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梁寒郡的日記書》集散(2022.8.9)
無論是哪一家的理論,都必須有落到實處的地方,而不能單單是描述世界的純理論,那樣的一種理論是不存在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馬克思主義不會過時的原因是它本身的與時俱進性,也就是實踐性,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做出調節,承認實物不斷發展,對應的方法論要不斷更新。

有時候我會不理解很多事情,覺得自己不知道的,自己不承認對的就不對,那屬於純純的缺乏知識的表現。後來我選擇在打的環境下把這種東西去掉,就會發現一個程序員會面臨的問題,此程序依靠bug運行,修改bug就程序跑不了了,哈哈,所以bug不bug,既然能跑,bug或許可以衍生為從來沒有的新演演算法呢?正方形具有平行四邊形的一切性質,所以再特殊的事物,也有著平常事物的性態,或者有著趨向該性態的勢。

學著化簡複雜的東西,要學會分析表象背後的故事,究竟是什麼在驅動著整個龐然大物。深入一下就可知其答案。

有時人是衝動的,而環境越舒適,這種衝動就越難以遏製,當衝動的代價越來越小,那防水的堤壩就越來越形同虛設,很多大事件背後,都是又小又基本的原理在潛伏著,導致失敗的不一定是細節,但原因一定出於基本的概念。

由此可以推斷,面臨相同問題的人既會有相同的看法的解決方案,又會有著天差地別的觀點與行為,以至於似乎彼此相互了解,實際上有沒法懂腦迴路怎麼會差這麼多。

但無論怎樣,有一句說的最好,總嘟嘟來嘟嘟去抱怨的人,他一定不怎麼樣,既沒有接受失敗的泰然,也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的就是一張損人的嘴,覺得別人不如自己,甚至所有人都對不起他。而這個嘴臉,又是我們每個人面具的一副。

所以很多正確的東西都不是天然的,而是成就於刻意反覆的聯繫。回想起來,我們無論學習什麼都要走這個過程,重複重複。聰明的人並不會減少這個重複次數,而是清楚這個過程而安排時間去執行這個過程,中途更加聰明的點在於學會捨棄,學會節約能量,學會藏起鋒芒。

成熟的稻穀會彎腰,成熟的人會示弱。

略略略!那我想學著示弱好吧!

繼續讀吧!

空虛來自哪裏呢?來自於重複的生活,毫無波瀾,但或許又另外一層的是不安,如果能安穩,那再單調的日子也沒什麼,那種無聊的感覺居然來自顛沛流離,對我來說就是將要吧!不過我知道值得恐懼的只有恐懼本身,只要動動腦子,我會成功的。

說到底我還不是一個完整的人,或者說我現在處於不穩定的狀態,所以自己的心情就不穩定,也許多少是這個原因吧!

既然事物一直在變,就不能墨守成規,要讓自己變化起來。拋棄偶然,抓住必然,我知道我該怎麼做了。知道怎麼做就不更改,這樣才能有所成就,不要什麼都嘗試,具有自己的底線思維。做最壞的打算,要有假如失敗會怎樣的假設,所以現在改幹什麼要想一想。

實踐,實踐,還是實踐。

這裏有一個概念叫本能活動,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雖然蜜蜂建造房屋使人間許多建築師慚愧,但是相反,最蹩腳的建築師也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結論就是輸出高不代表聰明,隻代表某一項能力高,不代表整體實力,而整體實力高也不代表輸出就高,所以不要總是羨慕別人這那的,自己囤積自己的實力與能力才是最要緊的事情。

既然在新的時代裡,虛擬世界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那就不要浪費能量了,合軍聚眾吧!在直接實踐和間接實踐之間做好取捨。

由於真理巨大,又在不斷變化著,陷入急躁甚至急功近利,想要一勞永逸都是不對的,也實現不了的,清楚這一點反倒能讓自己靜下心來做自己的小事,經營自己的小攤子。急不來。

說一下記憶這個東西吧,大腦不像電腦,可以按格子一塊塊存東西,它更多的是在相似的場景處境生「憶」,這也就是有了,不用腦,大腦就會生鏽,破除一個概念「我什麼都不會」,改為「我什麼都沒做」。

