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三百八十八章:態度不一(上)
運河右岸,前往揚州城途中。

海軍陸戰隊與明軍一支騎兵部隊不期而遇,統帥這支騎兵部隊的是明軍將領仇鉞,雙方兵力比是二比五。

仇鉞,字廷威,甘肅鎮原人,起初只是寧夏總兵府的傭兵,後總兵府都指揮僉事仇理卒,無子嗣,遂令仇鉞襲其職位。後又以破賊之功升都指揮僉事。

此人有勇有謀,得楊一清賞識,被其舉薦,於正德二年,擢寧夏遊擊將軍。

正德五年,安化王朱寘鐇與都指揮何錦、周昂,指揮丁廣謀反。當時,仇鉞率軍駐城外玉泉營,聽聞謀反之事,本想帶兵撤走,但顧念老婆孩子還在城中,擔心其被叛兵屠滅,遂引兵入城。

入城後,仇鉞稱病臥床,主動解除兵權,獲得了何錦、周昂等人的信任,對其更是言聽計從。安化王謀反隻用十八日平定,離不開仇鉞的裏應外合,足智多謀。

撞見身無片甲的奇怪賊寇,仇鉞雖感詫異,但也知戰機難得,於是立即下令全軍衝鋒,包抄過去。

面對騎兵來襲,海軍陸戰隊同樣迅速做出了應對,以每兩個連的兵力組成四列戰陣。七斤重炮已來不及部署,炮兵旋即架起隨軍攜帶的輕型火炮,並換上了葡萄彈。運河上,快速小型艦船打開炮口,做好隨時火力支援的準備。

這個時候,只有充當輔兵的起義軍還在驚慌失措,但經過將領的強力彈壓,總算沒有讓他們潰散。

騎兵勻速衝到近前,達到衝擊距離,開始陡然加速。數千匹戰馬襲來,氣勢如虹,大地彷彿也在這一剎那顫抖。

雙方距離拉近到二百步時,輕型火炮瞬間開炮,高速飛出的葡萄彈將明軍騎兵連同馬匹打成了篩子。前面戰馬迎頭倒下,後面衝鋒的騎兵來不及做出反應,頃刻就被絆倒跌落。

海軍陸戰隊組成的戰陣,第一排士兵半跪,第二排士兵站立,第三排士兵的槍口夾在第二排空隙中,由此形成了密集火力。僥倖躲過葡萄彈炮擊的騎兵興奮地吆喝起來,迎接他們的卻是動能足夠破甲的鉛彈。

這是一場勇氣的較量,騎兵衝散戰陣,就能獲得最後的勝利。反之,就得招架海軍陸戰隊士兵迎面刺來的尖刀。這也是一場新舊時代戰術的較量,以往在平原地帶無往不勝的騎兵戰術,迎來了最大的挑戰。

同樣是早期熱兵器,火繩槍與燧發槍絕不是點火方式不同這般簡單。

火繩槍時代,由於點火方式的局限,火繩隨時會點燃身邊人的火藥罐,因此很難形成密集的火力,為了配合火繩槍的使用,往往要配置刀盾兵保護。

進入燧發槍時代,燧發槍線列逐步成型,戰爭由此進入排隊槍斃模式,並且刺刀的出現,大大改善了士兵近身作戰的窘境。

歷史上,刺刀在17世紀末、18世紀初登上舞台,剛開始刺刀並不受重視。

18世紀時,約翰牛軍官普遍認為士兵只需在肉搏戰中運用本能向前突刺就行,甚至覺得野戰中肉搏拚刺極為罕見,無須專門為刺刀設計全套刺殺教程。

約翰牛第43步兵團的諾克斯中尉在日記裡提到過一則發生在1759年7月的軼事:當時,43團請來一名其他部隊的軍士傳授新的刺刀格鬥技術,結果立刻被人笑話成荒謬、可恥之舉,說他的動作像是懶散的農民在用叉子翻乾草,教學也隨即不了了之。

結果嘛,在北方戰爭中,蘇格蘭人憑藉著闊劍小圓盾,暴打了約翰牛步兵的火槍加刺刀。

受教訓後,戰術的調整迫在眉睫,約翰牛迅速著手強化訓練,以全軍橫隊齊射取代複雜的各排輪射,並增強士兵的刺刀訓練,輔之以強大的炮兵霰彈火力,這才有了後來赫赫有名的龍蝦兵。

砰砰砰……

一輪齊射過後,硝煙被西北風吹散,能沖抵至陣前的騎兵已不剩幾個,這些騎兵未能給海軍陸戰隊士兵造成多大威脅,很快就被刺刀挑落馬下。

不斷堆積的屍體為後續騎兵的衝鋒形成了障礙,騎兵一旦沒了速度優勢,與活靶子無異。

馬也是趨利避害的動物,見前面有「路障」與刺刀阻攔,它們一頭扎進了各個戰陣空隙間。

預留在最後一排的士兵,在此時發揮了作用,他們晃著刺刀,不斷給明朝騎兵製造壓力。

幸運穿過戰陣的騎兵,最後與起義軍面對面,這一點零星的兵力,起義軍就算再孱弱,也能應付。

古怪年年有,今年特別多。先是在萊州受挫,現在又在灰衣賊手裏吃癟,目睹戰鬥全程的仇鉞心有不甘的嘆了口氣,隨即下令全軍撤退。

收到撤軍的命令,明軍騎兵「呼啦啦」調頭,便往北遁,留下一地的屍體。

兩條腿不可能跑過四條腿,海軍陸戰隊士兵自然沒有追擊,待明軍遠離後,全軍開始迅速打掃戰場,救治傷員。

仇鉞帶著殘兵,一路向北退,最後與大軍匯合,這才稍稍安下心。

出去時是滿員五千人馬,眼下回來不到三千,責無旁貸的仇鉞主動來到大帳,向彭澤請罪。

聽完講述,彭澤並未怪罪,只是命其下去休息,隨後派人請來陸完與谷大用商議軍情。

仇鉞打了大敗仗的消息已經傳遍軍中,陸完與谷大用兩人皆已知曉。

谷大用憂心忡忡道:「運河不恢復通航,北方遲早要生變,屆時,我等三人如何擔起這份罪責!」

聽此,陸完問道:「賊寇來勢洶洶,必有準備,為今之計,當用盡全力。現在整個南直隸地區有兵近二十萬,是全力剿滅盤踞狼山之賊,還是解揚州之危,彭大人對此有何高見?」

「運河通航,事關漕糧北運,揚州一旦城破,後果不堪設想,解揚州安危是重中之重。我意調金陵附近的衛所兵馳援,堵住賊兵退路,眼下估計賊兵已到揚州城外,只要城中堅守三日,挫其銳氣,待我兵馬趕到,內外夾擊,必能剿滅賊寇。」彭澤心意已決。

見谷大用點頭贊同,陸完也不好多說什麼,賊寇是明謀,完全打在了大明的軟肋上。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