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六百六十三章:商業考察(下)
後世據不完全統計,有明一代,洪武朝爆發了三十三起農民起義,永樂朝爆發了十六起,正統朝十一起,景泰朝三起,成化朝十起,正德朝七起,嘉靖朝十九起,隆慶朝一起,萬曆朝十二起,天啟朝二起,崇禎朝更是數不勝數,多如牛毛。

為何這些起義爆發的時間如此頻繁,次數如此之多,範圍如此之廣?其大致原因可以歸納為「天災常臨,人禍橫行」,尤其是明朝中後期,土地兼並已經瘋狂到了無以復加的境地。史料記載稱「江浙權豪莊田阡陌連亙,一家而並十家之產」,你能想像大地主年入百萬石新糧,卻有無數佃奴餓死的奇景嗎?

百姓難以忍受盤剝壓榨,自然要奮起反抗。發生在饒平縣一帶的張璉起義,便是無數起義故事裏的一例,只因其發生在沿海地帶,給了宋洲插手的機會。

張璉起義壯大,為人熟知的時間是在嘉靖四十年(1561年),其實早在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以大埔鄭八、蕭晚為首的一幫人就盤踞山林,公然對抗朝廷,只是因影響太小,不受明廷重視罷了。

真正將影響鬧大的,是後來加入並獲得領導權的張璉。說起此人,那也是一位奇人。

張璉生於潮州饒平縣上饒烏石村下倉,其出身貧寒,為人行俠好義。在饒平縣擔任衙庫吏期間,盜用庫裡的銀兩,接濟貧苦百姓,犯下大罪,於是跑到附近的木棉寨,做了個副寨主,過著劫富濟貧的逍遙日子。

嘉靖晚年,朝綱敗壞,粵北貪官汙吏當道,勾結盜匪,魚肉鄉裡。面對這種亂象,大埔鄭八、蕭晚發動了「白扇會」起義,張璉聽聞此事,率領一幫寨眾前去投奔。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義軍千餘攻打湖雷不克從縣南退走,首領鄭八身死。義軍一時間群龍無首,張璉用石頭刻了枚飛龍印丟入河中,然後裝神弄鬼,憑藉讖語之說,被眾人推為新首領。

善戰多謀的張璉獲得領導權後,四處出擊,勢力日益壯大,並與程鄉(後世梅州)的林朝曦、大埔的蕭晚、羅袍、楊舜,小靖的張公佑、賴賜,白兔的李東津等各部聯合,聚眾十萬人,歃血為盟,被擁為統帥。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五月,張璉在柏嵩關稱帝,自稱「飛龍人主」,國/號非常奇葩,名曰「飛龍」,還開科署官,封羅袍等人為王。並於烏石埔築皇城為大本營,在張巷田建「朱城黃屋」為宮殿,其周圍依山築小寨數百環列,並在饒平、平和和大埔等3縣毗鄰山丘一帶開荒,墾植薯糧,以充軍餉。自是附者益眾,各據營寨,勢成犄角。成了名副其實的山溝小朝廷。

這一時期,宋洲派到明朝活動的「獵人」們已注意到了張璉等人的動靜,但只是將其納入到觀察的目標。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十一月,自覺種田前途不大,張璉便派部下蕭雪峰試探進攻龍岩,結果失敗,大部人馬被知縣湯相督兵殺死。

遭受挫折,張璉毫不氣餒,直接梭哈,賭上了一把。嘉靖四十年(1561年)飛龍軍分兵三路出擊閩、粵、贛和浙等四地。令林朝曦帶兵3萬人,攻打今梅州、大埔、興寧、龍川、和平等地;又以蕭晚、羅袍為首帶兵3萬人,直搗福建的永定、上杭、武平、長汀,後轉戰於江西的瑞金、寧都、興國、萬安、太和等地;張璉則親率義軍3萬人於五月攻佔平和縣城後,六月陷雲霄城,趁勢打漳州鎮海衛。八月破南靖,十二月奪取龍岩。之後又再陷南靖,圖永定、連城,絕官軍餉道,乘勝取長樂、興寧以及寧都、瑞金、泰和,直攻浙江的龍泉縣。先後陷城數十處。三路義軍先後陷城數十,飛龍軍由十萬人擴展至二十萬人,威震閩粵贛三地。

東南烽火熊燃,引起明廷密切關注,福建巡撫遊震德奉旨調將領王豪統率三軍,與福州通判彭登灜領鄉兵聯合征討張璉起義軍,均被飛龍軍擊敗。三省巡撫為之驚愕,共同商議,認為長期出沒山林、以強悍兇狠著稱的西南邊陲的俍兵宜征宜戰。結果俍兵前來也被打得大敗。

聽聞飛龍軍聲勢壯大,「獵人」們攜帶兵器、盔甲、藥品等禮物上門,希望能勸其歸順大宋,退走夷州,保治下百姓一條生路。

張璉結交了一幫三山五嶽的好漢,其中不乏各路海主,對宋洲的情況自然是有所了解的。眼下飛龍軍風頭正盛,富貴之事萬一能成,自己未嘗不能把那金陵城裏的龍椅坐一坐,因有這個小心思,張璉便婉拒了宋洲的好意。

見張璉盲目自大,不吃敗仗,恐怕不會被打醒,「獵人」們沒在多費口舌,留下聯絡方式,隨即告辭離開。

飛龍軍在閩粵贛三地邊區相互呼應,形勢一片大好。張璉又遣人聯絡昔日的好友、活躍在潮地沿海的小海主王伯宣前來助戰,隨後委以要職,命其帶領海上義軍進攻潮州,後又一直打海豐,造成明朝東南「山賊方熾,海警頻仍,首尾牽製,時事艱難」。

飛龍軍所向披靡,如洶湧的大潮,猛烈衝擊著支撐明朝的南天之柱,朱厚熜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急忙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二月傳旨閩粵贛三地調精兵前來征討。

兩廣巡撫張臬,平江伯陳圭應旨調集三地兵力二十萬(實為七萬六千多人)圍剿,又以都督劉顯、總兵王寵,參將俞大猷、鍾坤秀為統領,參議馮皋謨、僉事皇甫煥、賀涇、張冕為監軍,水陸七哨,準備同時發動進攻。

當年七月,胡總製兼製江西,獲悉張璉領兵在外,檄令大猷直搗賊穴。俞大猷於是疾引精兵一萬五千人登上柏嵩嶺,首戰攻克數座營寨,一千二百多名義軍戰死。

張璉得知此消息大驚,匆忙率軍回援,命部伍閉營堅守。

明軍用計引誘義軍出戰,與義軍正面激戰時,部分明軍卻從後路包抄,張璉最得力的主將蕭雪峰在此戰中被生擒,先前不久的大好形勢,急轉直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