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五百八十三章:行動開始(1)
時間轉眼來到新世界73年,西元1552年,八月下旬。

北方,被明朝忽悠了的俺答汗於八月二十九日,犯邊大同,分道劫掠朔、應、山陰、馬邑等地。

就在明朝忙著北方圍堵時,一支艦隊突然闖入威海灣,明軍威海衛管轄的遙遙、麻子、斜山、磨兒山、樵子埠、陳家莊、古陌頂、廟後、朱家嶺,9座墩台接連燃起了烽火。

「反應倒是挺迅速的,那座島便是劉公島吧?」打頭戰艦上,陸戰隊中尉潘雄向站在身旁的一年輕人問道。

年輕人回憶了一番小時候的記憶,十分肯定的說道:「是的,劉將軍,那便是劉公島!」

說起這劉公島,還與年輕人頗有淵源。

年輕人姓王名傳雲,其父王憲五本是登州府一漁夫,因朝廷所逼過甚,遂率海上兄弟佔領劉公島,並在島上建房屯田準備久駐,後被官軍逐走,流落到了濟州島。

小時候,王傳雲在劉公島生活過半年,他至今還對明軍登島武力驅逐自己親人的一幕記憶猶新。這次聽聞宋洲要在山東開展行動,王傳雲主動報名,似乎是想替親人報仇雪恨。

抵近劉公島,海灣中的威海衛城暴露在了艦隊眾人面前。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正月,老朱特命魏國公徐輝祖與都督朱某,垛集本處之民置立沿海衛所,於文登縣辛汪都三裡之地域設威海衛,衛轄地南至接官亭,西至初村,這便是威海衛的由來。

威海衛初下轄左右兩所,成化元年(1465年),又設百尺崖後所。按明代之軍事編制,一百一十二人為百戶所,一千一百二十人為千戶所,五千六百人為衛。威海衛的兵力應該超過五千人,但實際情況是至嘉靖年間,因兵備逐漸廢馳,威海衛軍額只有一千九百餘人,

話說,永樂元年(1403年)二月,朱都督再度被授命到威海一帶練兵,其兵員實行「垛集」製,即徵調平民充軍,按戶三丁以上家庭抽一年壯者為軍,稱為軍戶,亦稱軍牙,實行世襲製,不得脫籍。正丁若年老病亡,則由次丁、余丁依次遞補。當時威海衛至安東衛七衛和寧津等四所,共計徵兵4萬餘人。到如今,能不能湊出一萬堪戰之兵都挺難說。

明朝中後期,土地兼並愈發嚴重,大批失地農民被迫變成流民,加之自然災害不斷,百姓民不聊生。據威海衛衛志記載,自弘治十四年(1501年)至正德四年(1509年)的九年間,威海衛先後有六年接連發生「雨雹殺禾」、「大旱」、「大水」、「大雨海溢三十餘裡,禾稼淹沒,地為斥鹵」、「旱飢」、「旱大飢,人相食」的慘景。

除了天災,還有當地官員士紳的貪婪無度,距離威海衛不遠的正棋山和裡口山火嵐頂存在金礦,老百姓深受其害,官府今征工,明納稅,長期以來各項差役繁重,不堪其苦。據衛志記載:「最負累者曰牢役、曰巡捕、曰軍伴(奴軍)、曰屯催,四項一定老死不休……,科派多端,侵漁無厭,往往千金之戶,役未竟而絕立錐焉,以致城中若掃地著之……,間有不幽影者僅百餘家,而此百餘家僅屬官舍之子弟耳。」也就是說,城裏除了官宦之家外,余者都逃光了。

~~

威海衛城內,時任指揮僉事的李逢時聽到手下人稟報,大吃一驚。

自正德朝加強海禁後,只聽說浙閩兩地走私商人與海盜勾結,常有倭寇襲擾之事發生,可沒想到這窮鄉僻壤的威海也被海寇打起了主意。

李逢時不敢託大,立刻命士兵關閉城門,嚴守城池,又遣人通知「十八家指揮」,讓他們各自帶領家丁,前來助守。安排好這些,李逢時急命僕人為自己披甲,他要登上城頭,親自守城。

「十八家指揮」只是戲稱,威海衛建立後,到此地任職的指揮官員,從永樂元年至弘治二年的八十餘年間,共計達20餘人,其中多數在威海落戶。按明朝的官製規定,官員死後,由其長子自然接替稱世襲,享受俸祿待遇,其他子只能稱指揮舍人,無銜無祿。但世襲者不能接任官職,必須每五年進行一次「選賢」,因此,掌印視事之人基本在20多家轉。

威海衛城修築於永樂元年,是磚石相間的結構。當年修築此城,調用了寧海、文登數萬百姓及駐軍,用時三年才修成。不過由於疏於修繕,現在百年的城牆已有些殘破。

該城城高三丈、闊二丈,周長六裡一十八步(每步五尺)。城設四門,各附設雍城,東、西雍城門均面南,南、北雍城門均面東。城東南角建有魁星樓。在城東街街北近十字路口處建有指揮衙署,內設大堂、武庫、牢役房、驛站等。

李逢時握刀來到東城上的文昌閣,肉眼眺望抵近的敵船,只見這些巨船並不是常見的福船、廣船,其樣式獨特,還配有火炮的艙口。那些劃小船上岸的海寇其服飾、武器統一,登岸後立刻警戒四周,搶佔製高點,為後續人員與火炮上岸做起掩護。

這是哪門子的海寇,分明就是一果之兵,人家還配備有火器火炮,威海衛城只怕難以堅守。李逢時很快想到,遼東九連城被一夥海外夷人竊據,今日所見的這群「海寇」只怕就是那海外夷人。

李逢時轉頭對身後一心腹道:「速派人去登州府,向鄭漳鄭知府報信,就言疑似那竊據九連城的海外夷人來攻我威海,情況危急,請其速速聯絡援兵馳援。」

~~

潘雄與王傳雲等人登上陸地,立刻有士兵來報,威海衛城門緊閉,看樣子是打算嚴守待援了。

「通知炮兵連,儘快將火炮運上岸,今晚,我要在威海衛城指揮衙署下榻!」說完,潘雄又與王傳雲道,「登州府,你比我熟,如何說動流民來此,就靠你與其他本地人的三寸不爛之舌了!」

「請將軍放心,我一定不負所託!」王傳雲拱了拱手,隨後叫上隨行的同鄉往距離最近的文登縣而去。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