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宋吹》第五百六十六章 這場恩科不一樣十七
郭四海更是激動,自己的血脈得到了延續,現在又有高僧直言兒子貴不可言,當即痛飲三杯!

郭四海如此高興,各路豪傑也是紛紛向高僧詢問,小少爺究竟是如何的貴不可言?

郭四海對這個也十分好奇,自己是海盜,若是說兒子富可敵國,那還是有點可能,但是這貴是怎麼個貴法?

這名高僧是高僧不假,但人家是精通經文,看相不屬於人家的專業領域,人家是出海弘揚佛法,順便看看能不能改善一下生活,不曾想剛出海就落入了海盜之手。

海上的豪傑可不會管你是精通經文,還是什麼的,只知道看相也屬於高僧的專業領域,硬逼著高僧要為郭勝看相。

高僧命懸一線,也只能委曲求全,但是看相真不是人家的專長,而且還不知道郭四海等人的喜好,於是只能說了一句萬金油的貴不可言,至於怎麼個貴法,那就只能不可說了,因為高僧自己都不知道。

現在高僧被人逼問,刀都架到脖子上了,也只能隨便編個理由了,至於說郭四海等人會不會信,已經是管不了了。

高僧開口說道:「小少爺將來高中。。。」

高僧話還沒說完,一個巨浪打來,將眾人沖的七零八落,偏偏其他人都無大礙,唯有高僧被巨浪捲走了。

郭四海是嚇壞了,帶著眾人在甲板上就是一頓禱告,祈求上天的寬恕!

郭四海很迷信,其實只要在海上討生活的都迷信,不迷信不行啊,人到了海上,命就不是自己的了,那完全得看老天爺心情了。

郭四海和他的弟兄們紛紛開始了琢磨,高僧說自己兒子貴不可言,不可說,在自己等人的逼問之下,想要泄露天機,就遭到了天譴,不然巨浪怎麼會來得如此詭異,而且誰都沒事,就偏偏高僧被捲走了,可見這是老天爺對他的懲罰!

那麼問題就來了,究竟是什麼樣的天機能讓如此得道高僧也扛不住呢?

經過郭四海與眾弟兄的一通分析,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

首先得先分析一下什麼是貴!

有錢那只能叫富,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有權有勢那才叫貴!這就和郭四海有點遠了。

別看郭四海縱橫福建海域,就連官軍對其都毫無辦法,其實那是郭四海花錢買來的。

有一句話說得好,養寇自重!官軍不是剿滅不了郭四海,而是剿滅了郭四海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斷了自己的財路,郭四海的收入可是有一半都進了那些指揮使的腰包,滅了郭四海,找誰要錢去啊,難道自己去搶嗎?

郭四海看似威風八面,其實就是官軍的白手套,朝廷的招安,其實郭四海早就想從了,正九品保義郎好歹也算是個出身了,但是那些指揮使怎麼會讓郭四海如願,這年頭這麼好用的白手套也不好找啊,走個過場就回報朝廷說是郭四海拒絕了。

所以這個貴就與郭四海無緣了,但是高僧偏偏還說郭四海的兒子將來貴不可言,那怎麼解釋呢?

郭四海等人分析了半天也沒有分析出來什麼,龍生龍鳳生龍,老鼠的兒子打地洞,郭勝將來註定只能是個海賊!

於是就有人提出,會不會郭勝將來會被朝廷招安做了大官!

這個說法很靠譜,也有實現的可能,例子就有不少,就像朱溫,原本跟著黃巢造反,被招安後一路高歌猛進,最後做了皇帝,很符合貴不可言的說法!

就在眾人沉浸在封王拜將的幻想中,就有人一盆冷水澆了下來,都特麽別做白日夢了,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樣子,是那塊料嗎?高僧都說了,小少爺將來高中。。。,雖然沒有說完就遭了天譴,但是意思已經表達出來!

眾人紛紛詢問高僧是什麼意思?

那人也是得意非常,高僧說小少爺將來高中。。。,貴就應在這個高中二字!

郭四海恍然大悟,高中。。。,高中狀元啊,高中了狀元那可不就是貴不可言!這個比當皇帝要靠譜多了!

從此以後,「我兒有狀元之才」便成了郭四海的口頭禪,而郭四海的那些弟兄們也是紛紛宣揚:「我家小少爺得高僧看相,有狀元之才!」

如果有豪傑詢問是哪一位高僧,自己也想請高僧給自己兒子看個相。。。便會有人出來告之,高僧因為泄露天機,被老天爺掀起萬丈巨浪給捲走了。。。

海上的豪傑都是非常迷信的,聽說郭四海的兒子有高僧看相狀元之才,那是紛紛來投,使得郭四海的勢力暴增,也使得郭四海和他的弟兄們更是相信郭勝註定不凡!

郭四海尋思著兒子跟著自己一群大老粗漂在海上可中不了狀元,於是金錢開道,為自己和兒子買了個身份,化名郭海!

有了身份的郭四海可不敢留在陸地上,於是騙兒子郭勝自己是海商,一年也就見幾次面,每次見面都是讓人把郭勝帶到海邊的一個小漁村。

郭四海怕啊,自己的名聲是越來越大,朝廷對自己的懸賞也是越來越高,難免就有豪傑有了想法,在陸地上自己可不是這些豪傑的對手,只有大海才能給郭四海安全感!

郭四海有錢啊,請了最好的老師來教導郭勝,而郭勝也不負眾望,順利通過了州試、省試,邁出了狀元的關鍵一步,取得了上京趕考的資格!

從宋代開始,科舉開始實行糊名和譽錄,並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

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貫等密封起來,又稱「彌封「或「封彌「。宋太宗時,根據陳靖的建議,對殿試實行糊名製。後來,宋仁宗下詔省試、州試均實行糊名製。

糊名之後,還可以認識字畫。根據袁州人李夷賓建議,將考生的試卷另行譽錄。考官評閱試卷時,不僅僅知道考生的姓名,連考生的字跡也無從辨認。

北宋末年,由於政治日趨腐敗,此項制度也就流於形式了,但那是對權貴而言,郭勝可是憑實力考取的,郭四海也沒這個路子。

「我兒有狀元之才!」,這句話自從郭勝取得了上京趕考的資格後,已經被郭四海掛在嘴邊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