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影視之旅從知否開始》第六十九章 尾聲
王老太太的葬禮辦的很是簡陋,以袁文韶來看估計還不如一般的平民百姓,小貓兩三隻,匆匆走了一個過場,飯也不敢吃,茶水也不敢喝,生怕粘上一點關係,與之相對應的則是顧廷燁重立祠堂,按說這也就是人家顧家自己的事兒,同旁人無關,可是哪怕稍微佔上一點關係的都是拚了命的往前擠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個兒一樣!

真是窮在鬧市無人知,富在深山有遠親,對了顧家四房老太爺也跟著他家兒子一道流放去了,這次到是沒有人在和顧廷燁鬧騰了,顯然是都怕他了,再說敢鬧騰的也都沒了。

之後系統就提示袁文韶可以離開進入下一個世界了,袁文韶還是有點留戀,想著怎麼也能隨時走,先待著吧。

嘉熙九年(趙宗全年號),大周國立日盛,官家再次發動北伐之戰,此次北伐以太尉袁文韶為主帥,總督五十萬大軍,兵分三路,顧廷燁,沈從興等率領十五萬從雁門關出發攻打朔州,寰州和應州是為左路軍,王爽將軍,張利將軍率領十五萬從幽州出發攻打儒州、媯州、武州、新州是為右路軍,袁文韶自領二十萬大軍從太行山中路攻打防守力量最為雄厚的雲州和蔚州,是為中路軍。

三路大軍勢如破竹,諸戰皆捷,連克數州,遼主緊急動員了五十萬大軍馳援,被袁文韶和王爽將軍在飛狐徑設伏打敗,倉皇逃走,戰死被俘者不計其數,遼軍主力戰敗,其他守軍士氣低落被逐個擊破,自此燕雲十六州盡回中原懷抱,重建了北方長城一線的防禦屏障,北方遊牧民族再也不能隨意入侵中原大地!

大軍凱旋之日官家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袁文韶因公被封為崇寧郡王,授金冊、金寶,嫡長子袁繼勛為王世子,盛華蘭為王妃。

袁文韶當即就交還了兵符,辭去一切職務,表示連年征戰身體受創頗重,氣血嚴重不足雲雲,實在是不能料理事務,希望官家讓他頤養天年等等,官家再三挽留,無奈袁文韶堅持,官家也就準了袁文韶的辭呈,加封太子太保。

其餘幾人也各又封賞,顧廷燁的寧遠侯爵直接晉級為寧國公,也算是超越了他的先祖,顧家闔族上下都是大喜過望,對顧廷燁這個國公都很是服氣尊重。

同年在宥陽老家的王大娘子被迎回京城,不能讓王爺的嶽母一直留守老家不是,王大娘子的一路風光就不用說了,女婿要麼是王爺,要麼是國公,都是當紅得令國之柱石,誰還能有她得意,路上頗有點戀戀不捨,好在前幾年經歷過王家的那些事兒,王大娘子現在也頗為穩重了許多,沒有過多耽擱,徑直回到了京城。

盛家也沒有大肆歡迎,只是幾家親戚小聚了一下,墨蘭那丫頭這次也舔著臉來了,她現在的日子很不好過,丈夫厭棄她,娘家也是憎惡她,至今未有子嗣,婆家也頗有微詞,平白有這麼大的助力也用不上,京城裏都知道崇寧王妃和寧國公夫人都厭惡她,交際應酬是從來對她提也不提,這些年來墨蘭也稍微有點清醒,知道娘家是自己的最後依靠,沒事就往娘家跑,可惜效果都不大,也就長楓兩口子還念她這個姐姐,笑臉迎接她。

相比起墨蘭,如蘭就好過很多了,前年生了個大胖小子,丈夫文彥敬也官升五品,姐姐妹妹也都對她多有看顧,就是豪門勛貴也沒有敢小看於她的,更別提她那個婆婆了,小日子過的有滋有味的!很是舒心,只是一直想和大姐夫家聯誼的念頭越來越強了,沒事就跑王府,她素來有點嬌慣,說話不著調,有一次在外面應酬就把話給說了出去。

那一次袁文韶發了好大的火兒,嚇得華蘭和如蘭戰戰兢兢的,要不是最後實哥兒求情,倆人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從此以後就沒敢再提聯誼的事兒。

袁文韶到也不是看不上如蘭家福姐兒,那小丫頭品貌都是不錯,關鍵是兩家太近了,這屬於近親結婚啊,萬一這後代來個嘴歪眼斜,精神不正常的,他得多鬧心,乾脆長痛不如短痛,直接斷了她們念想,袁文韶看中了海家下一代的嫡女海涵薇,是長柏媳婦海朝雲的嫡親侄女,聽長柏說他媳婦這個侄女品貌無雙,性格也像朝雲,袁文韶親自看了之後大為滿意,海家的女兒果然不錯,問了兒子實哥兒沒有意見之後,袁文韶就直接定了下來,讓長柏媳婦回娘家促成此事。

