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七百八十一章:退潮(上)
【提前更新一章】

東籲王朝與明朝西南接壤。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老朱派大將沐英出擊雲南擊敗蒙古殘餘勢力後,沐英被封作西平侯,子孫進封黔國公,世鎮雲南。同時,明廷在雲南外圍以西、以南的極邊之地設置了六個宣慰司。

洪武至正統年間(1368至1449年),明朝採取各種措施乃至戰爭手段,粉碎了不安分的土司麓川引發的邊地危機,西南疆域得到極大拓展。明朝幅員最盛時幾乎囊括了緬地全部,傳統的邊地正區製已不能滿足當時的邊地控制需要,為適應新形勢,明朝由此在西南逐漸建立起一套「內邊區」與「外邊區」分層管理的正區體制,簡單來說就是「內邊區」自管,「外邊區」羈縻。

緬地幾大土邦與明朝的衝突最早可追溯到葡萄牙開闢新航路時,1519年,葡萄牙為滿足其自身的利益需求,深入到緬地,開始同孟密進行寶石貿易。

1527年,孟養首領思陸的兒子思倫聯合木邦與孟密首領攻佔阿瓦城,殺死阿瓦首領莽紀歲及其妻兒,立其同族莽卜信為傀儡國王,三為首領藉此分佔了阿瓦的土地。

阿瓦國主悄悄遣使向明朝哭訴,然而當地官員居然沒有及時向京城呈報此事。後來,明朝派了永昌知府嚴時泰、衛指揮王訓前往當地勘查實情。結果,思倫聞訊,夜間派兵到明軍暫宿的驛館喧嘩鬧事,並焚燒了驛館,殺死齎金牌千戶曹義,嚴時泰等人勢單力孤,不得不倉皇逃回雲南。此時,因正值安鳳之亂,明朝沒有餘力進一步追究,因此在緬地的影響大大消退,這為日後出現的更大禍亂埋下了伏筆。

此事後,思倫殘殺緬地鬙人,毀壞坲塔,焚燒經書。種種暴行,激起了當地百姓的強烈反抗。

1528年,雲南總兵官沐紹勛、巡撫歐陽重獲悉此事,派遣參政王汝舟等人再次出使緬地,探訪各方土司,勸告各方息兵休戰,不要違抗明朝的命令。孟養、木邦、孟密皆不想與明朝的關係弄僵,各自願進貢象牙、土錦、金銀器等物品,並且表示願意退還當初搶佔的土地,為自己的過錯悔改。但說歸說,做歸做,各方領土糾紛始終沒有得到解決,日後仍有可能爆發衝突。

雲南方面將此事呈報給京城,希望將惹起禍端最為嚴重而明朝又無力長期駐軍把守的蠻莫等十三處寬廣的地區分給孟密,每年要求上繳差發銀一千兩;又因為木邦的不滿,而割讓孟乃等七處土地歸屬木邦首領罕烈。明朝至此以損失自身利益,暫時平息了這場紛爭。

1531年,年僅15歲的莽瑞體在東籲繼位,創立了東籲王朝,緬地的形勢更加混亂了起來。

莽應龍在位時期,莽應龍數次派兵攻打孟養,明朝接連遣使招撫,莽應龍都沒有領情。

到莽應裡時期,其還是王子時,就與隴川的掌權者嶽鳳來往密切,其即位後,嶽鳳更是受到器重,被封為國相。

這嶽鳳也不是善類,早年只是一行商,與隴川宣撫司多士寧交往甚厚。萬曆元年(1573年),嶽鳳誘殺多士寧及其妻子,奪金牌印符,偽受其命,代多士寧為宣撫。

當時,原木邦首領、後歸附莽應龍的罕拔,依仗著自己的地位和先前招撫隴川、乾崖的功勞而變得過於狂妄,引起了莽應裡與嶽鳳的不滿。

1582年,嶽鳳帶兵突然攻打幹崖,拘捕了掌握乾崖官印的女首領罕拔之妹罕氏,奪得乾崖城。隨後,莽應裡又依嶽鳳之計,引誘罕拔前往都城,將其殺死,嶽鳳迅速帶兵試圖佔領乾崖全地。

罕拔的兒子罕進忠鎮守木邦,不肯歸附東籲,有重新回歸明朝的意向。莽應裡急遣弟弟奇襲木邦,而罕拔的另一子罕鳳和耿馬土司罕虔早與嶽鳳等人串通,想要捉拿罕進忠獻給莽應裡。情急之下,罕進忠帶著妻兒逃離木邦,前往明朝區域尋求庇護,罕虔等人一直追到姚關,未追到其人,氣憤中焚燒了順寧街市,方才離去。

嶽鳳消滅了朝中異己木邦罕氏後,又極力勸說莽應裡攻打明朝。莽應裡被說動,派遣士卒戰象數十萬,分多路出兵攻打明朝雲南。

1582年冬,嶽鳳和其子嶽曩烏、耿馬土司罕虔兄弟、南甸土司刀落參、茫施土司放正堂以及莽應裡的叔父猛別、弟弟阿瓦等,各率領象兵數十萬攻打雷弄、盞達、乾崖、南甸、木邦、老姚、思甸等地,燒殺劫掠不計其數,並進一步覘覦騰越、永昌、大理、蒙化、景東、鎮沅、元江等地,明廷為之震動。

1583年初,嶽鳳率軍焚燒搶掠施甸,攻陷了重鎮順寧。嶽曩烏領兵六萬,突襲至孟淋寨,明軍指揮吳繼勛、千戶祁維垣均戰死。緊接著,嶽鳳又攻破盞達,盞達副使刀思定向周圍地區求援,但沒有得到及時協助,盞達城破,刀思定和他的妻兒及族人被全部殺害。這時,嶽鳳的僚婿鄧川土官知州何鈺派遣使者面見嶽鳳,希望其能夠歸順明朝,不要助紂為虐,嶽鳳為表忠心,立刻拘捕使者交給了莽應裡。

車裏首領糯猛、孟養首領思威、木邦首領罕鳳、孟密首領思忠、蠻莫首領思化以及孟艮、八百等見東籲勢大,紛紛派兵支援莽應裡,東籲王朝軍隊的規模一下超過了莽應龍時代,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態勢。

收到急報,黔國公、雲南總兵官沐昌祚從昆明移駐洱海,雲南巡撫、都禦史劉世曾也移駐楚雄,調動數萬軍隊,命令參政趙睿駐蒙化、副使胡心得駐騰衝、金事楊際熙駐永昌、陸通霄駐趙州(後世鳳儀),與監軍副使付寵江、忻督參將胡大賓等分道出擊。

雙方經過大小十多次戰鬥,明軍共殺死東籲軍一千六百多人,並擊斃莽應裡的叔父猛別和南甸土司刀落參等將領,取得了一些小勝利。

此時,雲南巡撫劉世曾、巡按董裕一起上疏朝廷,請求以南坐營中軍劉綎為騰越遊擊,武尋參將鄧子龍為永昌參將,趕赴前線,全力反擊。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