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從太空歌劇開始》第九十七章 變故
不管是學習還是鍛煉,都是一個乏善可陳不斷積累的過程,每一次的改變都微小不可察覺,但是等到時間跨度一長,再回首時就會發現變化是如此的明顯。

在鍾期生吃過了武逸仙的第九頓剩飯後,終於有了勇氣在第十頓吃屬於自己那一份,哪怕只能吃一點點,也是長足的進步。

「……那是慶朝亢禧三年的時候,贛省吉州城來了一位十一二歲的少年,他結義弟,鬥劣紳,建農社,很快就成了吉州城一霸……」

武逸仙的睡前故事也講到了年鑒前半部分當之無愧的主角——白清羽從蜀地逃離,來到發家之地的情節。

說實話,雖然武逸仙主觀上對於給小屁孩講故事是一百個不願意,不過他其實挺享受這個過程的,哪怕他向別人澆灌的不是自己的思想。

男人總是喜歡輸出些什麼的,不用小頭輸出,就該用大頭輸出了。

年幼的鐘期生本以為這樣歲月恬靜地日子會永遠繼續下去,直到有一天他足夠強大,可以忘卻過去的不堪。

但是這樣的日子不過小半年,到了1869年夏的時候,變故發生了——大順的黃河又一次泛濫奪淮了。

黃河泛濫屬實是一個老問題,可以說中華文明有多長,黃河引發的問題帶來的影響時間就有多長。

不過比起其他朝代來說,大順是足夠幸運的,有一個擁有超前意識的穿越者,同時還是一個領袖。

所以早在太宗李過時期,大順就已經全面引進了土豆、紅薯和玉米等高產作物,並且大順皇室會有意識地進行優種選育工作。

其最值得稱道的成績就是到了李焰甲時期,大順的小麥畝產已經達到了150斤,這數據已經能和武逸仙故鄉世界一戰時期,擁有化肥的法國農業畝產量媲美了。

同時李過還建設性地深化了因為明中後期改稻為桑的政策,導致糧食產地事實性從江南轉移到兩湖的現狀,將兩湖徹底轉化成了帝國糧倉。

所以黃河泛濫對於大順來說,其實沒有多大的影響,不過是又多了幾十萬流民罷了,古時候哪個朝代洪災的時候沒幾十萬流民?只要兩湖安穩,糧食就有保障,國家就安穩。

餓死一批,發賣為奴一批,吸收進軍隊一批,二十年後人就又長回來了。

更何況現在還有洋人在南洋大建種植園,特別需要人力建設,與其被餓死,不如被發賣到南洋去求活,可以說此時的大順人民到底是比過去的人幸運的。

好像是這樣的,但卻也不是那麼算的。

因為雖然兩淮不是糧食的主要產區,但它是現在大順的拳頭商品——布匹和絲綢的主產區,兩淮地區有著大量的桑園和織機作坊,每一天都在為大順提供海量的手工藝品。

而人是要吃飯的,原本沒洪災的時候,兩淮的糧食就近乎不能自給,需要依靠兩湖轉運了。

現在黃河一奪淮,連帶著負責中轉的運河也給堵塞,兩淮的糧食完全已經告急。

沒有吃的,別說繼續生產布匹了,人能不能撐過洪災都是問題。

毫無疑問,大順對於織機工人的剝削是殘酷的,和李焰甲一樣,每一位大商人向農戶們出借織機和原料,獲得商品後所需要付出的報酬不過是一年一兩匹布。

當然,比起其他地方給地主們種地,一年勞作下來沒法飽腹,甚至還要典兒賣女的佃戶來說,兩淮的半農半織農民家庭還算是富裕的,至少在災難初期他們是有一點點余錢來購買遠高於市價的糧食的。

這種情況是傳統地主們兼大織機商人們的又一次狂歡,代表著他們可以藉著災難再一次收割從前他們沒能收割到的剩餘價值,順便還能低價得到一批土地。

但這不是李焰甲的狂歡,因為他的織機和地主們的織機雖然是同一種東西,但是他們的生產訴求和底層邏輯是不同的。

首先要明確一點,對於現在的大順來說沒有任何產業的利潤回報率要高於土地投資。

哪怕是在封建時代九出十三歸的高利貸利息,也比不上土地一年接近200%的回報。

地主在拿到地後,會招收佃戶,然後收取地裡一年九成的收成,剩下的一成當然是不夠佃戶吃的,於是地主又會借錢給佃戶,繼續細嚼慢咽佃戶的剩餘價值,直到將其啃食殆盡後將地承包給下一個受害者。

布匹貿易的利潤是很高的,以大順的進價和到了歐洲的賣價來看,十倍利潤都算是少的。

但是十倍的利潤並不是全部屬於地主們的,那些大頭是洋人的,屬於地主的只有他們從織戶那裏開始計算一直到進價結束,所剝奪的剩餘價值,這當然是比不上一塊土地所能產出的收益。

所以當災難來臨時,兩淮的地主豪強們絲毫沒有一點點開倉放糧先維持住自家地裡佃戶織戶們生活,然後再繼續組織生產的打算。

他們想著亂起來,讓兩淮的物價迅速崩潰,佃戶們吃不起飯沒關係,因為馬上自耕農也吃不起了,等到自耕農不得不賣地求存後,豪強們就能享受一場盛宴了。

至於在這之前就因為物價高漲損失掉的佃戶?他們空出來的位子自然由那些失地的自耕農們填補,甚至淪為佃戶的自耕農以後耕種勞作的還是自己以前的土地,連搬家都省了。

看,面對災難豪強們不需要做什麼,只需要什麼都不做,就能獲得一場織多少布都賺不來的財富。

然而李焰甲的理想卻是生產大量的布匹去打壓歐洲的紡織業,他並不追求利潤和財富,在李焰甲看來只要不虧本,能生產多少布匹就生產多少布匹最好。

現在兩淮水災,沒了糧食織戶就沒法繼續勞作,他的織機就要停擺,那麼他還怎麼向歐洲傾銷布匹?

同時因為水災,兩湖的糧食運不進兩淮,兩淮的布匹就算能生產也運不出到申海,這又有何意義?

而因為校長的壞心情,天澤武校也遍佈著低氣壓。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