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宋吹》第七百零七章 武林大會二十九
比武繼續,這次上場的高麗使節。

公元918年,王建推翻泰封君主弓裔,建立了高麗王朝,先後向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契丹(遼朝)稱臣。

此時的高麗君主是高麗王朝的第15任君主王顒,字天常,原名熙,去年因避遼天祚帝耶律延禧之名諱而改名顒。

王顒即位後,以前王有病禪讓為由通報宗主國遼朝,壽昌三年(1097年)十二月獲遼道宗冊封為特進、檢校太尉、中書令、上柱國、高麗國王,食邑一千戶,食實封七百戶。

翌年七月,王顒派尹瓘、趙珪出使宋朝,告嗣位及進方物,並請求宋朝允許高麗士子參加宋朝科舉考試,宋哲宗許通賓貢。

壽昌六年(1100年)五月,肅宗得知宋哲宗駕崩的消息,六月派任懿、白可臣赴宋弔慰,七月派王嘏、吳延寵祝賀端王趙佶(宋徽宗)登極,獲得了宋朝下賜的《冊府元龜》、《神醫普救方》、《太平禦覽》等書籍(但宋朝沒有答應賜高麗《資治通鑒》的請求),尤其是《太平禦覽》一書的獲得,更使肅宗喜出望外。

宋朝也改行元豐法,恢復了對高麗的禮遇。

現在的高麗「北交大遼,南事大宋」,與宋、遼之間的關係也是極好。

不過此時的高麗有一心腹之患-女真人。

唐末以來,靺鞨族中沒有融入渤海人的部分,被稱為女真(或女直)。

遼人為了加強對女真人的控制,將部分女真部落遷到遼南、鴨綠江與第二松花江流域地區,隸屬遼籍,又稱為系籍女真,即所謂的「熟女真」。

在熟女真的東北部,還分佈著許多未系遼籍的女真部落,他們社會發展水平低下,過著遷徙不定的生活,被稱為「生女真」,他們「或臣於高麗,或臣於契丹,叛服無常」。

進入11世紀,生女真已不再偏重漁獵和採集生活,農業和畜牧業都有長足發展,且掌握冶鐵技術。於是,以按出虎水(今阿什河)流域的完顏部為核心的生女真部落聯盟強大起來,其首領烏古乃(金朝追尊為「景祖」)為都勃堇(聯盟長),遼授生女真節度使之職,他拒絕「受印系籍」,藉此擴展勢力,「自白山、耶悔、統門、耶懶、土骨論之屬,以至五國之長,皆聽命」。其子劾裡缽(金世祖)、頗剌淑(金肅宗)、盈哥(金穆宗)相繼嗣位,遼朝國力也在這期間不斷衰退,完顏部趁機坐大,生女真諸部逐漸被完顏部統一。

完顏部女真與高麗相隔甚遠,雙方起初沒有正式接觸,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完顏部酋長的祖先曾在高麗境內住過,後來遷回女真地區。

隨著完顏部逐漸擴張,與高麗也勢必建立關係。當時,有一個被擄至完顏部的高麗醫生,因治好時任生女真節度使完顏盈歌(高麗譯稱「英介」)的親戚的病,便被放回高麗。

這名醫生見到國王王顒後,報告了完顏部「部族日強,兵益精悍,年穀屢稔」的情況,王顒便決定遣使與完顏部修好。

乾統二年(1102年)四月,完顏盈歌的使臣到訪高麗。

當初盈歌決定送醫時,派族人叟阿(又作「醜阿」)護送其至高麗邊境,順便招撫曷懶甸北面的乙離骨嶺仆散部酋長(勃堇)胡石來,取得成功,完顏部的勢力開始滲透進曷懶甸地區。

叛逃遼朝的生女真紇石烈部酋長阿疏派屬下達紀來阻止曷懶甸歸順完顏部,曷懶甸人將達紀綁縛押送盈歌處,盈歌則將達紀移送高麗,說以前騷擾高麗邊境的就是這些人。

不過對高麗而言,相比於盈歌的「善意」,其感受到的更多是對完顏部滲透曷懶甸的不安,認為與完顏部為鄰對自己不利,於是開始與完顏部發生摩擦。

在小規模的衝突中,武備鬆弛的高麗也見識到了女真人的厲害,高麗君主王顒一邊積極武備,一邊向向大遼和大宋分別派出了使節團。

大宋的武力那是出了名的弱,北有大遼虎視眈眈,西有西夏這個心腹之患,高麗人也根本就沒指望大宋能在武力上支持自己一把,而是希望從大宋這裏搞點賞賜。

《宋史》記載「顒性貪吝,好奪商賈利,富室犯法,輒久縻責贖,雖微罪亦輸銀數斤」。

在《雞林志》殘文中也有關高麗肅宗嗜利貪財的記載:「高麗王於國中出債收息,有陳道人曾入其國為商,雲今以官奴求息,俾之日納磨絲,貌好者倍其收,若得子則亦為奴婢」。

高麗君主王顒是出了名的嗜利貪財,搞武備又是很花錢的,所以就把腦筋動到了大宋身上,畢竟大宋是出了名的有錢,小弟我要準備和女真人開打,大哥(大宋)你是不是支持點錢財啊!

大宋對於高麗這個小弟也是很看重的。

高麗太祖自建國後就對契丹(遼朝)採取敵對政策,曾在942年流放契丹使節30餘人,並將其贈送的駱駝餓死在萬夫橋下。同時向後晉提議聯合征伐契丹,稱其為「契丹醜類」,在遺言十訓要中也囑咐「契丹是禽獸之國,風俗不同,言語亦異,衣冠制度,慎勿效焉」。

其後高麗與大遼爆發了三次大戰,前兩次都以高麗失敗告終,被迫臣服於大遼,不過第三次高麗終於雄起一把,但是基於整體局勢和力量對比,戰後高麗繼續向契丹稱臣納貢,受其冊封,奉其正朔。同時,契丹在鴨綠江東岸築保州、修浮橋,對高麗來說亦是達摩克利斯之劍,屢次請求契丹撤毀城橋,未獲允許。於是高麗拒絕與契丹展開榷場貿易,並修築千裡長城加以防範。

993年第一次高麗契丹戰爭結束後,高麗雖然表面上向契丹稱臣,但暗中仍不斷請求宋朝支援,宋朝均消極對待。

1029年後,高麗中斷了向宋朝的使節派遣。

1071年,高麗文宗遣使朝貢宋朝,1074年,高麗使臣金良鑒請求將兩國往來口岸從傳統的登州(今山東蓬萊)轉移到明州(今浙江寧波),以避遼朝耳目,得到宋朝允許,此後高麗使者就從明州至杭州、再由大運河而進入宋都開封府。

宋朝對高麗使者給予超規格優待,並從1078年開始屢次向高麗派遣國信使。

面對這個一個鐵桿小迷弟,趙宋朝廷又怎麼不喜歡呢?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