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七百七十二章:貨幣
1582年是個特殊的年份,在此之前,西方執行的是儒略曆。

儒略曆是由羅馬獨裁官儒略·凱撒採納埃及數學家兼天文學家索西琴尼的計算,於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執行的取代舊羅馬曆法的一種曆法。

儒略曆中,一年被劃分為12個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閏,平年365日,閏年366日為在當年二月底增加一閏日,年平均長度為365.25日。

由於儒略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累積的誤差隨著時間會越來越大,到1582年,J皇格裡高利十三世特別頒佈、推行了以儒略曆為基礎,改善而來的格裡曆,即後世公曆。

作為公曆之始,1582年的1月1日-1月23日為辛巳年(蛇年);1月24日-12月31日為壬午年(馬年),無閏月;共355天。

就是在這355天裏,發生了不少大事。

萬曆九年(1581年),張居正下令,在全果範圍內實行一條鞭法。

一條鞭法並不是張居正首創,早在嘉靖十年(1531年)二月,由南贛都禦史陶諧在贛地實行,取得了良好成績。當時禦史姚仁中曾上疏言:「頃行一條鞭法。通將一省丁糧,均派一省徭役。則徭役公平,而無不均之嘆矣。」此後,姚宗沐在贛,潘季馴在粵,龐尚鵬在浙,海瑞在應天,王圻在山東曹縣也都實行過一條鞭法。海瑞在應天府的江寧、上元兩縣「行一條鞭法,從此役無偏累,人始知有種田之利,而城中富室始肯買田,鄉間貧民始不肯輕棄其田矣」,做到了「田不荒蕪,人不逃竄,錢糧不拖欠」。

一條鞭法的施行,改變了明朝極端混亂、嚴重不均的賦役制度,減輕了農民的不合理賦役負擔,限制了胥吏的舞弊,特別是取消了苛重的力差,使百姓有較多時間從事農業生產。

萬曆十年(1582年),隨著清丈田畝工作的完成和一條鞭法的推行,明朝的財政狀況有了進一步的好轉。太僕寺存銀多達四百萬兩,加上太倉存銀,總數約達七八百萬兩。太倉的存糧可支十年之用。二月,張居正信心十足的上疏請求免除自隆慶元年(1567年)至萬曆七年(1579年)間各省的錢糧積欠。

同年六月,張居正積勞成疾,病將不起,萬曆帝頻頻登門問候。張居正力疾疏謝,並上密奏,舉薦禮部尚書潘晟,吏部左侍郎余有丁入閣。

但張居正死後僅過四天,禦史雷士幀等七名言官彈劾潘晟,萬曆帝遂下旨命潘晟致仕。此時,賦閑在家的潘晟還在赴京的途中。潘晟為官清廉,是個堅定的改革派,他的下台標誌著張居正的失寵,言官開始把矛頭指向張居正本人。

張居正去世後,接替其首輔之位的是張四維。

張四維,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累官翰林院學士,掌院事,轉吏部侍郎,掌詹事府事,東宮侍班。萬曆三年(1575年)八月,升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內閣辦事。張四維入內閣時,曲意侍奉張居正,所草擬的旨令完全不合張居正的心意,因此,張居正漸漸厭惡他。

等到張四維當權,知道朝廷內外頗受張居正之苦,因此,他開始大肆收買人心。其繼任內閣首輔後,便對革新派的新政進行了反攻倒算。正趕上皇子降生,張四維藉機上了一份奏摺,對張居正的改革大肆攻擊,言革新派的改革是「務為促急煩碎,不合祖宗之法」,對士紳利益損害過大,使他們「喪其樂生之心」。請求在慶賀皇子降生的時候,把新政一齊取消。

一大批被張四維收買的禦史紛紛跳出,攻擊張居正的革新。張四維藉此把革新派官員如戶部尚書殷正茂、湖廣巡撫陳省等從政權中排擠出去,把反對張居正的守舊派一批批地拉進來,對張居正所推行的新法一件件停止——土地丈量停止;部分地區停止「一條鞭法」,恢復了兩稅制;把鎮守北方的大將戚總兵調走,京畿的邊防又廢弛;不久官吏的「考成法」亦遭到廢除,貪官汙吏照舊為非做歹。

最要命的事,明廷對遼東宋洲的舉動視而不見,一致認為明朝的心腹之患在韃靼。

俺答汗死後,檬古右翼亂象初生,時任兵部左侍郎總督宣大及山西軍務的鄭洛為了維持檬古右翼的封貢關係,也是殫精竭慮。

鄭洛,字禹秀,保定府安肅縣遂城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進士,歷仕登州推官、禦史、四川參議、山西參政,後輔佐宣大總督王崇古、巡撫方逢時促成俺答封貢有功,升任浙江左布政使。萬曆二年(1574年),轉任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巡撫山西,不久移鎮大同,三年後入為兵部侍郎。萬曆七年(1579年),以兵部左侍郎總督宣府、大同、山西軍務。其是一位熟悉西北形勢、堅持封貢的幹練官員。

鄭洛認為如果三娘子另立一支,辛愛黃台吉封王也沒有益處。若三娘子和辛愛黃台吉的正治聯姻不能實現,檬古的內亂將直接破壞封貢的穩定局面。於是,鄭洛即刻派人趕往三娘子營帳,細加勸說,向三娘子表明:「夫人能歸王,不失恩寵,否則塞上一婦人耳。」

三娘子深明大義,遂答應與辛愛黃台吉成親。辛愛黃台吉與三娘子結為婚姻,貢市恭謹,鄭洛以此功升任兵部尚書。

辛愛黃台吉繼承右翼大汗後,經常埋怨其父俺答汗不該與明朝議和,欲挑起事端。三娘子從容勸說:「天朝所以待我者甚厚,歲通貢市,坐享全利,而無後憂。孰與夫冒矢石,出萬死,幸不可知掠獲也。」辛愛黃台吉聽後非常信服,從此「不大為寇」,明朝邊境再得安寧。

明朝對三娘子的勸說,土蠻汗並不知曉。

董忽力來到三娘子的大營,耗費一番口舌,卻被三娘子秘密扣押了下來。三娘子與辛愛黃台吉說明了此事,最後一合計,來了個將計就計,三娘子命手下扯布土骨、計龍等將領率精銳騎兵三千包圍板升,爆發了「板升之戰」。

此戰打了五個多月,土蠻汗見時機成熟,親領人馬殺到城下,結果中了辛愛黃台吉的埋伏,被打得丟盔棄甲,幸得親衛拚死保護,才僥倖逃回察哈爾本部。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