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知宋事》第九十三章 筆談
就聽這個魔鬼般的年輕男人問道:「呵呵,誰還想動刀動槍?」

現場一陣沉默。

那些手執刀槍劍戟的披甲士根本來不及反應,這時發現情況有異,但未得到指令,也不敢隨意應對。

能夠發出指令的這一群人,面對崇簡,為其氣勢所攝,竟然不敢動彈。

「你們不走出去看世界的嗎?當今天下,像渤海這樣的大國尚且一朝傾覆,何況其他小民寡國?以高麗現今國力尚不能獨善其身,爾等還想分裂?到時契丹人不把你們撕了?」

崇簡說著說著笑了,這是氣樂了。

「大遼國已經保證了三韓故地的存在,不是比現在受到遼、宋兩邊的威脅更好嗎?」

終於有人回過味來,反駁道。

「你在瞎扯什麼?如果不是大宋牽製,如果不是高麗團結統一,對外尚有一戰之力,契丹人分分鐘把你們撕成碎片!還想回到過去小民寡國的狀態?對不起,根本就沒有生存的空間。」

崇簡厲聲駁斥。

這話聽得王昭頻頻點頭,一部分參與脅迫者也若有所思。

崇簡察言觀色,決定趁熱打鐵。

「所以,你們今天的行為,就是自掘墳墓,真正會為家族帶來滅頂之災。」

一邊說,一邊不動聲色向王昭靠攏,然後把他擋在身後。

「今天你們各自退去,還有挽回的餘地,不然,一旦國主有難,就是一個玉石俱焚的結局。」

他拉住了王昭的手,再道:「國主,我先帶下去休息一下,你等各自商量下,看有何好辦法挽回今日的局面,不至生靈塗炭,家國傾覆。」

這樣說著,他帶著王昭徑直離去。

一時之間,竟無一人想到阻攔。

外圍那些甲士,因未有指令,更是獃獃發愣。

待有人回過神來下令阻攔時,那個大宋使臣和他帶走的皇帝,早就渺無蹤跡了。

而在館驛潘惟吉的住房內,劉承珪和潘惟吉如熱鍋上的螞蟻,焦躁不安地等待著崇簡的消息。

就在這時,兩個罩著面甲的執戟的披甲士竟然直接排門而入。

二人大驚,心想終於要向大宋使臣動手了麽,可這兩個傢夥是怎麼消無聲息摸進來的?

其中一個披甲士指著二人道:「快跟我走,這裏留不得了。」

說著話時,他掀開了面甲,正是崇簡,再看另一個掀開面甲的人,竟然是王昭。

「哥,你把皇帝都劫持了,這還走得脫嗎?」

潘惟吉大驚失色地問。

「你這腦迴路,別瞎扯了,趕快走。」

「難道不是嗎?」

劉承珪也覺得不可思議。

「你?趕快走!」

崇簡覺得一股打人的衝動要遏製不住了,連忙呵斥。

這劉承珪什麼時候也變得不明事理了,還學會了補刀?

「啊,對,得趕緊開溜。」

倆小子連忙答應,心想你把皇帝都劫持了,還不得有多遠跑多遠。

不多一會,在王京的街頭巷尾,就多了一個四人組的披甲士巡邏隊,和其他武裝巡邏隊一樣,四處打聽、搜尋大宋使臣。

這四人都屬於重甲士,不僅全身包裹,還帶著面甲。

但儘管有幾乎無死角的全方位防護,這幾人卻很低調,不像其他披甲士在大街上耀武揚威,而是盡量鑽小街小巷,專搜死角旮旯。

沒多久,就鑽來鑽去,沒了蹤跡。

街巷間都流傳著一個說法,這大宋使臣中混進了一個亡命徒,劫持了朝中重要人物,目前正在潛逃。

住著大宋使臣的館驛,早被重重包圍。

先前重兵把守的皇宮,反而被遺忘了。

人心惶惶,但始終沒有皇帝陛下的旨意傳來。

而在禮成港的三艘大宋官船,照例被高麗守衛部隊盯得死死的。

王京城中發生騷亂,這些守衛部隊一時之間摸不清東西南北,隻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把這三艘大船盯得更死。

而在旗艦上,先前王京城中的那四個甲士,不知什麼時候摸了上來。

這四人自然是崇簡三人組外加高麗皇帝。

王昭眼見沿途武裝巡查被輕鬆躲過,尤其防守三艘大船的人馬,也對自己一行四人毫無察覺,真不知該是喜是憂。

皇宮一夜之間失陷,現下又目睹了城防上如此的疏漏,往常引以為傲的堅城,哪裏還有固若金湯的樣子。

王昭的信心嚴重受挫。

在旗艦上,雙方都憋著許多問題要請教對方,但卻發現離開了那兩個翻譯,交流起來很困難。

其實,港口方面精通中土官話的人不在少數,可惜現在王昭誰也不敢相信,哪敢輕易暴露行蹤。

好在崇簡等發現,王昭對船艙裡掛著的字畫欣賞得津津有味,才猛然想起應急的溝通方式。

原來,以儒學為主體的漢文化及其載體,也就是漢字,一直是高麗及其前朝新羅熱切學習的對象,因此國中高層及一幫文化人,都認識一些漢字。

王昭作為受過良好宮廷教育的繼任皇帝,漢字教育自然沒有拉下。

在這塊半島上,因為承平日久,當前正是學習和傳承漢文化的一個高潮期。

在高麗的科舉中,也開始模仿隋唐的帖經墨義,以儒家經典原文為範本,漢字的學習,就成了基礎中的基礎。

我大中華方塊字,也有比什麼「陰溝裡洗」更加牛逼的時代啊。

崇簡一邊感慨,一邊與王昭開始了筆談。

當然,執筆的人不是他,而是從小受到良好教育的潘惟吉。

本來可以上演皇家教育對碰皇家教育,可惜趙二動作太快,小潘還未到接受教育的年齡,就被掃地出宮了。

幸好潘家的教育也不差,作為功勛武將,潘美有條件讓下一代受最好的教育,由武入文,實現華麗轉身,免受官家猜忌。

潘惟吉在潘家長大,自然也是受益者。

筆談伊始,崇簡等人首先讓王昭安心,說明除了救他,別無其他企圖。

對大宋來說,一個統一強大的高麗,才能真正成為伐遼的臂助,四分五裂,必然淪為契丹傀儡,甚至被其吞沒。

當然,先前崇簡在救他脫險時,在眾人面前那一番慷慨陳詞起了決定作用,讓他跟隨崇簡等逃離,此刻,也隻得選擇相信這三個年輕人。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