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梁寒郡的日記書》《韓非子》讀完(2022.3.28)
(15個小時看完了,肝疼)這本書看完,加上之前看的,先秦諸子百家儒墨道法名兵陰陽縱橫雜農都有所涉獵,大概了解百家爭鳴會帶來什麼意義。《韓非子》放到最後看,感覺正負能量相抵消,拋棄了一堆雜亂無用的學說,最後什麼都不留下,看過和沒看過一樣了。(《天行九歌》很好看,推薦一手。)

「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韓非子》可以當作育兒寶典來看,這方面的內容我感覺還不錯。賞足以勸善,罰足以禁暴。家長情緒波動反覆無常,說話不算話,那也沒必要制定什麼規則了。「火形嚴,人鮮灼;水行懦,人多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行。

讀書本身提高不了自己(微弱),但卻能給自己一個提升的機會。扁鵲治病,以刀刺骨。不能忍刀刃,就不能治病。讀書,就是忍受刀刃。

我覺得我們獲得的東西大多不是來自自己的努力,而是來自別人對自己的能量傳遞。我們的自我意識告訴我們,我們有細胞膜,我們在靠自己的蛋白質往內吸收物質。但如今我更加覺得我們是只有細胞壁沒有細胞膜,看起來方方正正,實則是來者不拒。所以,自控力不強就不能入墨,入墨必黑;多和大家(大字重讀)學習,才能近朱者赤。

等級這個概念是好的。

在沒有意識的時代,人們依從天道而行,不會有什麼過失,不會有什麼不幸。人們的生活如桃花源,往來種作。然而那是美麗的夢,不是穩定的,人們是需要智慧的。

智慧因何而來?可來源於與眾不同,也可來源於對變化的掌握。人固然可以一直的傻下去,然而自然卻會篩選掉不能變化的遵循「道」的人。

因為個體的慣性是十分大的,若不強調個人意識,那麼自然可以隨意篩選毫無顧慮,畢竟是為了整體好。

可是人是有本性的,無論多麼笨多麼傻,都是有求生的慾望的。群體的幸福代表不了個體的幸福。

那麼人這個群體勢必要升級,去學習,變得智慧。

如何智慧?人性本惡,自然是以法框之。學習有術,自然是以禮行之。

所以道家思想把握的東西太過龐大,適合修身,修的是過分執著紅眼是的急躁,是逆境時的捨棄,是不順意時的憂其君,思其民,毫無擺爛之意。

法的不要性體現於對待有限的個體,如生命,加之以無窮的道是沒有意義的,加之以道的一部分的法,是合適的。

合適那就是好的。人終歸是要接受自己的渺小。

人類為了不斷進步,就必須忍受苦難。苦難來自於變化,失敗得變化會讓我們懂得此路不通,正確的變化也未必沒有血的代價。

進步,就是變化,代價,適應,變化……

隱秘之處,那是冥冥之中的大道在約束著,我們總會一步一步趨向合適。

小面積的智慧是可以解決局部問題,但是要整齊劃一,就必須承受繁文縟節,不違背法與道才規範,無以規矩不成方圓。

無所為時,內心記住了無所為,實為有為,若忘記無所為,實為無所為,故無所為無所不為。

「故曰:上德無所為而無不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

人的行為舉止為什沒要有法呢?這就是破窗效應吧!

「失道而後失德,失德而後失仁,失仁而後失義,失義而後失禮。」

禮是內心情感的表露,文彩是內在與本質的修飾。君子只要內不要外,但是我認為還是失去了內容與形式的辯證統一關係。

「和氏之壁,不飾以五采;隨候之珠,不飾以銀黃。其質至美,物不足以飾之。」

事物不能同時旺盛,表面太盛,內心則未必盛。

君子在不必要的地方不需要明察,甚至可以很傻,外面有一頭牛在叫,你就要通神去算牛是什麼樣子的?不入派一個三歲小孩去看完告訴自己,何必自己勞心費神呢?

