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梁寒郡的日記書》窗外(2022.9.28)
之前自己很自負的說了一些話,原因也很簡單,是自己看的東西局限在某個領域內了,變成了井底之蛙。倒不是說自己看得東西太粗俗,只是自己沒有站在遠一點的位置審視整個世界,可是拿東西那麼大,看不到全部,就說是離得不夠遠,站得不夠高。

有些思路跟我過去的思考還是有交集的。我說,如果自己不知道某件事存在,那麼就不能調用它的力量,雖然它客觀存在,但是並不存在於自己的世界裏,或者自己的視線裡。

很多東西是公開的,然而自己並不知道。當知識的重量變得越來越龐大,連目錄都看不過來,當一切大到沒法考察的時候,該怎麼相信書上的內容呢?實踐出來的經驗歸自己所有,而對於書本上的知識,隻考察它的背景,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提出或者研究出的,限制在什麼領域,可以映射在現實的什麼事物上,解決到什麼程度,妥協到什麼程度而獲得。

當知識變成了負擔,還要堅持笛卡爾的我思考故我在嗎?

不能建模又不能試驗驗證的,真的就不算是科學嗎?

整體是部分和加上協方差矩陣,加上協方差矩陣乘以部分的列矩陣,再一直加,乘的次數與部分的個數相等。而這些協方差,就是部分與部分之間的模糊的關係。

***************

這裏提一個問題,部分的加權得出的結果是否能代替部分間的耦合關係?

***************

數字化說到底還是人與人的博弈,計算速度快並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因為聰明的是人的演演算法。

科學性,有價值,創新,可行性。

當我分別一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審視自己的某個部分的時候,我發現我討厭自己,又並不討厭自己,辯證統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