這樣就把矛頭從「笨拙」指向了「懶惰」。看來,終其一生,我們要對抗的不多,僅僅是懶惰一項。然而這一項又涉及太多,把它放大又會涉及更多原罪,所以,千萬千萬把自己的慾望封鎖起來,讓它在一個範圍內活動,死都不能越界。

價值即是主觀的,需要滿足主觀需求,這樣有利於價值的擴大,但是不能否認客觀性,既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既要滿足整個社會的需要,同時也要深刻地明白著自己的價值所在,傳承,利於他人,不移已苦於他物等等,這些都有著它自己的意義,既價值。且其潛在的待開發價值是隱藏的,具有局限性的我們可能不自知,所以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道理就顯現出來。總之還是相信,自己可以的,就好了。

我們的思維總會歸於無窮無盡,罷了罷了,不提此事。

自由是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過一系列操作可以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唉這樣的約束下,自由很難實現哈!不過也是超級迷人。

變革是因為社會不斷發展而導致一直存在著的矛盾無法調和,這時矛盾雙方產生了較強的,甚至是水火不容的對抗性,這個過程是一直都有的。能夠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改革,必將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其他隻為少部分人利益的變革不過是一家之言,是註定會失敗的。

這也或許是人類社會的自適應吧,無論怎麼發展,它是有一個必然的趨勢的,它會向著一個穩定的狀態一直一直震蕩下去,此為真理的絕對性於真理的相對性吧!

不提太宏觀了,只希望自己能繼續加油。

無論是什麼民族,只要幾個星期不勞動,就會面臨整個民族滅絕的危險,所以,那種令人憧憬的絕對美好的「天堂」是危險的,很容易讓人「安樂死」,無論是誰只要活著就必須不斷奮鬥,安逸是不值得羨慕的。

我只能再說一遍,安逸不值得羨慕,對於自己來說,每天都讓自己累一些,同時不忘娛樂自己,這是一種辯證思維。

哈哈哈,說了這麼多,真的希望不是在安慰自己,不是在堆積自己的偏見。好了,繼續加油吧!

當我被提醒著自己是在依賴著很多自己辦不到的事物而活著時,我不會以任何理由覺得自己怎麼怎麼了不起,我需要以最最平凡平靜的眼光看待自己於與萬物。

平等。

我需要更加急迫一點。一直活在我身體裡的無助感,助長者我的孤獨感,可是一旦我被提醒到自己所擁有的可能會失去,我就不再覺得自己孤獨,覺得自己一無所有,我很幸福!

或許還沒打到我想要的強度吧,一方面我對自己的狀態沒有任何不滿,另一方面我要想辦法提高自己到我想要的地步,辯證統一。

減少焦慮,減少焦慮。

金錢不能衡量一切呦!記住。

這裏寫一個效率問題,如果一個人隻乾一件事,那自然是從現在開始是最快的,幾乎完全不需要客觀的效率因素,就是自己累了便歇一歇,休息好就繼續工作。

然而如果有很多事情在短期或長期需要做完,那就需要分配時間,甚至是需要天公作美。比如打豆子,自然是需要等曬乾是最快的,揚場要等風,在沒有風沒有晴的日子,就可以空出來,做一些別的,在其他天氣效率高的事情,這是生產,對於我們的學習也應該如此,謀劃,分析勢與能,環境與自身狀態,做較為合理的規劃,然後最最重要的是。

執行。

時時刻刻不要想著追求完美,去接納不完美,接納,接納啊!

一個思想家必須先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需要著一定的生活經驗的積累,否則雖有一定的高度,也會落入太理想的陷阱中而脫離實際,而更多的人是因為自己沒有什麼思想,才更覺得無所畏懼,成了所謂的「思想家」。

這句話也是對自己而說,幹活要勤,思考要緩,才好。

遇到問題先思考自己可不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有的時候沒必要過度思考,你說這不是矛盾著嗎?但是矛盾會一直存在著,唉!就像我一直一直都找自己的缺點,不斷彌補著不足,可還是不能安穩,也許不安穩才是最安穩呢!