海朝雲的大哥聽聞此事還稍有猶豫,他們海家一貫是隻聯誼書香門第的,不想落下攀附權貴的名聲,海朝雲倒是說了不少好話,

「我那個大姐姐和大姐夫兩口子雖然地位顯赫,但是從來都是和善恩愛的,院裏也比較乾淨,沒有什麼亂七八糟的妾室,也從不斜眼看人,就是對待下人也一般沒有重話,我是涵薇的親姑姑,我還能害了她不成,絕對的妥妥的好姻緣我才是上趕著回來的,要知道涵薇嫁過去可見是世子妃,累世的富貴啊!」

她大哥還是猶豫,不過她大嫂就沒那麼多顧慮了,這些年她看小姑子家過那個風光早就羨慕的不得了,如今這麼好的姻緣找上們來,那還不趕緊抓牢了,她直接就把女兒的庚帖交給了小姑子海朝雲,還囑咐海朝雲務必促成此事雲雲。

海家大哥看到這樣也沒有說什麼,他其實也知道這是頂好的姻緣,崇寧郡王兩口子,名聲素來不錯,具是寬厚仁善,從沒有聽說兩口子有什麼汙糟事兒,確實是再好不過的姻緣,只是作為文官,他多少有點傲骨,不想讓人家說他攀附權貴而已,既然木已成舟他也就默認了。

嘉熙十一年,英宗駕崩,享年五十八歲,同年桓王登基,改元永安,第二年為永安元年。

永安三年,永安帝以西夏不恭敬為由,不顧眾位大臣的反對,發動西北大戰,派遣顧廷燁和沈從興為首的禹州集團勢力,率領四十五萬大軍直撲西夏,起初是連戰連捷,一直打到西夏首都興慶府,西夏面對滅國的危險,舉全國之力誓死抵抗,堅守國都三個月,隨後趁著大周兵困馬乏之際發動夜襲,大敗周軍,四十多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逃回大周境內的士兵不足五萬,余著全部葬送在了西夏。

永安帝得聞噩耗當即吐血,身心受到了極大的打擊,沒過多久就鬱鬱而終。

崇寧郡王袁文韶臨危受命,前往西北抵禦西夏的反撲,好在西夏也是底蘊耗盡,接連大戰,無力多做攻伐,被袁文韶刷領邊軍擊退幾次之後,暫時退兵,為了穩固邊疆,袁文韶就在邊疆駐紮了起來,屯田練兵,第二年,局勢平穩才回到京城。

同年年僅十二歲的元光帝繼位,好在這個時候的王大相公,是個實幹人才,這個時候大周土地兼並劇烈,國家財政不足,如今又突然大敗,國家動蕩,少主繼位,這個時候國家的權利其實就集中在王大相公和袁文韶的身上,好在兩個人都不是什麼野心勃勃之輩,都是為了國家,將相頗為和睦。

在袁文韶的支持之下,王大相公決定改革變法,實施了一些有利國家的改革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輸法等等。

變法初期遭到了保守勢力的極大反對,都被兩人鎮壓下去。

元光三年,變法初見成效,國富民強,兵強馬壯,元光帝這個時候十五歲正是青春擊昂,好大喜公的年紀,受到死灰復燃的禹州勢力挑唆要求再次發動西北大戰,被王大相公和袁文韶拒絕。

元光四年,元光帝在禹州勢力(沒有顧廷燁,他選擇兩不相幫)的支持下發動政變企圖一舉打垮王大相公和袁文韶的勢力,被袁文韶帶兵撲滅,元光帝在亂軍之中被射殺。

次年,王大相公和袁文韶經過商議,選拔了宗室之中性格溫和的趙允為帝,改元建康。

建康帝頗為仁善,有仁宗之風,君臣齊心協力,大周日漸富強。

建康三年,袁文韶領兵出征覆滅西夏,西域版圖納入大周。

建康六年,大敗遼國和女真,草原稱臣,同年建康帝加封袁文韶為燕王,袁文韶推辭。

建康七年,袁文韶解甲歸田,把爵位傳於嫡長子袁繼勛,帶領華蘭開始遊歷山河,不在過問朝廷之事。

建康三十六年,華蘭在袁文韶懷裏含笑去世。

袁文韶在這個世界也沒有什麼遺憾了,示意系統可以離開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