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梁寒郡的日記書》唱歌(2023.1.28)
人生的意義,無論是誰,都難免不了去詢問,去找尋。

人生的意義嗎?在於,在於承擔該承擔的事情吧!就像居民房就是提供金幣的,戰士去打殭屍,其他人生產鐵,糧食,電什麼的,把整局玩完,這些環節相互配合,共同迎接勝利。

我大致都懂得,這本書呢!很真實吧!是一本比較容易理解的對人生的思索的書。

在季羨林先生看來,社會還是向前進步的,我也是這樣覺得。但是對於發展走向或其終點的看法,可能稍微有些不一樣。我更趨向於中庸喜憂參半,動態平衡,光與影之間的戰鬥,永遠也不會停歇,因為一旦草原裡沒有了狼,羊群同樣會變得脆弱。

我自然沒有那麼高的位置,說話也不會極致的批判。但我相信,沒有一個人是無意義於世間的,與它們喜歡吃什麼,喜歡抽什麼,喜歡玩什麼無關。

差得太多,自然會呲毛。讀書還是讀完再去把握。寫了這麼多隨筆,確實是太浪浮了,想到哪裏就寫到哪裏,全然沒有散文的樣子,主旨模糊不清,文字彼此矛盾攻擊,讓人看不出個數來。

智力競爭,是高等的競爭,是進步的戰爭,同樣殘酷,我若以莊子的學說來看,自然覺得不舒服,但若以儒家思想觀之,競爭產生的進步對全人類的積極意義巨大,而個體在這場風浪之中,無論是勝是敗,都積累了一份厚重,一份實力。

畢竟是綠葉,誰見這初生的模樣,會不歡喜呢?

我更趨向於有兩面性來描述這些問題。可能注重實踐的人不喜歡吧,不過要是空泛地思考一番,這種思路還是不錯的,兼聽則明唄。不論是什麼人,都會有看不到的地方,所以我寫作幾乎不引用例子來說,因為我沒資格且,即便引用了例子,證明起來依然枯燥乏味,索性後來就不總結什麼道理了,隨便寫寫就算了。

文字的力量不在於文字本身。

不想做籠子裏被養著的豬,也不想做野豬,覺得散養豬不錯,既落得個寵物的地位,又有自由可言,吃得自己找,睡覺有地方,說不愁又愁,於我而言這是最好的了吧。

確實,文字不能針對什麼,只是寫出來供大家參考,盡信書不如無書,書的作用還是督促大家獨立思考的,不搞什麼什麼的,就是玩樂而已。這也是我為什麼喜歡寫文字而不是說,說的味道固然沖,然而就像蟲子的信息素一般,揮散得太快,隻用文字可以供人反覆把玩揣摩。

你的嚮往,恰恰是別人的不嚮往。不能因為自己沒有,就說別人的葡萄甜,也不能因為自己嫉妒,就說別人的葡萄酸,因為其實說它甜也好,說它酸也罷,都沒什麼用,吃到了才有用。而吃到並且膩煩了,飽脹了,無論什麼味道,都會被厭煩。

但依然,不能因為厭煩就說葡萄難吃吧。不吃就不吃好不好。

我很少用絕對的口吻,即便它被證實,被相信是的的確確的真理,我也盡量用勸說的口吻,否則總覺得寫的東西太硬。而自然這就是和吃東西一樣,有人喜歡硬的,有人喜歡軟的,上哪裏說理呢?

絲瓜的思考嗎?考得是光照導致生長素在尖端以前濃度不均勻,從而使生長速度不一定而轉彎。為什麼是這樣,我更傾向於是超大樣本實驗,一點一點湊出來,陷入了局部最優解,最後就進化成了這個樣子吧!這是生物與環境共同作用下的表現形式。

果然人是需要學一點科學的,虛也好,實也罷,總是不至於把文字寫得太乾澀。

當我們做一件事的時候,也確實會回憶起熟悉的氣味,熟悉的觸感,熟悉的聲音,熟悉的人。

一本書的好壞之分,是顯而易見的,但孔子有一言,「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善為鏡,以不善為戒,或許效果會更好一點吧。自然,因人而異,把壞的變成好的,相當於北冥,要倒著經脈修鍊,很抽象。

比起來,我更喜歡美感。我說不出什麼是美感,但當我看到她時,她一定不會讓我失望。

一切事物到最終極的狀態,都會變模糊,禪也好,就連自動化也是如此,憑藉感性與理性的結合,經驗之談。而理性材料從來都出自感性材料,誰能說這不是事物進步的一個環節呢!

