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梁寒郡的日記書》《荀子》讀完(2022.3.12)
「大巧在所不為,大智在所不慮。」

大巧不工,大智若愚。

從人性的論述來看荀子,是不輸給卡耐基《人性的優點》《人性的缺點》的。

這本書的註解一邊懟法家韓非李斯,一邊又懟道家莊周老聃,我腦袋都要炸了。但是原文並沒有如此「人身攻擊」,還是見仁見智吧。

與孟子的性善論進行批評,提出性「惡」論。但事實上善與「惡」的在書中的定義和我們想的是不一樣的了,如果不把握全文就斷章取義,必定會走火入魔。

大家之間的相互爭論,實為君子卓爾不群,小人群而不卓。

儒家思想用於禮樂的編制,法家思想用於國家刑法的修訂,兵家則用來君略,墨家用於兼愛,道家用來修身。

每種思想都有自己更適合的運用方式,如果都用來治理國家應該是不行的。

知理善用,此為王道。

無論是什麼領域,沒意義國土與時間的限制。愛因斯坦和波爾也會爭論不休,莊周與惠施也是一樣,但他們都是最要好的朋友。

朋友未必知音,對手亦可。

細細想來,想要全面了解一個人,不能只看一家之言,真正的賢者也不是大家都表揚或者大家都批評。

朋友說它可靠,敵人聞風喪膽,才是真正的賢者。

頭痛,這就是諸子百家都看一遍所產生的不良反應吧!

話說這本書怎麼沒有原文啊,之再看一本。

原文不全emmm,再找一本。

覺得我看書習慣於看純凈版原汁原味加翻譯和少量解析,如果看那些大家的深度解讀,就感覺像是吃別人嚼過饅頭,沒味道,不好吃。

而且為什麼有些大家的書那麼偏激啊?看完真的就沒什麼大用處了,看書是為了修身,不是為了用懟別人的方式來成就自己吧!

換一本,推薦中國經典藏書系列。

一個事物就是它本身,不能替代另一個事物。任何事物要現有根,才能再有莖、有葉、有花、果實和種子。如果沒有跟,那其他的東西不過是幻想罷了。

一個人的繼承者只能是他自己的思想,他自己的作品,而不能是他的兒子或者徒弟,青出於藍則應勝於藍,改變不意味著背叛,而是必然。然而也必然有相似之處,此之謂辯證統一。

我是這樣的,所以做事要去找根,生根,刨根問底。

學車的時候教練就和我說:「你不覺得你這車頭歪嗎?」我說不知道。「那你以後知道了吧!車頭歪就往回帶一下,你不能任由它發展啊,那樣的話不就撞牆了嗎?」

追逐的是永遠不可到達的境地,才會學習直到死去。追逐有窮盡的事物,無論是騏驥還是駑馬都可以達到,何為不能?所以賢者不欺騙自己,不自我滿足,不輕視他人。我所期望的是到達南冥,但是不能得到滿足,我就會氣急敗壞往北走嗎?如果喜歡的得不到,我就會放棄它而追求我所討厭的嗎?大凡人想要謀求的東西,所想未必都能得到;人所討厭的東西,也未必都會離去。既然努力已是不得,難道還會選擇擺爛嗎?

答案果然就在這裏呢!

「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故君子結於一也。」

「凡治氣養心之術,莫徑由禮,莫要得師,莫神一好。夫是之謂治氣養心之術也。」

我們每個人都是普通的人,每一種情感都有過分的時候,然而都是不能長久保持的,傷身耗力。所以我們保持平和,處於激發態,才能為各種情況做好準備。

但又不能什麼都不準備,即什麼感情都沒有。含血之蠹,必有爪牙。

「小人」和「君子」的區別大約就是一個是穩定系統,一個是不穩定系統吧!只有穩定才可以談論準確與快速行,不穩定會發散開來,無有效的輸出吧!

「身立而不見知者,勝也;廉而不見貴者,劌也。」

雖然說是君子,別人不知道不顯露慍色,然而為什麼為人方正不被人尊重呢?往往是以為尖酸刻薄,盛氣凌人。這裏要借一下道家思想了,真正合乎大道是不會被別人看見的。對人溫和,才會受到尊重

「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汙;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

第一條尤其要注意。用平常心,不在乎別人的看法。為君子之道,不是與什麼什麼劃清界限,而是廣泛的涉獵,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包容萬物,嚴於律己。

鬼神之事可以認為是自身對事物的重視,卻不可以信以為真。人越在生病的時候,感官越不靈敏,看到實物扭曲,嘗美食無味,聽東西耳背,所以認為有鬼怪作祟,實則使自己的感覺出了問題,不必大驚小怪,內心坦蕩反而好得更快。

人如果快樂,就會用音樂來表現出來,此為五音之用。人如果有思想,就會解寫作、繪畫所表達,那葬禮也是為了宣洩對失去珍視之人的哀痛,情感有所宣洩,活著的人才會更好得活下去。所以禮樂是符合人性而滿足正常慾望的存在,正常的慾望被滿足,才不會有過度的慾望。

荀子對音樂的論述要更均衡一些,也是我們需要借鑒的。音樂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然而不要去選擇艷麗放蕩,深度哀傷的音樂,要選擇平和莊重的音樂,因為就我自己來看,音樂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如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君子以為文,而百姓以為神,以為文則吉,以為神則凶也。」

一定要讓自己靜下來,去聽去感覺,要充分利用皮膚的感覺,那是最大的感受器,或者感測器。

處於基態,才能積蓄力量躍遷到激發態,否則會飛出去。(不穩定)

學習的時候,大腦是用來記憶的,而心是用來謙虛的,虛心使人進步,使大腦飢餓,才會吃下去更多的知識,如果見到什麼都一口一個沒必要,那是過度不謙虛,腦袋也根本什麼都裝不進去。如此求學,可是十分有害。

眼睛可以被蒙住,嘴可以被堵住,耳朵可以被堵住,鼻子可以被塞住,然而心是不可以被改變,這就是所謂「雖九死其猶未悔,豈余心之可懲」了吧!

「無稽之言,不見之行,不聞之謀,君子慎之!」

一個時間內要做一件事,不能三心二意。涉獵差不多了,基本上只差一本《韓非子》了,看完的話,就暫時先結束古典文學了。

不慕往,不閔來,無邑憐之心,當時則動,物至而應。

Fighting!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