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宋吹》第三百零一章 大宋將門五
楊家將楊志棄養在關西,但是卻被周桐無意中壞了好事。

周桐也不好好想想,楊家若真是對楊志不管不顧,那麼那些伺候楊志的下人是從哪裏來的?

楊家不傳楊志家傳武藝,是隻想讓楊志做個普通人,平平安安過一生,為楊家留下一絲血脈。

但是楊志從周桐那裏學得一身武藝,又從旁人口中得知了祖上楊無敵的光輝事跡,又豈會甘心平庸一生?

楊志憑著大毅力找回了楊無敵的無敵金刀,又中了武舉,到楊家認祖歸宗。

面對拿著無敵金刀,中了武舉,回來認祖歸宗的楊志,楊家還能說什麼呢。

楊家經過一番運作,又因為楊志的不詳之名,楊志終於不用上前線了。

但是楊志不知道啊,一身本事無用武之地又豈會甘心,於是有了馬行街賣刀之舉。

等到楊志輸了比鬥,丟了差事,楊家順勢將楊志趕出楊府,孩子,楊家流的血已經夠了,對得起大宋了,你還是平庸過一生吧,為老楊家留條血脈吧。

可是楊志卻被無聊的張安安給撿了回去,還成功地激發起了鬥志,我就是楊家。

楊家的一番苦心又付諸東流,只能說天意了。

說完折家、楊家,再來說說種家。

種世衡最初因其叔父種放恩蔭,補任將作監主簿,後多次升遷至太子中舍。

為了抵禦西夏,種世衡向朝廷請求在故寬州舊地延州(今陝西延安)東北200裡處建起新城。

種世衡又挑選精壯青年數千人,訓練射騎本領,於是武功人善騎射出了名。夏人聞風不敢進犯,全縣人民安居樂業。

在種世衡的率領下,在較短的時間內西北邊疆建起了一座抗擊西夏的新屏障。為了表彰種世衡的功績,朝廷命名這座新城叫青澗城。

種世衡在任一改過去弊端,凡政令施行之前,必先慎重考慮,初步商討確定後,再佈告徵求意見,度其完全可行後,才貫徹執行。

宋仁宗有感於將門對大宋軍隊的影響力,有心提拔不受將門影響的青年才俊掌控軍隊,好改變這種局面,於是大儒種放之後的種世衡,進入了宋仁宗的視線。

種世衡被調任環慶、麟延一帶負責邊防。

種世衡也不負宋仁宗所望,不但打仗勇猛,而且足智多謀,「苦肉計」、「美人計」、「離間計」等計策的巧妙運用,屢建奇功,成功地打擊西夏的囂張氣焰,打亂西夏的戰略部署。

種世衡這麼能打,宋仁宗是又喜又為難。

喜的是終於有個不受將門影響的能打的了。

為難的是種世衡屢建奇功,報上了一大批需要賞賜提拔的名單。

宋仁宗的意圖,七大將門又豈能看不出來,種家若是崛起,皇帝必定拿將門開刀。

七大將門也沒這麼傻,直接和皇帝對著乾,而是讓軍中也報上了一大批需要賞賜提拔的名單,而且理由還很充分,種世衡部是立功了,但這是軍中同僚配合的結果。陛下若是隻賞賜種世衡部,恐怕會寒了軍中將士的心啊。。。

宋仁宗為難了,若是按照送上來的名單賞賜,那麼國庫就見底了,於是就猶豫了。

宋仁宗這麼一猶豫,出事了。

軍中歷來講究的是賞罰分明,別人無所謂,一分功勞因為背靠將門被說成了十分功勞,本來就沒抱多少希望,賞賜能下來那是最好,沒有也能接受。

但是種世衡部不一樣啊,這功勞都是一刀一槍拿命換來的,若是沒有賞賜,下次誰還會玩命啊。

種世衡理解宋仁宗,可軍中將士不理解啊,你皇帝富有四海,怎麼連這點賞賜都拿不出來呢?

種世衡見軍心浮動,恐生兵變,無奈之下拿出了權宜之計,自己先行賞賜。

於是種世衡按照軍功,將部下一一陞官了,按照相應的官職應該有相應的收入,但是種世衡又哪裏有這麼多的錢財,於是只能將繳獲變現,打個折扣發放吧。

宋仁宗和總領西北軍務的范仲淹一看也只能捏著鼻子默認了,誰叫朝廷沒這麼多的錢呢。

朝廷的所謂默認就是不以這件事責罰種世衡,但是對種世衡按照軍功提拔上來的軍官是不予承認的,軍餉還是按照原先的發放,剩下的部分,你種世衡私自提拔的就自己想辦法吧,朝廷不追究就已經格外開恩了。

就拿魯智深來說吧,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之前的官職是提轄。

「提轄」只是一個省略的稱呼,全稱應該是「提轄某路兵甲公事」或「提轄某州兵甲公事」。

宋朝常以知州、知府兼提轄兵甲,簡稱提轄,掌軍旅訓練教閱,督捕盜賊,鎮壓民眾反抗。

剛開始提轄是由知州守備等一方大員兼任的,可能後來因為提轄東奔西走,經年累月遊走於街頭巷尾,那些大員們政事繁忙無暇他顧,逐漸的提轄就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單位。

通常情況下,提轄都是知府或者知州的親信,官職比他們要低一點。宋朝時期,知州的官職是五品,因此提轄就是六品到七品之間,但是不小於從七品。

因此提轄是官,有品級的官,不是吏。

所以魯智深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公安局長。

再看鎮關西,充其量也就是個小老闆,投托著小種經略相公門下,做個肉鋪戶。

而魯智深是老種經略相公的軍官,因為小種經略相公無人幫護,老種經略相公特意派來幫助自己兒子的。

看到這裏,就要奇怪了,在吏治黑暗,官官相護的宋朝,魯智深這樣的身份打死個賣肉的,為何會被通緝呢?

要知道在古代,七品縣令就已經有能力讓普通百姓家破人亡了,所以有破家縣令一說。而品級在縣令之上,職務中又有督捕盜賊的提轄打死一個百姓就要畏罪潛逃了?

魯智深自報家門的時候是經略府提轄,魯智深口中的老種經略相公是種世衡第五子種諤,小種經略相公是種諤之子種師道。

看到這裏,大家應該明白了吧,魯智深出身種家軍,他的提轄一職是種諤封的,魯智深自己心裏都清楚,別看自己逢人便介紹是提轄,但這個提轄也就是聽著好聽,並不是朝廷的正式任命,根本就沒有任何權力,自己在朝廷的兵冊上也就是個下級小軍官。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