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知宋事》第五十一章 拜訪
在有心人聽來,這話說得很出格。

上應天上星宿的,不是英雄就是帝王。

德芳可是天家兒郎,雖然比起下面坐著的兩位,因為年齡小而不起眼。

德芳本人對這話可說是毫無感覺。

他不喜歡眼前這人,是一種下意識的感覺,根源就來自崇簡。

他注意到,宗正哥哥也在注視著劉鋹,但眼裏流露出的卻是警惕,還有不屑。

二人相處日久,德芳更是唯其馬首是瞻,早就心有靈犀,此刻自然表現出對劉鋹的厭憎。

劉鋹卻毫無感覺,好像德芳討厭的是另外的人,依然逡巡著喋喋不休。

「請你閉上尊嘴,不要在這裏放……任自己的嘴巴。」德芳打斷了對方。

這話很奇怪,而且囉嗦重複。

原因是有一次他和崇簡討論到很討厭某人的話時,崇簡說,自己很想告訴那人,請你閉上尊嘴,不要放屁。

德芳一走神,差點就把原話端出來了。

而那個某人,指的是趙小三。

不過這話劉鋹一聽,還是明白什麼味兒。

但他僅僅愣了一下,不等其他人有所反應,就自己轉圜過來了。

「殿下真是幽默,說話也如此清新,與眾不同。那個,小臣就不打攪官家、娘娘和殿下了,小臣退下。」

說罷,若無其事地退回自己的座位。

不一會兒,就和座中的顯要們應付裕如,先前的事像沒有發生過。

崇簡看著這一切,暗自佩服這人的情緒管控能力。

有些人或許天生就長袖善舞,左右逢源。

宴會後,第二天,崇簡沒有進宮,而是少有地主動出門社交。

隨著年齡漸長,崇簡也不再像從前那般隨意出入宮禁。

畢竟,和他年齡差不多大的德昭已經出閣,不再居住在宮裏。

哪怕自趙二以下沒人說什麼,但他每次進宮,都開始嚴格按照程序報備,而且除了趙二召見,就隻到德芳那裏,盡自己陪讀的責任。

半師半友,就是他們的真實關係。

此外,最多就是到尚宮局走走,見見做女官的故人。

就連宋皇后,他也從未單獨覲見過。

經歷後世人性考驗的崇簡,覺得自己應該防微杜漸。

既然目標是星辰大海,就不能被眼前的苟且拖累,更不能被暗中嫉妒的眼睛窺視出破綻。

不社交,也是為了不留拉幫結派的印象。

這是宋初,官家還很強勢,臣下私結朋黨沒有好果子吃。

但今天,他卻主動前去拜訪一個人。

這人雖有官邸在汴梁,卻任著外官,因為攻滅南漢,以功拜山南東道節度使,知廣州兼市舶使,兼任嶺南道轉運使。

這人自然是潘美。

最近,他正在以後世金庸、古龍的筆法,重寫楊家將的故事。

儘管原書中的朝代、真名悉數隱去,但對原來那個潘太師的厭惡卻無法壓抑得住。

最後他決定暫時投筆打住,先抄襲抄襲三國故事。

故事中的人、事、物都在眼前晃動,太影響自己的基本判斷力了。

搞得他現在來拜訪個人,都要做許久的心理建設。

而潘美這邊,面對天子近臣,哪怕是剛立戰功的開國名將,也絲毫不敢怠慢。

一接名刺,鄭重其事地開中門迎接,雙方分賓主坐定,獻過茶後,崇簡表明自己特意上門祝賀。

當然,也是順便澄清一下傳言。

潘美一聽,儘管詫異,但也不以為意,心想自己剛立大功,又沒有行差踏錯的地方,就是誣告也不怕。

「聽說大人俘獲劉鋹後,一路優待著護送進京。可有此事?」

崇簡不動聲色地問道。

「啊?奉官家指令,把他押送進京是事實。哪裏有什麼特別的優待?」

潘美心中沒來由地一跳,一疊連聲反問。

哼哼,那麼急著否認幹什麼?

否認就是心中有鬼,心中有鬼就一定有貓膩,有貓膩就是實有其事。

諳熟後世無厘頭邏輯的崇簡,在心中都把對方的後路堵死了。

當然,這話不能直接說出口,但自有許多請君入甕的法子。

「就有人說了,劉鋹貪婪殘暴,在南漢斂聚了大量不義之財,但上繳回京的並不多啊。這財富到哪裏去了呢?不巧得很啊,在下在宮中行走,都聽到了許多傳言。」

崇簡慢條斯理地說道,每句話在潘美聽來,如同一把把飛刀嗖嗖飛來,扎向心窩。

「這是哪個嚼爛舌根的混蛋胡亂編排?南漢投降前,劉鋹手下就開始洗劫出逃,廣州城破,軍民人等又趁亂劫掠,劉鋹能夠獻出的金銀珠寶、布帛錢糧自然就少得多。這有什麼奇怪的,西蜀滅國時,不也是這樣的情景?」

潘美連連解釋,甚至把後蜀拉出來對比。

儘管知道眼前的新貴原是舊蜀降臣,也顧不得避嫌了。

同時他也知道,官家對繳獲一切要歸公看得很緊,原因還是跟北伐有關。

據悉,官家在宮中的內府庫,專門設立了封樁庫,主要收繳攻滅諸國的金銀財帛。

這些庫藏為收復燕雲十六州專門設置,平時不能挪用。

官家在下一盤大棋,自然就顯得小氣。

自己不解釋清楚,就會成為妨礙這盤大局的棄子。

「可是,怎麼聽說這些東西大多進了潘大人囊中啊?」

崇簡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啊?怎麼可能?」

潘美氣急敗壞,一時竟說不出多的話,只是下意識攥緊了拳頭。

「那要不然,為何潘大人會無緣無故替人說好話?」

作為後世特種兵,崇簡併未被武將的拳頭鎮住。

原來如此!

潘美一陣泄氣。

這是宮中哪位對劉鋹不滿,只是讓這個寵臣來傳遞個話?

那要這樣,還真不能隨便發火。

關鍵是要搞清官家的態度,還有哪些皇室中人與此事有牽連。

先前德芳小皇子對待劉鋹的態度,就很值得玩味。

「這,宗正大人,我與那劉鋹素不相識,這一次征伐南漢,與之還有破國滅家之恨,之所以在宴席上為其說話,不過是想以後大家要同殿為臣,有必要緩和一下關係。」

潘美連忙解釋。

「原來潘大人只是為了緩和關係,先一步示好。可惜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想啊,所以宮中才有那樣的傳言。」

察言觀色的崇簡再次強調來自宮中的傳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