人生從小說裡來最有滋味,在詩詞裡也足夠浪漫,在散文裡,總感覺不夠深切,像是隔衣搔癢。可我這麼說更像站著說話不腰疼了,我是如此自由,早已忘了不自由時的艱辛了。我體會不到閉門寫禁文的快感了,但現在也能體會到別的快感來。

我總換座右銘,感覺是因為博學?可能又是因為自己不專一,聽風就來個雨,東倒西歪,東拉西扯。最後也不什麼座右不座右了,既然喜歡就全背下來唄。我同時也感覺,無論是什麼句子,都有局限性,所以最後也就不推崇座右銘了,像是在給自己上枷鎖。

日出千言,不損自傷。說話太多自是不好的。

雙偏都不是創新或者有思想的表現。有思想,那就得去找一個自己認為最好的地方,而不是人雲亦雲。

服老的話,確實,得科學服老。從零開始,從心出發,也是最快的進步方式。老年的生活方式嘛!不該封閉自己,可我,年輕的時候就基本封閉自己了。但要說封閉也沒那麼絕對,我知道社交的重要性,只是不善於罷了。社交的確是讓自己保持與世界潮流接軌的最好的方式,但有時也不太必要。不多不少挺好的。

自然不是史學家,我也不去想古人的心裏在思考什麼,我相信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讀東西多了,雜了,古今對比一下,發現沒什麼不同,從仕從學,三更燈火五更雞。純實用主義也好,儒學也罷,其實都是為了維護一個秩序,激勵人們進步,或者獲得最高效率,大抵如此吧。

其實這種模式,不,每一種模式都不可能什麼弊端沒有,專用的通用性不強,通用的誤差又大,因地製宜又冗廢過多,實在是無可奈何,需找一個最公平的方式,也就如此了。最後的確是要歸於實用主義,也就是金錢,無可厚非。

一個人為什麼失眠?想不開是一方面,沒做到是另一方面,畢竟想要和得到間還有一定差距,而且不是靠焦慮就能填平的,該睡睡吧兄弟。

所有的快樂都靠自己想像嗎?嗯,給個素質三連,再加五個「你這」。

先生說文學要有藝術性,沒錯啊!我也向著這個方向前進!沖!

勾當嗎?我確實想乾,畢竟現在血氣方剛。也讀出來一定道理來,人不服老,往年輕那邊靠,沒毛病。不過也確實,二十來歲就如同初生的幼子一般,還沒到出力的時候(這裏的出力是了不得的大力,不屬於小的工作),現在是跌打的時候,要走南闖北,幹些事情,多讀書,多學習的年齡,敢愛敢恨的年齡,年輕時不多積累,老了也就心氣不足了,現在就得卯足勁,悶下頭,死乾!

我更趨向於晚熟,晚熟的人一般都早熟。我覺得我是你,你是我,所以,是不是也不打緊。

談到了老齡化問題,我很贊同先生的看法。其一就是應該提高老年的定義年齡,因為平均年齡確實在上升,這是大勢所趨。其二老人不一定是社會的包袱,有人說崗位不夠是老年人不退休,我不太贊同這個看法。有些很有深度的工作是需要大量的工作經驗的,年輕人見識不足,技能也欠缺,挑大樑還是費些力氣。又不能很好繼承,別的方面嘛!老年人是社會的財富,是年輕人的擺渡人。若是沒有的話,毫不客氣的說,人類瀕臨滅絕,實為唇亡齒寒。

先生所擔心的,正在發生,也正在被解決,我相信,我們會成功的。

先生的養生之術為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無為中包含著有為。但我覺得作為年輕人,還是有必要提高體力最大量表的。有時間還是鍛煉鍛煉。最大的收益,還是二者平衡,比如5*5=25,1*9=9,均衡的重要性差不多如此吧。

謙虛謹慎啊!不要驕傲,要繼續努力啦!

大道理都是相通的,主要還是看怎麼做。禮,自重,先做再說吧!壓力得給到了。說是閨內之事,不要放在大庭廣眾,想想也如是,玩耍或者讀書,做學問,都該默默無聞。

我也覺得,沉默是金,一旦說出來,怎麼吧唧,也差了原味。

作家寫作也確實會寫出相似的文章,一是不得百變,二是驗證了積累到頭來是有用,但是缺點就是,不能形容什麼都用一樣的形容詞,要貼切也得變化,要不然審美疲勞。

我想,更重要的是怎麼復現當時的心情,最少量地把現在的一些想法加進去。很難。

想看陶淵明詩集,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走遠了,如春宵的輕夢,沒經過,自然不懂,經過,自然不忘。

人過了一定的年紀,就得學著忘掉,放下,不放下,心就老了,累了,裝不下新東西,放不下,也回不去了,放下,自己舒服,別人也少點尷尬。別去想會怎樣,自己又沒做壞事,只是花會枯萎,逝者如斯。

先生的文集很多,這本書都是這些集子的序。年輕人,要知道天高地厚。

為何有一種情到深處,生死便置之度外的感覺呢?

借您吉言,但願人長笑,千裡共嬋娟。

愛情,這次聽您講,我洗耳恭讓。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不論。

溫度降下來就發現全文都是謬論,然而還是讓人忍不住相信,於情的來與去,誰都無話可說。

什麼是情烈烈?如火焰一般,如美酒一般?嘆惋!

只要是好文字,不會塵封的,它一定會先震撼我的心靈,隨後撫慰我躁動的靈魂。

水的高度超不過源頭,人不是。

我也希望會越來越好,晚安!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