膝跪地,懇求免除這趟勞役,但官差見此不為所動。按理說這樣的雜役,朝廷會支付工錢,但經官員的手,層層盤剝之下,落入百姓口袋中的能剩幾個銅板。

此刻,付成勇才體會到「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真正含義,他已沒了當初入泉州時的天真,對穿越眾協力建立的新世界,無比認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