自從用上辯證法,似乎一切話語都成了廢話,又好又不好,又對又不對。哈哈!沒關係的。

善哉,善哉!揚人善,即是善吶!

今日再觀雲,除了覺得它美以外,更加覺得自己太閑暇,想起那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哈哈哈!擱下不提。

生產力是確立社會進步的最高標準。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會給我們越來越多的閑暇時間,這一變化一定會帶來兩種效果,增益與減益,這是毫無疑問的,這是基於概率的,暫且不論。

價值和使用價值多少有些了解了,沒有使用價值,那麼耗費多少心血做出來的作品也是無用之物,但有價值,如藝術品。而不經過勞動的物品雖有使用價值,缺沒有價值,如空氣,既然你可以不勞而獲,別人自然也可以不勞而獲,怎麼會花錢買呢?這其實也說明了,價值和使用價值對事物的衡量,並且這二者在一個個體身上不能同時展現。

有時候會很在意自己沒擁有的東西,可是轉念一想隻覺得自己不需要。這個和方輪子換位圓輪子可能不太一樣吧,明明是一樣的輪子,就不用太拘泥於形式,要時刻記得每一個物品本身的作用,不可以本末倒置。

我覺得普及並不會降低分化程度,相反,它可以更好的讓我們明白為什麼而分化,或者可以更深層次地分化,我還是認為懂得更多是要比無知更強的,雖然在一些地方這兩種情況的表現形一樣,但多知勝過無知,這是一定的。

我忽然想起幾個故事,有關無助的小草和參天大樹的比較,還有一些頗具諷刺的動畫片吧!轉了一圈回來,還是不要思考它了,實踐出真知,書中的故事僅僅是故事,聽個樂也就罷了。

是啊!豁然開朗。我們總是說毒雞湯,毒動畫,殊不知,是葯三分毒,即便是良藥亦是苦口,我們要學會的,可能就是在這苦裏面,學會生存。

其實如今的遊戲已經把我們的世界觀衝散了,它們太過理想化了讓我們不再以變化的思維去看待事物,總是犯著形而上學的錯誤,其實事物的內涵是供需關係。

得得,我是書獃子,越來越這麼想了,知道自己的弱點了哈!唉,大而無當,大而無當呵!

這世上不如意,看不慣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我又何必操一些沒有用的心,或許是自己太狹隘,或許是自己的偏見在作祟。是啊,我偏愛整十整百,可這麼多數都是整數不也很整齊嗎。這麼多數都是數,都在描述著世界,為什麼要厚此薄彼呢?

有些累,就休息罷。

這時候我又對一些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可能隻做一件事的人不會太明白其中的道理吧!調動積極性是什麼意思呢?「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說苦難會給我們增益,而是經過苦難後心靈上的洗禮,動心忍性,就是不再好高騖遠,不再躊躇滿志,不再逞兇鬥狠,不再爭強好勝,而是殺下心來,去提高自己的不能。平靜下來,做事情。

少做一些思考,少說一些廢話。

很多事物在不受控制不受約束下都有無限增殖的趨勢,然而高級的狀態是有控制與約束的,比如生物學的S曲線。

我是工科生,很多東西也就逐漸看清了,這些東西其實也是一樣的勞動,我們應該一視同仁,不要再互相仰慕什麼的了,就是一顆小種子。

很多雜書就是熱鬧了,可能我並不會在裏面學到太多經驗,能學到的,也就是所謂的豁達吧。

我熱愛優秀傳統文化,於是我去看了很多,然而在這個全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的今天,封閉自己是沒什麼好處的,於是,我應該去積累一些其他文化了,一時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二是順應時代潮流,對於我這樣一個擁有著強烈的文化自信的人來說,學習其他文化,不會丟失自我。

均衡發育,蓄力待時,不爭首功。

無論什麼時候,我都不會再選擇欺騙了,這會讓我羞愧難當。但我相信,有些信仰,終會實現。

破窗效應實在太可怕。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吧!學習!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