其實感覺自己在逐漸變好,但是不能窮盡,我認為這個狀態是最好的,不失去自己的憎惡,不同流合汙,亦不去說三道四,磨磨唧唧,這就是最佳的狀態了,自己再也不要自我折磨了。

韓非也強調了這個:「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一般人是多的,聖人是少的,以少勝多是不可能的,於是我,要自修,內修,以不爭不辯為常,才能不迷不敗。

做人要吝嗇,吝嗇於動用自己的智謀,所以做事情不能事無巨細,吝嗇於不讓emo耗費自己的精力,要歸於平靜。

若能勝於外,必先勝於己。

看來我還是對理論更能接受一些,但是某些東西落到實處還是不行。

讀書就像是往自己的肚子裏裝石頭,讀經典就是放大石頭,其他的知識(兩個音強讀,區別於知識)是細沙溜溜縫。所以前期不厭粗略,後期不厭精細。

邊界思維很重要,我一直覺得自己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細細地思考,是我太過貪婪,對壞的到不如此,對好的事物一位求多,好事也會變成壞事。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韓信忍受胯下之辱,勾踐臥薪嘗膽,但我實際上不需要用這些來激勵自己,這樣是有些過分的。

我所面臨的東西,根本不是阻礙,所以不需要那麼超調,僅僅當作必須去做的事情,然後去做。

「聞古扁鵲之治其病也,以刀刺骨;聖人之救危國也,以忠拂耳。」

那些東西要當作是小範圍的痛,但不要過分對待它。該是什麼就是什麼,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同時,去做就行了。

這本書不是一口氣看完的,所以心境一直在轉變,我認為韓非的思想也不能達到一勞永逸,而且諸子百家的思想僅僅能用在中原地區,不能用全世界的眼光來觀看,所以,他的思維在當時是夢幻的,在現在是可行的,但也是有一些理想色彩。

有問題,才會想辦法解決問題,我現在喜歡補丁思維,缺什麼補什麼,為了防止別人的降緯打擊,我的內心要堅硬一些,不要再做夢了。微微的做夢吧,要學著長大了。

韓非的各司其職也是不現實的,既然是生物就一定會趨利避害。沒辦法,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譽之足以殺人矣。」譽滿天下必謗滿天下,不可不察。

取捨。旁敲側擊,陰符七術。

經說的記錄方式我覺得還不錯,我想以後的學習中能運用一下。

《韓非子·內儲說下六微·經四·有反》很精彩,「事起而有所利,其屍主之;有所害,必反察之。」

要確實想填飽肚子,那就必須去吃飯,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慎之。善辯之人以白馬非馬論駁倒了一個國家的辯士,然而過路還是會被收取馬稅。買鞋必先試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

少一些假仁假義,多做一些實際的事情,多積累,回去整理一下內務吧!

齊景公下車跑步這個故事真是太好了。我以前也是這樣的人,很傻,有工具不用只相信自己。一方面是高估自己的實力,另外是太固執,不肯學習新鮮的事物,失敗不也是很自然的嗎?

「明主者,不恃其不我叛也,恃吾不可叛也;不恃其不欺我也,恃吾不可欺也。」也就是說,一切東西都握在自己的手中,才是真正的把生命線握在了自己手中。

做人不要太莊重,那是一種過分的走極端,要張弛有度。

帽子在低賤,那也是要帶著頭上的,鞋子再高貴,那也是要踩在腳下的,本末倒置會給自己找麻煩。不要裝清高,不要過分節儉,一切事情應該按照禮儀來辦。過於清高必然自取其辱。

人是要有所圖,要有所懼。這是為了自己的真心健康。我們不愉快的時候可以通過玩喜歡的遊戲調節,要是什麼遊戲都不喜歡,那該如何是好?我們還是要有所畏懼,如果一意孤行那是會受到傷害。

其實寫作是因為心裏有想說的話卻無處可說,才藉著寫作排解,排解完了就應該忙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了。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不拘泥於一招一式。

「不殺其狗,則酒酸。」是啊,這句話對我來說也是必須要接受的,無論自己多麼優秀,有些缺點不改正,再好吃的飯也會變餿也沒人吃。

「夫恃人不如自恃也,人之為己不如己之自為也。」

「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時之權,又知萬世之利。」多有的霸者都不止一面,所以我以後盡量少抱怨,少狗叫吧!不行就是不行,沒什麼借口。

韓非子的思想是越來越覺得合理了,真正做大事的人把握全局,不善於做事的人事事躬身,費力不討好,是勇者沒錯,但是不是智者。賞罰分明,執行不出失誤,人們不僥倖。但是就變得冷了,自然是二者不可得兼。

但就我所說,人的社會是超高階,超級非線性,超級強耦合的系統,任何模型都沒法模擬它,這些所謂的大道理都是理想情況下的,僅僅是一種畫不出來的絕對的圓吧。沒關係,文章也得挺好的,有時候人也是需要一些信仰的。

有人勞而無功,有人不勞而有功,何也?可能是因為我看東西看得太多了吧,什麼都見過了才會困惑不斷,然而什麼都不見也是會困惑不斷,又有什麼所謂?

