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宋吹》第五百五十六章 這場恩科不一樣七
面對憤怒的考生,張安安輕蔑一笑:「安靜!都給我安靜!大聲喧嘩者取消資格!」

朱勔和那十幾個說白話的考生也是立即行動起來,紛紛勸阻身邊的考生。

朱勔這十幾個人一看到幕布後面那十個說了算的都是大字都不識一個之人,便知道自己賭對了!

你想啊,文采再好,也得有人欣賞!這些人大字都不識一個,你說得再好,人家聽不懂還怎麼欣賞啊,反而白話大家都懂,那麼可想而知,朱勔這些說白話的考生豈不是佔了大便宜,至少人家能聽懂啊!

有了之前的那些鋪墊,考生們也停止了喧嘩,都是靜靜地看著顧問張安安,看你怎麼說?

張安安當然是要說了,不說的話,自己的一番苦心沒人理解,自己豈不是白費辛苦,這十個販夫走卒可是花了張安安一千貫才請來的,朝廷還沒給報銷呢,掏的是張安安的腰包,等會把道理說清楚了,這一千貫錢沒道理不讓朝廷給報銷的,蚊子肉再小也是肉,自己現在家大業大,處處都要用錢,能省還是省一點的好!

而且,說白話這一塊,張安安已經謀劃了很久,可以說,這一直是張安安的一個破綻,雖然之前在紫宸殿被張安安以家父已經在宇宙中推廣白話搪塞了過去,大宋君臣後來也沒有細問,但是,張安安作為仙尊之子,一定是受過良好教育的,怎麼可能連文言文都聽不懂呢?現在之所以沒人提出,那是張安安這邊新鮮的玩意層出不窮,大宋君臣還沒顧得上,但是早晚有一天會問起的。

張安安向考生們問道:「你等是不是覺得他們沒有資格做評委?」

這還用問嗎?不要說考生們覺得沒有資格,就連崔三郎、李胖子等人自己也是這麼覺的,拿到一百貫的時候,那是歡天喜地,一時被豬油蒙了心,這才應下了這份差事!

激情過後便是後怕,就像現在這個樣子,崔三郎、李胖子等人已經完全是不知所措,渾身發抖了,有兩個已經在哭著說寧願退錢也要離去。。。

張安安對崔三郎、李胖子等人很有耐心,轉身好生安慰:「有我在,不用怕!」

安撫好崔三郎、李胖子等人後,張安安這才轉身說道:「我說他們有資格,他們就有這個資格!」

現在的考生也學乖了,我們不鬧,我們說理,當即走出一名考生,正要說話,卻被張安安喝令退下。

這些考生能言善辯,各種典故信手拈來,若是真的辯論起來,張安安如果不以勢欺人的話,估計根本就不是對手,而且張安安還要蔡京在旁作翻譯,那更是貽笑大方,所以張安安根本就不會和這些考生辯論,自己是顧問,有權不用過期作廢!

張安安指著崔三郎、李胖子等人,向考生們問道:「他們是不是百姓?」

那還用問嗎?肯定是啊!崔三郎。李胖子等人不但是百姓,還是最普通的那種,可以說天下九成的百姓都是這個樣子的。

「之前你等口口聲聲說是為朝廷效命,為百姓做事!那麼現在我們就來說說為百姓做事!」張安安說道。

趙佶、蔡京等人紛紛豎起來耳朵,天機來了!

皇帝和蔡京都站了起來,一本正經地聽張安安說話了,那些考生哪裏還敢說話,紛紛以最謙恭的態度聆聽顧問張安安的教誨!

「考取了功名,那就是要做官了;做了官之後,你等就要替朝廷管理天下子民;可是有一點你等知道嗎?如果你等一味清高,說些百姓聽不懂的話,那麼還如何治理百姓,如何為天下百姓做事?」張安安說道:「你只會按著自己心中的理想去治理百姓,根本就不會顧及這是不是百姓所需要的!因為你都懶得和百姓溝通!」

張安安此言一出,不要說趙佶和蔡京等人,就連考生們也都陷入了沉思!

每一個讀書人都有一個遠大的抱負-齊家治國平天下!可是又有多少人願意傾聽百姓的呼聲?

遠的不說,就說王安石變法吧。

大宋經歷了這麼多年,已經到了不變不行的地步了,這麼說吧,不變就是慢性死亡,變則有可能浴火重生!

王安石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得到了皇帝的支持,開始了大刀闊斧地變法。

舊黨也不是不知道這個道理,新舊兩黨的區別在於,新黨認為變法刻不容緩,而舊黨則認為可以徐徐圖之,步子不要一下子邁得太大!

這個時期,舊黨的觀點可以說是老成之見,但是大宋王朝已經到了不變不行的地步,變法勢在必行,新黨壓過了舊黨。

變法開始了,新黨的初衷是好的,制定的新法也都是奔著富國強民而去,王安石是個沒有私心的人,但是下面的人有啊,有政治投機的,有打著新法為自己撈取好處的。。。

就拿青苗法來說吧!

青苗法的初衷是好的,因為農村中貧富不均及兩者之間衝突問題,自古以來即已存在,而北宋時期由於人口迅速增加,農家平均所能擁有的耕地數量減少,加之商業日漸繁盛,農業生產被動的捲入市場經濟中,遭受糧價季節性波動的影響,使得問題更易趨向敏銳。然而若乾富家借貸利率甚高,農民利息負擔沉重,債務常無法償清,陷入長期困境或者典賣田產的困境。若是遭逢水旱天災,更有部分富家為博取厚利,閉廩哄抬糧價,農家既無力糴米,富戶又因為米貴而不肯借貸,於是農民弱者販鬻妻兒甚或流離餓死,而強悍者則聚眾起而劫糧,造成農村社會的不安。青苗法是一種以抑製農村高利貸為目標的農貸措施,王安石在做地方官時施行此法,成效較好。宋神宗時王安石執政,於熙寧二年九月在全國正式推行此法。

王安石是個沒有私心的人,因此他在做地方官的時候,青苗法在其的領導下,成效很好,但是要推廣到全國,那麼就不是王安石一個人能管得過來的了。

王安石魚與熊掌都想要,還在強調青苗法在實施中不得虧損官本,甚至要有所盈利,並且王安石為了推行此政,還給各地下達了貸款指標,規定必須貸出去多少,上交多少利息。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