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宋吹》第七百五十章 掠奪東南八
對於童貫的要求,高俅心知肚明,童貫無非想打著為皇帝搜尋奇珍異寶的旗號大肆斂財,但是這又怎麼了,只要不少了自己一份孝敬就行。

至於說如何說動皇帝,高俅很有信心,以高俅對趙佶的了解,只要自己拉著趙佶身邊的人一起下水,大家一起鼓吹,沒有主見喜歡玩樂的趙佶必會同意。

當然了,高俅雖然很迫切,此刻也不會顯露在臉上,此時是童貫來求自己,自己正好獅子大開口。

於是高俅想童貫表示你得先幫我搞定了差事,那麼皇帝那裏我自會開口。

高俅本著獅子大開口,等著童貫坐地還價的,沒想到童貫一口就應承了下來,還表示馬上就行動,高俅等好了。

童貫找上了將門王家。

童貫自從知道了掠奪東南的計劃後,便打聽到了章惇在進宮前還分別拜訪了一些權貴,便知道章惇必定就掠奪東南的計劃和這些權貴們已經通過氣了,因為這些權貴是有實力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將事態擴大化的。

童貫之所以找王家,那是因為高俅以前曾是蘇東坡的小書童,在蘇東坡被貶之後,將高俅託付給了將門王家家主王詵,這才機緣巧合之下被當時還是端王的趙佶相中。

王家與高俅之間是有一段香火情的。

童貫來到王家,向王詵表示宮裏欲在東南設置供奉局,希望王都太尉能在朝堂之上為高俅謀個差事!

東南設置供奉局和為高俅謀差事,這兩件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偏偏王詵一聽就懂了。

王詵作為將門王家之主,消息來源自然很多,知道當今官家趙佶對這個高俅那可是真愛啊,為了提拔高俅,曾在私下裏詢問過曾布。

要說這曾布啊,這段時間可謂是紅得發紫,自從背刺了章惇有了擁立之功,曾布一飛衝天之勢就無人可擋了,深受皇帝的信任。

曾布對高俅也沒有什麼偏見,不過此刻章惇的那句「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還猶在耳邊就提拔高俅,未免就太不合適宜了,於是勸說趙佶緩一緩,等過段時間再說吧!

趙佶也知道曾布此言是為了自己好,自己繼位已經有爭議了,不要再落口實給那些心懷不滿之人,於是提拔高俅一事就擱淺了。

趙佶對高俅那是真愛,沒能提拔高俅,心裏還是很愧疚的,不過嘴上還是警告高俅,最近給朕安穩一點,不要惹是生非。

趙佶是怕高俅被有心人抓住把柄,成為攻擊自己的目標,屆時自己是救還是不救?能讓帝王糾結了,這還不是真愛嗎?

如今童貫過來就說了兩件事,一是宮裏準備在東南設置供奉局。

這可是掠奪東南的信號啊,權貴們都已經翹首以盼就等著這一天了,若非其中涉及到叛亂和平叛,深受皇帝猜忌,一些性子急的權貴恨不能就此進宮去提醒了。

童貫說的第二件事就是要為高俅謀個差事。

王詵明白了,這個高俅就是皇帝心屬的平叛之人。

掠奪東南的計劃涉及到叛亂和平叛,其中平叛更是重中之重,皇帝絕對要找一個自己最信得過之人來統帥平叛大軍,當今官家最信任的是誰?絕對非高俅莫屬啊!

可是高俅一個破落戶出身,又哪裏懂得行軍打仗啊,幸好掠奪東南的計劃也不是一年兩年能完成的,現在培養高俅還來得及!

王詵自以為已經想通了一切,官家這分明就是利益交換,你們得安排高俅到軍中去做事,讓高俅熟知軍務,就算不能親自上陣,也至少要了解軍中的運作。

對於這樣的安排,王詵是很歡迎的。

先不說自從知道了掠奪東南的計劃後,權貴們就都在等著這場饕餮盛宴了。

就說高俅這人和王家還是有段香火情的。

王詵清楚的知道,上桌分利益的時候,平叛主帥的分量有多重了,只要其在平叛的時候稍微關照一點,那到手的利益可是有著天壤之別的,若非大家都知道這個主帥的人選不是自己能爭取的,說不定早就打起來了。

如今官家那裏已經表明了高俅就是平叛主帥,至少也是目前官家心目中最信任的人選,那麼做個順水人情又如何?

說這是個順水人情,那還真不參一點水分,有這麼一個差事就在之前出現了空缺,而能擔任這件差事的除了皇帝沒人私自敢安排。

第二天,王詵便安排人在朝堂之上,指出前皇城使因功升遷出任地方,至今已空缺了一月有餘,還請官家特旨授予。

皇城司,顧名思義,「掌宮城出入之禁令」,說白了就是個看大門的機構。

可是千萬不要小瞧了這個看大門的,各大家族的門子那可都是家族絕對的心腹,皇城司為皇帝看大門,那就更不得了了。

皇城司前身系武德司。武德司起於五代,其名稱出現可上溯至五代後唐:「武德使史彥瓊者,以伶官得幸,帝待之以腹心之任,都府之中,威福自我,正言以下,皆脅肩低首,曲事不暇…「;至後漢隱帝誅殺權臣,「乾佑末,隱帝用武德使李業等謀,誅大臣楊弅等…「武德使為皇帝爪牙,權柄甚重,牽製「宿衛諸將「和樞密院。

武德司那可是效仿仿照魏晉時期的校事、唐代的不良人,建立的特務監察機構,為帝王「耳目之司」。其長官武德使,向來由皇帝親信擔任,在協助皇帝清剿權臣、控制朝政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武德司每至一地,無不引起當地官民的反感和恐懼。加之杯酒釋兵權之後武將勢力逐漸衰落,武德司一時失去了主要的監察對象。正巧太平興國五年(980),武德司又捲入了一樁走私竹木的醜聞。如此種種,當時的皇帝、宋太宗趙光義產生了取締武德司的想法。太平興國六年(981),武德司被併入看守宮門的「皇城司」。

與其說是武德司併入皇城司,還不如說是因為名聲臭了,換個馬甲繼續乾,就連當時的武德司長官劉知信,也只是原地改了個名頭,變成了「皇城使」。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