事情知道得多了,就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接觸的,煩人,煩人透頂。一定不要什麼都嘗試,而要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挖掘,人生是自己的,何必做別人的背景呢?

有的時候我會覺得人會不會是傻子呢?一直在分析一些毫無關聯的事情到底有什麼關聯而樂此不疲?其實你所分析的前因後果不過是別人的一念之差,你糾結了半天不過是別人隨便投的一顆骰子?成功與失敗其實也就是玄學而已?所以對抗這個東西的人們是勇敢的人,但會不會勞而無功?

得了吧!我現在想做的就是,自己喜歡,就一直練下去,自己需要就爭取,成敗都看淡吧。

所以我就覺得一般厲害的人都少說話,多做事,一切以事實說話,以結果為導向,所以君子也無所不用其極。

不耍小聰明是重要的,不要什麼事情都動用自己的智謀,而應該學會利用事物來控制事物。這其實就是自動化吧!

世間萬物都是難了不會,會了不難,以平常心去看待,就沒有問題了,它們都是知識學就行了。

無論什麼言論進入耳朵,都會擾亂心神,就連這句話本身也是矛盾的,人也必然是矛盾的。所以有些事情,要學會鈍化,吸收經驗但不要太著急。

凡事要從基礎做起,這個我是接受的,我認為本該如此,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這套書不錯,僅僅有一點點錯誤,瑕不掩瑜。況且能看這麼久,那些錯誤也完全是可以矯正的。

《韓非子·六反》寫得真的是,那些事情是從古至今都有的,沒必要說什麼人心不古了。我也是不想這些,反正我的信念不是奉獻,而是通過磨礪來提高自己,因為現在的老師和家長的教導方式本來就是不獎勵善,不懲罰惡,導致大家敬佩偷奸耍滑,取笑那些傻瓜。

所以我覺得《韓非子》這本書對現在也是很有教育意義的,這樣明顯可以樹立底線思維,極大的減少我們不願意看到的事情發生,同時也獎勵或者寬恕一定的東西來鼓勵仁義道德。

這本書真的以全新的角度考慮,又一次刷新了我的世界觀。結合天行九歌買糧食那一部分。我就知道,有些事情真的是這樣,人趨利避害,以利誘其從善,以罰禁其從惡。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什麼樣子的人,一看便知。不能隻用耳朵,要用眼睛,有時候語言是最蒼白無力的。

我的內心又開始混亂了,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確實沒法得出一樣的觀點,甚至可能截然相反。好吧,不要太糾結,主要還是看自己在幹什,要達到什麼目的吧。

我突然想起自己一直喜歡diss別人來著,為什麼自己醜的人還總是說別人醜呢?奇怪,我就是看不到自己黑吧,人之本性是沒錯,但是沒有意義的事情我以後還是少做比較好。何況不光是沒有意義,還是有所損失的事情就更加不必了。

其實孔子有一段也是覺得仁義是不太行的,他的弟子做了好事而沒有拿取回報,則其他人拿回報就會被認為是不賢的,所以好事就沒有人做了。但是道理還不是完全這樣。

一切不能靠天然,天然而然百年不遇,而用法約束,合乎規則的東西就多了。所以不憂患沒有賢能之人,隻憂患沒有合理的法術去造就人才。

所以自己的心胸又開闊了一層,真的就不一樣了,嗯,是我對人要求太過於嚴厲了,對自己的禁錮太過深刻了,確實是我的格局小了,太小了。不要再故步自封了,跑起來,會很酷。

總是覺得自己還是太理想主義了吧,什麼都不爭取,什麼都不求,什麼都不渴望,自然不會與別人產生衝突,然而自己也不會有什麼利益可言。

不忘根本,人就不會狂妄了。知道有所憑藉,也就不願做姦邪之事了。

究竟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呢?

唉,不考慮了,無所謂吧!

一切以數據說話,可有人偏偏喜歡做假數據;一切以理論說話,人們就言過其實,哈哈哈,那什麼人會不受蒙蔽呢?

我怎麼想也想不出什麼是十全十美,得了吧,我就覺得自己最好,自己最可愛了。相信會越來越好的,我的內心不陰暗,所有事情都是好事情。打鐵還需自身硬,多說無益。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