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五百七十六章:阿拉伯的沙裡夫(2)
在李朝使團一行人眼裏,宋洲東岸要比西岸更加符合儒家的傳統審美。

出現這種差別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西岸多元老定居,房屋建築貼近後世風格。而東岸都是明朝江南四府的移民,這些人生活條件改善後,自然想建符合江南園林特色的建築,以此懷念萬裡之外,回不去的故鄉。

十一月中旬,臨川城舉辦了一場大型詩會,舉辦方也是老熟人——曾經接待江南才子唐寅的文軒會。

文軒會曾一度因為沒有資金而辦不下去,好在有土豪及時「注資」,才保存了下來。

事實證明,沒有經濟基礎的風花雪月是持續不了多久的。明中後期,江南文化為何繁華,靠得還不是蘇杭的絲綢、松江的棉布、淮南的鹽……這些產業作為支撐。

宋洲東岸近些年工業大發展,抖擻起來了一批有錢的土豪。這些土豪物資生活滿足後,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豢養」一幫不得志,仍堅守儒教經典的文人,還不是輕輕鬆鬆。

靠著土豪們撒下的一點殘羹冷炙,文軒會不斷影響擴大,還辦起了自己的報紙,真可謂老來枯木再逢春。

當然,以前是自籌資金,想感懷過去,挖苦諷刺宋洲官府,沒有任何問題。現在是土豪給錢,這幫文人得順著土豪們的性子。

也許有人會問土豪們是啥性子,說來有些可笑,東岸土豪多數靠著遠洋貿易發家,他們見多識廣,最喜歡的是邊塞詩。

邊塞詩又稱出塞詩,是以邊疆地區漢人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一般認為,邊塞詩初步發展於漢魏六朝時代,隋代開始興盛,唐代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

據統計,唐代以前的邊塞詩,現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詩》中所收的邊塞詩就達兩千餘首,由此不難看出唐代邊塞詩的鼎盛。

一個朝代的詩詞題材與當時的澀會環境有關,並不是文人隨性而發。

唐代為何會出現邊塞詩的黃金時代?大體是因為唐代幅員遼闊,頂峰實際控制的領土達千萬平方公裡,漫長的邊境線和眾多果家接壤,邊塞眾多,為邊塞詩提供了廣袤的創作土壤。

守邊塞的衛隊人數眾多,又不斷對外征伐,且唐代將府兵製改為募兵製,擴大了軍隊數量,這一改變使大唐文人掀起了從軍熱,又因唐代歷來尚武,投身兵營的人越來越多,給邊塞詩的繁榮奠定了人員基礎。最重要的是唐代的文化氛圍整體叫好,文化發展達到華夏歷史的第一個巔峰,而且名人眾多,這些都是邊塞詩能繁榮發展的重要原因。

與唐代相反的是宋代。宋詞主要分為婉約派(包括花間派)、豪放派兩大類。

婉約派的主要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內容比較窄狹,由於長期以來詞多趨於宛轉柔美,人們便形成了以婉約為正宗的觀念。就以李後主、柳永、周邦彥等詞家為「詞之正宗」,正代表了這種看法。婉約詞風長期支配詞壇,直至南宋薑夔、吳文英、張炎等大批詞家,無不從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響。

豪放派大體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黃庭堅、晁補之、賀鑄等人都有這類風格的作品。南渡以後,由於時代巨變,悲壯慷慨的高亢之調,應運發展,蔚然成風,辛棄疾更成為了創作豪放詞的一代巨擘。

只可惜像辛棄疾這樣的文人太少,被後人推尊為「豪放詞」開山詞人的蘇軾,其所做絕大多數詞仍屬「艷科」範圍。即使是「艷情」之外的題材,也要受到主流傾向的滲透,或多或少沾帶著「艷」味宋詞創作的主流傾向,正屬於被孔子屏棄的淫靡的「鄭衛」之聲一流,與風雅篇什背道而馳。

北方漢土盡丟,趙官家偏安杭州。宋人一面沉湎於聲色的快樂享受,一面又自我掩飾,自我辯解,「自掃其跡」。後人「為尊者諱恥,為賢者諱過」,也為其曲意解釋。貪圖享受,人所難免,興發情動,形諸歌詠。事後又覺得不合雅趣,有失顏面。實在是矛盾至極。

~~

這一場大型詩會的地點,定在一胡姓商賈名下的園宅中。

文軒會會長得知有李朝使團前來赴會,直感榮幸之至,專門安排了車輛接送尹春年等人。

「此園名為蝴園,以水景擅長,水石相映,構成園中主景。其佈局自然,建築樸素,廳堂隨宜安排,結構不拘定式,亭榭廊檻,宛轉其間,一反宮殿、廟堂、住宅之拘泥對稱,而以清新灑脫見稱。園中花木種類眾多,佈局有法,花開之時,常有蝴蝶繞園,翩翩起舞,故名蝴園。」文軒會會長一邊領使團一行人進園,一邊為一行人介紹其該園名稱的由來。

李朝使團中,安名世曾去過福州,對明朝江南、嶺南園林略有認識,眼前,這蝴園之景已不輸明朝文官顯貴的私家園林。

蝴園中,一處亭台前,已有百名來自東岸各城的文人,正在飲酒作詩。

見使團一行人到來,紛紛起身行禮。

一陣寒暄過後,文軒會會長濃重宣佈詩會開始。

百來個文人共分為四組,每組先選出最佳詩詞,再進行全員票選,選出前十五首最佳,最後得勝的詩詞不僅有豐厚的物質獎勵,還能刊登到文軒會自己辦的報紙上。

「近來聽聞,我大宋又在印加擴土千裡,諸位不如以此為題,現場創作如何?」有人提議道。

「善!」

「可!」

一幫人起鬨道。

「靜一靜!諸位可自由發揮,李朝使者若有興趣也可參入。」文軒會會長邀請道。

尹春年等人沒有推辭,欣然接受。在來之前,尹春年、安名世與沈連源三人可是搜腸刮肚,很似琢磨了一番宋詞。

可當他們聽到這幫文人大讚鐵馬金戈,開疆擴土時,頓時傻了眼,宋人遺民玩起「盛唐」,這是怎麼一回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