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八百一十二章:糟糕的年份
【加更一章】

朝歌城(後世凱恩斯)。

汽笛聲響,火車緩緩駛進站內,待停穩後,從列車上走下一幫衣著光鮮的富商。

這些商人從其他郡專程趕來,其目的自然不是為了散心,而是準備在朝歌城投資製糖業。

兩個月前,《商德報》發表了一篇文章,該文大量引用了許多官方數據,其中有關本土月平均收入與海關各類進口物資的數據,一下點燃了商人們新一輪的投資熱情。

今年開年後,統J局發佈的去年(新世界105年)本土月平均收入數據顯示:本土西岸百姓月平均收入為12圓,最低收入為6圓,而拿最低收入的這一類人基本是新移居到本土的新果民,他們還在參加集體勞作,並未分配土地;東岸月平均收入是11.2圓,比西岸略低。

目前本土人口是770萬,把無收入的老人與小孩去掉,青壯年人口還有350萬左右。而近十年來的生活成本,糧食價格微動,肉蛋奶價格普遍走低,日用品價格基本沒有變話,這使得百姓的荷包越來越鼓。即使有一半的人習慣儲蓄,剩下的一半人花錢消費,這也是一個百萬級的消費市場。

更何況還有另外一份數據顯示:年收入在300圓以上的人群,本土有近50萬,這些人可都是優質的消費群體。

百姓收入的增加很直觀的反應在了各類「奢侈品」的消費上。

去年,本土消費的糖量超過了波斯與奧斯曼,遠遠高出對倭國、李朝、安南三果的出口量總和;肉桂、胡椒、丁香和肉豆蔻四大香料,除胡椒外,其他三樣都需大量進口,以致於葡萄牙人為了能裝滿足夠的貨物返回歐洲,不得不上調香料群島生產的丁香和肉豆蔻價格;高康達的鑽石、錫蘭的寶石、緬地的翡翠、大溪地的黑珍珠,只要品相尚可,根本不愁買家,從事寶石設計的匠人已經忙不過來,不得不廣招學徒;諸如山參、東革阿裡、肉蓯蓉等上好補藥,千金難求;各種茶葉需求旺盛,舊港都督府、金蘭郡與夷州三地紛紛擴大茶樹種植面積;珍貴的皮草成了女人們的收藏品,毛皮商人們直呼「本土的冬日」終於來了……

有出有進才是一個健康的市場,隻吃不拉,那是貔貅。宋洲因出口工業品,本就處入超地位,大量金銀的流入一度讓本土通貨膨脹嚴重,眼下這種向外撒錢的消費,是中樞樂意見到的,這有利於金銀的循環。

為了能進一步擴大消費市場,降低糖茶等大眾消費品的價格,中樞相繼出台了一系列鼓勵措施,如建立果家白糖戰略儲備庫;撥出專項資金扶持舊港、金蘭、夷州三地製茶業的技術升級。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商人們蠢蠢欲動了起來。

~~

宋洲本土同樣具有非常適宜甘蔗生長的自然條件,最佳種植地主要分佈在東岸東北部沿海降水量多的亞熱帶與熱帶地區,即朝歌城至寧海城之間,長約2100km的甘蔗種植帶。

後世土澳甘蔗地大部分在東北海岸線50公裡以內的地方,全果約有54萬公頃的土地用來種植甘蔗,2022年的甘蔗產量達到3240萬噸,原糖產量位居世界第八。

甘蔗高產量的背後也鬧出過不少笑話,比如外來物種入侵。後世土澳啥外來物種登陸都會泛濫成災,如兔子、老鼠、貓、野馬等。19世紀,土澳甘蔗種植業受到害蟲侵害,很多甘蔗的根部被咬壞並腐爛,嚴重影響了整片甘蔗林的生長。為了儘可能減少殺蟲劑對農田的負面影響,正府成立了相關組織,決定引進美洲海蟾蜍(由於可以消滅甘蔗裡的害蟲,人們也將其稱為蔗蟾蜍)來進行生物防治。

結果喜聞樂見的一幕出現,美洲海蟾蜍來土澳安家後,數量一下暴增到15億隻。這些海蟾蜍不但沒有履行職責,反而從甘蔗田出發,奔向其他區域開始繁衍生息,嚴重擾亂了當地的生態平衡。

說回正題,既然製糖業掙錢,為何中樞不支持百姓種植生產?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發展製糖業需要重金投入,購買設備;二是由於本土甘蔗種植帶處在一片狹長的地帶,前期需要投錢修橋鋪路。

其實說到底,還是與錢有關,東角郡考慮再三,最後想出了一個一魚多吃的法子。利用本地優越的自然條件先招商引資,把商人們吸引過來,再由他們募集資金開廠,購入最新的製糖設備,並鋪設至各個甘蔗田的窄軌鐵路。郡裡然後扶持條件附和的農戶轉種甘蔗,搭上這波順風車,如此,至少商人吃肉,百姓也能喝上一口湯。

「邱局,這土地經營權能不能在商量一二?我們真在這裏投資,千辛萬苦把架子搭起來,郡裡若是突然變卦,我們可就血本無歸了!」

一眾商人由郡裡安排幹部領路,來到田間,瞧了瞧當地的環境。

東角郡是中樞最後設立的一個郡,人口尚不豐,許多上好的田地現在還荒著,用來開闢甘蔗種植園正好省卻了與百姓的糾葛。一些商人可聽說在西岸有人想買地開辦果園,因水源、牧場等問題,沒少與當地百姓磨嘴皮。

不過條件雖好,該討價還價的還是需討價還價,郡裡隻給了這些商人20年的種植園經營權,言到時候,若合作愉快還能再續。但20年後是啥情況,誰能說清,搞不好郡裡屆時就會把土地收回,分給農戶。於是,便有了商人的這番詢問。

「經營權20年時限是中樞的硬性規定,郡裡也無法更改,這一點,想必你們也能在各大私營農場那裏打聽清楚。這一次招商,郡裡是誠意十足,製糖業未來也將是我們東角郡的一張名片,我們怎會食言而肥。這樣吧,關於各位在朝歌城選定的辦廠土地,我們可以在出讓價格上再優惠一點,同時,郡裡會加快對廠區周邊基礎交通的建設。」

見郡裡做出讓步,商人們簡單商議過後,沒在繼續糾結經營權的問題,轉而熱烈討論起將來製糖業的發展。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